97.32%、97.85%、97.41%、98.76%。
这组数字是江西省民调中心公布的近四年来人民群众对景德镇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它代表着人民群众给景德镇中院工作成绩的“打分”。
凭着这些“分数”,景德镇中院群众满意度已连续四年保持全省设区市中院第一。这样的成绩,在江西法院系统目前也属于唯一。
近年来,景德镇中院牢牢把握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始终坚持以人民是否满意作为衡量法院工作的“试金石”,促进了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大幅提升。
图为江西省首例退耕还林行政公益诉讼案开庭
在近日召开的景德镇市第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景德镇市珠山区新村街道梨树园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余梅在听完法院工作报告后,不禁发出感慨:“真的是不容易,也很了不起,我要为景德镇中院点一个超大的赞!”
做好执法办案“大文章”
“李庭长,太感谢你们了,如果没有你们,我们的问题还不晓得啥时候得到解决。”
今年1月18日上午刚上班,景德镇中院行政庭庭长李锋就接到诉讼服务中心的值班法警打来电话,说有8名当事人找他。挂完电话,李锋迅即下楼。
原来,这些当事人特意上门,送来一面写有“公正执法,高效为民”八个大字的锦旗,以感谢法院有效解决行政争议,切实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图为当事人向行政庭法官赠送锦旗
送锦旗的是景德镇市东城拆迁户代表,事情还得从两年前说起。
2017年8月,因征地拆迁引发纠纷,余某麟、余某妹等十余人将景德镇市珠山区政府诉至法院。考虑到该案为系列案,牵涉人数多、利益牵扯大,且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处理不慎极易引发群访和闹访,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
为妥善化解矛盾纠纷,案件承办法官和合议庭成员热情接待当事人,耐心倾听他们诉说,以增强他们对法院、法官审理案件的信心。经过几个月的多方奔走和积极努力,原告方终于与拆迁项目部达成征收补偿协议,并自动撤回起诉。
这起案件的妥善解决,也促成了景德镇市东城项目部系列案等92件案件以和解撤诉方式结案,得到当事人衷心认可和市委领导充分肯定。
执法办案是人民法院第一要务。近年来,景德镇中院一手抓公正司法,一手抓高效办案,在收案年均增长15%的情况下,仍然实现结案增长跑赢收案增长,连续两年结案率保持在95%以上。在审判工作中,通过扎实开展刑事审判“三项规程”、量刑规范化等改革试点,推进扫黑除恶、知识产权、城市管理、环境资源等类型化案件专业化审判,切实提高审判水平;在执行工作上,采取专项攻坚、信息推送、悬赏公告、失信彩铃等方式,促进生效裁判执行,首次执行执结率达91%,近三年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实际执结率达96.09%,执行信访化解率达100%,质效指标迈入全省法院“第一方阵”,为当事人营造了满满的获得感。
夯实便民利民“奠基石”
“现在开庭,核对双方当事人信息……”3月1日,在景德镇中院第四审判庭,一起民间借贷纠纷的案件正在庭审,和以往不同的是,原、被告并没有坐在法庭里。
原来,由于原、被告均在外地,庭审采用了远程视频开庭模式,法官与分处两地的原、被告进行“隔空对话”。经法官耐心调解,案件当事人达成调解意向,一场千里之外的纠纷就透过屏幕被妥善化解。
“当事人打开电脑,接入互联网,即使远在千里,只要远程视频接入法院的庭审中,就可以进行开庭。”景德镇中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钱文清介绍道,“我们依托科技,打通庭审的‘最后一公里’,就是要最大程度方便当事人,减轻诉累”。
图为法官冒雨办案
为了更大限度的方便当事人进行诉讼,景德镇中院还主动提供“上门司法”服务,将司法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刘法官,你们处处都在替我们老百姓着想,而且还冒雨上门办案,真的是我们老百姓的好法官,谢谢你们!”2018年11月26日,69岁的邓女士在回北京前一天,向景德镇中院民四庭庭长刘进华打来电话表示感谢。
这是一起老年人离婚纠纷,77岁的杨先生对一审关于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理不服而提起上诉。二审期间,承办法官刘进华考虑到杨先生年事已高、腿脚不便,邓女士着急回北京打理生意等实际情况,于是冒雨穿小巷步行数千米,上门释法明理,帮其解开心结。在杨先生决定撤回上诉后,景德镇中院相关工作人员又在上门送达法律文书时一并帮其办理退费手续,从立案到结案仅用了10天。
图为法官上门为高龄当事人提供法律服务
这样的故事在景德镇中院每天都在发生。近年来,该院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便民利民跑出“加速度”。全面开展跨域立案、电子送达、视频接访等,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全面推行执行救助、诉讼费缓减免、网络司法拍卖等措施,切实做到司法惠民。2017年以来,为当事人缓减免诉讼费110万元,网拍节省佣金1859.39万元。协调市政府每年拨付执行救助基金30万元,并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人民法院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奋斗目标,并落实到具体行动中。”景德镇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邹中华如是说。
抓住社会监督“牛鼻子”
2018年6月6日下午,一起涉及退耕还林行政公益诉讼案在景德镇中院依法公开开庭审理,与此同时,中国庭审公开网、新浪网以及本院微信公众号都对这起案件进行了庭审直播。旁听席上,坐着200余位前来观摩庭审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及社会群众。
“现在坐在家里就可以通过互联网,与亲临审判法庭的群众一起旁听法院庭审的全过程,好来势(景德镇方言,意为很有感觉)。”江西泰方律师事务所朱律师指着庭审直播视频说道,“作为一名政协委员,还可以通过庭审直播看到法官的司法行为规范,更好地帮助自己行使监督权,真是一举两得。”
自庭审直播开通以来,景德镇中院始终遵循“直播为原则,不直播为例外”的刚性要求,切实做到所有公开审理的案件、所有法官、所有法庭庭审直播全覆盖。
通过庭审直播,景德镇中院以更直观的方式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公正,实现了在线监督和阳光审判。
“今年以来全市两级法院新收执行实施类案件1614件,旧存343件,执结1260件……”
2017年10月16日下午,景德镇中院召开“基本解决执行难”新闻发布会,这次发布会汇集了20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十多家的省、市级新闻媒体。
图为“基本解决执行难”新闻发布会现场
“我们就是要把执行工作全方位的向社会展示,这样不仅可以对‘老赖’们形成威慑力,而且还可以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倒逼我们提升执行工作效率,效果特别好。”景德镇中院党组成员、执行局局长江峰坚定地说。
“在本地有重大影响的犯罪案件,一直是社会公众关注的热点。”景德镇中院刑一庭庭长耿丽萍介绍道,“特别是对于死刑案件,在每一次死刑执行前,我们会将布告张贴在本院及各基层法院公告栏上,执行后还会第一时间向媒体记者进行通报,以便更好地伸张正义、回应关切。”
图为邀请人民群众来院参观交流
近年来,景德镇中院始终坚持将接受监督作为改进工作的动力,随案发放廉政监督卡,主动接受当事人的监督。定期举办新闻发布会、“法院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媒体记者、在校学生、普通市民以及代表委员来院参观座谈,主动发布信息,听取群众意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塑造了“司法亲民”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