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打官司集中在哪些领域?女人购物需注意哪些问题?
这份“女性司法数据”告诉你答案
都说女人是天生“购物狂”,这是真的吗?女性打官司集中在哪些领域?7日,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发布了一组颇具“女性特质”的司法数据,该院以截至今年2月28日受理的16670件案件为样本,解读发现含女性当事人的案件为6157件,占总数的36.9%,其中网络购物与网络金融借款类纠纷占比较高。
“网购类案件占比高,一定程度说明女性是‘买买买’的主力军。”杭州互联网法院副院长官家辉介绍道,让我们看看这些“女性司法大数据”背后的故事。
女性更易情绪性消费
美妆珠宝类最易发生纠纷
“女性更容易进行情绪性消费。”官家辉介绍说,根据庭审中女性的陈述,法官发现冲动消费加剧了购物类纠纷的发生,“比如发了工资就想购物,买点东西犒劳自己;心情不好或碰到不愉快的事,就想通过购物缓解压力等,但这个时候买东西往往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女性购买的商品品类繁多,但容易产生纠纷的多是体积小、单价高、使用频率较高的美妆产品、珠宝首饰等。据统计,涉美妆产品案件占30.3%,涉珠宝首饰案件占18.2%,有80%以上的案件标的额在1万元以内。
截至目前,杭州互联网法院涉女性当事人标的额最小的案件,是杨女士与杭州某网络有限公司的人格权纠纷。原告杨女士因邮箱中持续收到广告邮件无法退订,一怒之下将该公司告上法庭,要求被告停止泄露她个人邮箱地址,停止发送商业广告,并索赔1元。
官家辉分析,这说明互联网的普及在传递信息、促进社会发展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同时,利用网络披露他人隐私、个人信息等现象也大量存在,使人格权的保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互联网环境下,自然人享有网络生活安宁不受打扰、个人信息不受他人非法泄露的权利。
忘记还款日期
女人网贷购物需提高警惕
官家辉指出,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在女性被告的案件中,网络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小额借款合同纠纷占46.1%,比例不小。这部分人中以30岁以下的女性居多,“她们中的很多人是网络贷款的活跃群体,多为在校大学生或者职场新人,收入水平不高但又有一定的物质消费需求,因此更倾向于网络贷款”。
85后肖女士在杭州互联网法院可以说是“最能贷”的当事人了,经法院判决肖女士共需支付贷款本息约140万元。在案件审理中,法官发现肖女士在十多个网贷APP上借款,拆东墙补西墙“填窟窿”,短短半年,光利息就高达40余万元。庭审中,肖女士表示由于借款的平台太多,经常忘记最后还款日,或者没算清楚最低还款额。而根据网贷平台的协议,因为这些原因最后叠加的利息非常高。
互联网金融借款的人群中,女性因为逾期还款被告的并不少。令人担忧的是,在审理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被告表现出来对网络贷款的风险意识相对不足,网络信贷管理意识有待加强。
抱着孩子打官司
女性更乐于接受司法创新
杭州互联网法院作为一家24小时不打烊的法院,当事人可以随时随地提交诉讼申请。数据显示,40%的女性选择在晚上6点到10点提起诉讼;6.6%的女性选择在凌晨到早上6点起诉。在这些时段提起诉讼的当事人多为年轻女性。
“从庭审情况看,女性更乐于接受司法创新。”官家辉介绍,数据显示,女性参与视频庭审的比例高于男性,多数女性愿意通过PC端在线参加庭审。有一名哺乳期的妈妈,生活在四川,在成为被告后因需要照顾新生儿,如果无法出庭可能承担不利诉讼后果,但通过互联网法院的在线审理模式,该女士足不出户即参与诉讼,有效维护了自身权益。
另外,数据也显示,在杭州互联网法院采用异步审理模式的案件中,47.5%的案件有女性当事人的参与;对互联网法院的机制创新,女性当事人也更愿意提供进一步改进的意见与建议。这说明女性对新鲜事物敢于尝试、乐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