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数字能说明一个人的工作状态,那么属于辽宁省本溪市监狱三监区监区长于川的数字是让人心疼的:两天一个夜班,需要巡查108个重点部位;找一个小漏点需要走上1.76公里;每周至少有一次抢修任务,废寝忘食地工作是家常便饭……如今已经58岁的于川,两鬓花白,身体被风湿、腰脱、高血压等疾病折磨着,但他却总是笑呵呵的。那一串串的数字,记录的是一个监狱民警迎着风雨无悔前行的脚步。
于川
承受压力“习惯了”
“这样的工作强度,你的身体能受得了吗?”“没事儿,这么多年都习惯了。”于川告诉记者,有一次下半夜,岗楼照明突然出现问题,他从被窝里爬起来就赶到了距市区17公里的单位。因为只是普通的短路问题,他很快修理完便往院外走去,那时正值冬季雪后,他脚下一滑仰面倒地,摔成了腰脱,一动不能动,在家躺了七天。“那七天,一生难忘,腰疼不说,更是牵挂单位还有那么多活没干完。”于川说,“躺在床上,手机接二连三地响,一个姿势躺久了身子都麻木了,胳膊也跟着僵硬举不起来,爱人就帮我举着电话跟单位的人联系工作。”“等以后我能下地了,我给你做饭。”于川感激地对爱人说。“跟你结婚三十来年,你不是在外就是值班,在家吃饭的时候都少,还能做饭?”爱人说。
于川的腰脱病刚刚好转一些,可以下地了,他又恢复了“6时到施工现场、20时回家”的工作节奏,因为没有彻底养好病就上班了,于川弯着腰在工地现场忙碌,大家看着一个佝偻着腰的人来回走着,差点没认出来,走近一看是于川,都心疼地说:“你可得小心养好病啊,这万一以后真直不起腰来了看你怎么办!”于川却说:“以后的事以后再想,今天的活干完再说。”
作为监区长,于川负责农场、伙房、老残病服刑人员管理和建筑维修。而老残病服刑人员是监狱的一个“老大难”问题,一旦他们需要就医,就要抽调6名民警进行戒护,可全监区才8名民警。十天半个月在医院回不了家是常事,监区里留下两名民警当班,有的服刑人员会突然病发咬人挠人,压力可想而知。领导对于川说:“你们是特殊监区,可以进行串休。”于川憨憨地笑着说:“没事,都习惯了。”
维修专业“老能手”
监狱有两套供暖系统,一套地热供暖,一套散热器供暖,系统盘根错节非常复杂,用于川的话说,每天都是“事故日”,因为每个地方的磨损都是有周期的,这个地方刚维修好,那个地方又开始换件了。别人四天休一个班,于川却没有过休息日。他说:“一个地方出现了问题,会造成整个监狱的问题,那就是大事,我一个人遭罪,换来大家的平安,这个值。”2017年除夕夜,于川抢修电路到大年初一3时,他回忆说:“那个除夕过得很充实。”于川不善言辞,千辛万苦浓缩成了一句简短的话。
对于学过机械制造的于川来说,看到设备就像看到亲人一样。遇到设备要修要换,于川就想,它还能不能起死回生?2015年,于川看到一个6吨的报废锅炉,他就隔一天在单位研究抢修一次,持续了整整两个月,这个已经报废的锅炉又上岗了。那一刻,于川抚摸着锅炉,热泪盈眶。2017年,为了节省资金,农场的供暖、供电、供水都是于川组织人马安装设计。伙房的去皮机、和面机、切菜机以及炉具维修都是自己安装,因为磨损率很大,总是在修整当中,如果不修就得更换,而保养是每天必修课。2018年8月,正是酷暑难当的时候,监区的货物堆积多容易引起火灾,急需一个库房,于川带领大家昼夜忙碌,用13天时间建了一个180平方米的库房……这样的事太多太多了,多少年来,于川为监狱节省了多少资金谁也记不清,大家都说:“没有能难倒他的事,也没有他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