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循公正之路燃法治之灯!这里有本法院审判业务专家“养成记”

2019-03-05 17:17  来源:福建高院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他们是各自审判领域的思考者,更是将研究成果付诸司法实践的“行动派”。他们代表着福建法官队伍的“精英化”“专业化”水平,是全省审判业务的“梦之队”。他们就是刚刚当选的首届福建法院审判业务专家。

  “要专注有定力、专业有研究、专攻有成就,发挥好审判工作‘领军’作用、法院工作‘智库’作用、人才队伍‘引领’作用。”2月18日,在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举行的首届全省审判业务专家颁证仪式上,身为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的福建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偕林寄语15名当选者,做审判业务领率、司法经验领跑、工作业绩领飞的标杆性领军人才。 

  历经严格的选拔程序,能从全省3900多名员额法官中脱颖而出,他们的成长路径注定不一般。囿于篇幅,我们选取其中的4人,探寻他们从普通法官成长为审判专家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


  2018年10月,从大洋彼岸传来消息,在美国纽约召开的国际破产学院大会上,经亚太地区联名推荐,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庭长叶炳坤当选该学院成员,成为在国际破产领域最高学术机构中唯一的中国法官成员。

  孩提时代,叶炳坤就立志当法官。高考那年,他把所有的志愿都填上了法律专业,并最终如愿以偿考进中国政法大学。4年后,他放弃保研留京的机会,来到厦门中院工作,圆了儿时的法官梦。

  “法院是一所新的学校,法庭是一本读不完的书。只要你从事法官工作,就不能轻易毕业。”他时常告诫自己要学有恒心、擅学习。几年后,他又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英国的“志奋领奖学金”,赴英继续深造。

  留学期间,叶炳坤选择了跨境重整这一在当时英国十分艰深的课题。要知道,当时中国连重整制度都还未建立。为此,他几乎整天泡在图书馆,高强度的学习让他的头发掉了一大半,人也瘦了近30斤。毕业时,他成为莱斯特大学首个同时获得“学术优秀奖”和“杰出法学硕士”两项荣誉的外国学生。


  回国后,叶炳坤将学术钻研的严谨劲带到工作中。他先后承办了千余起民商事案件,办理了福建省首例信用证欺诈案、首起上市公司重整案、首起预重整案、首起证券虚假陈述等一系列大要案。

  在承办全省首例上市公司重整案中,叶炳坤创造性地提出了第三方托管、破产反向保全等多项举措,使得这一案件在短短两个月内获得高票支持通过重整计划,依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也帮助夏新公司获得重生。近年来,他还先后参加或主持了“国际破产大会”“国际破产司法论坛”“亚太地区破产论坛”“亚洲破产改革论坛”等十余个国际会议,并发表英文主题演讲。

  为法官者,要以无情的目光论事,以慈悲的目光看人。

  叶炳坤承办的一起经济纠纷案件涉及老上访户卓某。第一次见到卓某时,面对情绪异常激动的她,叶炳坤默默地递上一杯茶,耐心听她把话说完。之后反复向她解释法律规定,又联系当地街道帮她解决了工作和生活困难。尽管败诉了,卓某却表示息访。“当回访时看到她现在很努力工作的样子,真的很替她高兴。”叶炳坤欣慰地说道。


  从一名青涩的书记员成长为福建高院的刑事法官,再到今天的全省审判业务专家。手中笔的分量,秦传熙从未敢忘。

  初出茅庐时,他手握求知之笔,潜心研习。

  “我有一个习惯,凡是在审判实践中遇到自己感兴趣的热点、难点问题,都会把它们记录下来。事后再通过查找资料、潜心研究,直到学懂弄通为止。”日积月累,秦传熙所作的读书笔记、办案心得摞起来有厚厚的几叠。多年来善思敏学,让他频频在全国、全省法院各类论文研讨会上亮相,先后14次获奖,并在国家级、省级重点刊物书籍上发表论文19篇次。

  2003年起,秦传熙担任刑事审判法官,手握裁判之笔,踏上独立办案之旅。

  办案是个“痛并快乐”的过程,加班、熬夜,一样都不少。堆积如山的卷宗里暗藏千回百转的案情,各执一词的证言里真相与谎言交织……所有这些都需要法官抽丝剥茧、去伪存真,足以让人“烧脑”。

  在审理一起放火致7死4伤的重大恶性案件时,光是看60多张涉案的光盘就足足耗费了一个多月。审理报告更是长达3万多字的呕心之作,说理如何清晰透彻,引用法条如何精准无误,这一切都需要细细推敲。每一次审案,他都把自己关进办公室。这次亦如此。尽可能地让法律事实与客观事实贴近……


  “把大案难案交给他,我们放心。”庭领导如此评价他。这一说法得到了数字的印证。在福建高院刑一庭工作期间,秦传熙参与审结的各类刑事大要案就达到300余件。这其中有卷宗多达160册17570页的敏感复杂案,有历经两级法院7次审理的绑架幼童撕票案,还有作案514起的台海两地31名罪犯诈骗案等等。

  2017年,刚到不惑之年的秦传熙走上领导岗位,担任福建高院生态环境审判庭副庭长。

  已是一张响当当名片的福建生态审判工作如何再创佳绩,秦传熙感到肩上的重任。“干不好,对不起自己,更对不起组织。”

  牢记心中责,用好手中笔,整装再出发。

  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带着问题去思考、去研究、去发现。在全庭“小伙伴”的共同努力下,生态司法保护体系等一系列创新之举在试点推进,全省生态司法被纳入福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创新品牌和经验之一。


  当2019年新春的脚步越来越近,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迎来了自己重生的日子。

  这是一家专业从事塑料管道产品研究和制造的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其持有的“亚通”品牌是我国管道行业十大品牌,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然而这家明星企业却因前些年投资不善、业绩下滑、资不抵债,挣扎在生死线上。在面临核心资产被拍卖的生死关头,亚通公司自行申请破产重整。

  “如果直接进入破产清算,公司资产只能拆零变现,主要资产中的设备、车辆、原材料、库存产品将失去生产功能,价值极大贬损,而且债权清偿率会很低。”林秀榕带领团队对此案进行“把脉会诊”。细细考量后,合议庭决定保住亚通公司“定单”这条经营的生命线,再招募重整投资人,通过资产注入,实现企业资产盘活与增值。

  重整期间,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慎督导破产管理人稳步推进破产财产清查、债权审核工作,确认债权247笔,总计12.599亿元。2019年2月1日,福州中院裁定批准重整计划草案。按重整计划,重整投资人将在1个月内100%清偿职工债权、税收债权,按照抵押物评估价(余债按普通债权)三个月内清偿有担保债权,100%清偿20万元以下普通债权。此举最大限度保全该公司的优质产能,保住了330名在岗职工的生计。


  掐指算来,林秀榕从事商事审判已有23个年头。“商事案件关乎一个行业、一种规则、一方市场。从这个意义上看,案无大小之分,都必须竭尽全力。”为了更多“生病”的企业能够重新站起来,林秀榕也是蛮拼的。多年来,她承办的1043件案件中,不少堪称经典。全国首家因欺诈退市的欣泰电气虚假陈述证券纠纷案,还入选了最高人民法院证券期货纠纷多元化解十大典型案例、福建省十大影响性诉讼案件。

  工作之余,林秀榕喜欢和年轻法官谈理想、谈生活、谈诗和远方。她告诫年轻人脚踏实地是前提,让自己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不然便会像断了线的风筝,指不定飘到哪儿去了”。


  作为唯一一名来自山区法院的代表,龙岩市新罗区人民法院法官钟富胜的此次当选备受关注。学法律,钟富胜算是“半路出家”。1988年,中专毕业的他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怀着对法律的敬畏,他选择报考法院。

  被录用后,钟富胜面对的是自己完全陌生的领域。

  “以前学的农村电气化和水利水电似乎全派不上用场。”工作中,钟富胜看到别人已赛程过半,自己却刚刚起跑,感到“危机重重”。于是,他沉下心、下苦功,抓紧学习,迎头赶上。先是参加本系统的法律业大学习,毕业后又瞄上了厦门大学本科自学考试。17门课程,钟富胜有了些畏难情绪。“特别是看到周围有人半途而废,我也犹豫了。”但他还是坚持了下来,用了5年时间一路过关斩将。2001年,钟富胜终于拿到自己期望已久的厦门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学习越深入、工作越投入,钟富胜越发觉得“研究法律是个很有趣的事情”。龙岩市法院系统的学术研讨会是钟富胜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练兵场”。“每年都报名参加,为了写出高质量的调研文章,经常是挑灯夜战,甚至熬上几个通宵。”他撰写的文章连续11年获得全市法院一等奖。其中不少还获得全国研讨会的大奖。

  钟富胜自幼家境贫寒,忠厚老实的父亲教导他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做人要讲良心”。从事司法工作多年,钟富胜笃信,法官的司法良知比技巧更重要。“没有司法良知,所学的知识很可能沦为机巧之术。”


  一年夏天,钟富胜审结的一桩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夏某在受雇驾驶货车中发生事故死亡。尽管时隔多年,钟富胜依然记得夏某年逾八旬的老母的样子:坐在墙角暗自垂泪,嘴里不停念叨着“以后的日子该怎么过”。

  货运公司却以各种困难为由推脱责任,一贯好脾气的钟富胜怒了。冷静下来,他思考,如果按法律程序走,有可能要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下判。遇被告不配合履行,更是雪上加霜。为了能让原告方及时拿到赔偿款,他反复做工作,最终促成双方达成调解协议。调解成功那天,原告家属拿到了上百万元的赔偿款,安心返乡……

  钟富胜的微信名叫作“拓荒者”。凭着拓荒精神,他一路拾阶而上,登高望远,在法律世界里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


  15∶3900的选拔比例,让刚刚出炉的首届福建法院审判业务专家成为全省员额法官中的佼佼者。

  翻开他们的名册,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是一本励志的成长史、催人奋进的奋斗史。

  在追求法治理想的道路上,他们努力奔跑,努力追梦,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中:有的传承“匠人”精神,在审判岗位精耕细作,打磨裁判作品,以专业的视角、专注的投入,啃下一块块难啃的“硬骨头”;有的找准人生坐标,撬动改革杠杆,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方便快捷的司法服务……在他们身上演绎着新时代司法战线奋斗者的动人故事。

  为法官者,执掌公平正义的权杖,就要通过审理好每一起案件,打捞每一个沉没的真相,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普照大地。

  为了这个目标,他们很辛劳,时常挑灯夜战,案牍劳形,“为案消得人憔悴”;他们很忙碌,奔波在路上,同时间赛跑,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案情中去伪存真。

    当法槌声响、裁判终局,当无力者变得有力,当悲观者重拾信心、笃定前行,越来越多的人在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们所有的这些努力都不会白费。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这是一个最好的年代,法治的宏伟蓝图已经磅礴展开,全面依法治国的崭新画卷正在激情绘就。唯有奋斗正当时。

  致敬!新时代法治道路上的奋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