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今天我当班】跟着“背包法庭”去调解

2019-03-05 17:15  来源:福建三明中院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法院开展“今天我当班”采访体验活动,邀请东南网、三明市广播电视台、三明日报等多家省、市媒体记者走进莘口法庭,零距离体验和感受派出法庭干警忙碌的一天。

  “派出法庭是什么庭?”

  “为什么法庭不在法院里?”

  “派出法庭有几个工作人员啊?”

  ……


  上午9点,记者们一下车,就围着莘口法庭法官张明健,说出自己的疑惑。张明健带着记者们一边参观莘口法庭,一边为大家解答。

  张明健告诉记者,派出法庭是基层人民法院为百姓提供诉讼便利,减轻群众讼累而设的机构,相当于法院的一个庭室,具有法院的审判职能,履行法院审判职责。莘口法庭成立于1986年5月,辖28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及1座高等学府三明学院,现有7名干警,其中员额法官2名。

  跟随张明健的脚步,记者来到科技法庭,看着语音系统准确识别并记录他们说的每一句话,记者们感叹语音识别系统的智能和便捷。


  在远程视频调解室,张明健为大家现场演示远程视频调解操作。“偏远村居的群众通过这个系统是不是在家就能调解了?”得到了肯定回答后,记者连声称赞:“这可给老百姓帮大忙了。”


  众人边走边聊,张明健向大家介绍,莘口法庭在全市率先设立“劳动法庭”,并与区总工会共同设立企业职工维权工作站,有力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助力企业转型发展。

  9点30分,记者们与张明健一同前往调解一起租赁合同纠纷。


  出发前,记者们对书记员王恩典的背包产生了浓郁的兴趣。王恩典告诉记者,可别小看这个背包,它可是莘口法庭外出开展工作的得力武器,小小一个包里装着笔记本电脑、摄像机、扩音器、支架、蓝牙设备、开庭桌牌等各种必要工具,堪称“背包法庭”。这个“背包法庭”,极大便利了干警巡回庭审或外出调解工作的开展。


  在车上,张明健向记者们简要介绍了今天调解工作的案情,并向大家介绍当地村居的风土人情。


  车子来到三元区城东乡荆东村委会,张明健带着书记员和记者们一起准备调解工作。


  10点整,调解正式开始,张明健针对双方矛盾焦点进行释法明理工作。记者们趁着调解休息间隙,就案情疑惑请教张明健,并以第三方的角度向当事人说出自己的看法。


  一个小时后,调解工作顺利结束,三明广播电视台记者曾锦锋就案件进展情况对张法官进行采访。


  张明健也与记者交换身份,采访记者们参与活动后的感受。东南网记者蔡晓卿表示,今天学到了不少法律知识,也体会到了基层法官工作的忙碌与辛劳,十分敬佩对奋战在一线的法院干警。


  三明日报记者苏莉坦言,从前认为农村的老百姓诉讼是一大难题,今天参与了这次活动,跟着莘口法庭的干警们走进乡村,在老百姓的家门口为他们调解纠纷,从心底里为法院干警点赞。

  莘口法庭虽然只是一个小法庭,但它零距离服务群众接地气,创新工作方法有大作为。尽管工作任务繁重,也少不了面对家长里短、鸡毛蒜皮,但法庭干警们都兢兢业业,毫无怨言,努力打通司法为民的“最后一公里”。


法治三分钟|辅警校门口执勤,遭女孩三招“偷袭”

执勤辅警冒着雨在学校放学期间维护周边安全。两名学生经过时,先站在他旁边表示感谢,然后上前敬了个礼,在辅警回礼时, ...

死刑!“浙江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前院长被杀案” ...

戴晓满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后果极其严重,虽能自首,但不足以从轻处罚,依法应予严惩。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