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今天我当班 | 见证“云上法庭”第一槌!

2019-03-05 16:14  来源:山西长安网  责任编辑:刘杰
字号  分享至:

2018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首席大法官周强院长在第十三次上合组织成员国最高法院院长会议上表示,中国法院主动拥抱现代科技,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场深刻的自我变革,明确提出加快建设智慧法院,推动现代科技与法院工作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时代审判运行新模式,推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近日,记者走进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人民法院近距离感受了该院着力打造“智慧法院”的缩影——“云上法庭”。

 

“开庭!”2月28日,一起劳动争议案件在黎城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法官韩立红敲响了该院“云上法庭”第一槌。据悉,这是长治法院系统首家启用“云上法庭”。

在对审理案件法官韩立红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云上法庭”庭审系统作为法官“看不见”的助手,不仅能全面辅助法官开展审判工作,还能辅助判决和庭审分析,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让庭审更加便捷,既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提高了法官的办案效率。

开庭前,可采用人脸识别自动对比审核当事人的身份信息,快速完成身份认证。

庭审中,采用AI识别技术,为缺少法律知识的当事人提供必要的法律术语专业解析。

闭庭后,“云上法庭”记录的整个庭审过程随案生成可调阅的庭审电子档案,让庭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关键要素在判后都可以被追溯。

 

智能庭审引导,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提供智能的庭审引导和审判辅助参考。

智能终端控制,具备语音控制、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录音录像、庭审直播控制、证据同步分享等功能。

智能审判流程,具备AR技术、电子签名、语音识别庭审笔录、庭审过程解构分析、庭审巡查等功能。用户看到的可能是一条数据,可能是一个画面,听到的可能是一段声音,背后其实是“看不见”的“云上法庭”系统在协助庭审,通过人工智能的技术,把他们整合起来,可以发挥强大的作用。

 

 

在28日上午的庭审现场,证据材料通过视频终端同步展示。对于原告李某提供的证据,被告代理人张宇航律师针对不认可的证据可在视频终端进行标记。“在屏幕上随手标记,方便梳理疑点,大家都能看到,也便于有针对性准备,心里更有底。"张宇航说。

该院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李晋宇表示,以法官为中心,提高庭审效率,服务诉讼当事人,这是该院启动" 云上法庭 " 的初衷——开通 " 云上法庭 " 智能庭审系统,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让庭审更加便捷;将互联网变为网上调解室的创新便民举措,既节约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也提高了法官的办案效率。

 

近年来,黎城法院持续推进信息化建设,打造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开通“黎城微法院”,上线“在线法院”、“云上法庭”、移动办案APP、“执行天眼”系统,让“最多跑一次,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变为现实,努力实现“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提升审判智能化服务水平,提高群众的司法获得感。

    (本文转自山西高院)

法治三分钟|辅警校门口执勤,遭女孩三招“偷袭”

执勤辅警冒着雨在学校放学期间维护周边安全。两名学生经过时,先站在他旁边表示感谢,然后上前敬了个礼,在辅警回礼时, ...

死刑!“浙江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前院长被杀案” ...

戴晓满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后果极其严重,虽能自首,但不足以从轻处罚,依法应予严惩。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