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最基层、奔跑在一线的公安派出所民警,他们与老百姓打交道最多,和老百姓距离最近。治安防范、调解纠纷、排查、走访社区等是他们的工作,他们的身影穿梭在辖区的每个路段,他们的足迹踏遍辖区的每个角落---
3月1日,山西省吕梁市政法委举办的“今天我当班”体验采访团记者走进交口县公安局水头派出所体验感受基层民警的酸甜苦辣。
张警官讲述从警14年来的喜怒哀乐,责任与担当,慷慨的说:对自己多年的警察职业还是很自信的。
现年39岁的张永鹏是水头派出所的民警,从警已有14余年,一直服务在基层一线,一年2000余次的接处警、48小时的工作制已伴随他多年。“水头派出所处理最多的是经济纠纷、邻里矛盾、打架斗殴还有未成年人打架,平均每天5起以上案件,多时高达每天十几起,但是三分之二的纠纷还是在派出所的调解下协调处理了,”张警官说。
询问凌晨警情的涉案人员
前不久城中村内两家人因道路拓宽引发邻里纠纷,张警官接警后同其他民警赶到现场,发现双方对峙情绪很严重,为了使事态不再扩大,现场民警先让双方都冷静,暂停施工,带回派出所一一做了笔录。初步了解因双方纠纷为历史遗留问题,事后民警又和村干部、村民、已退休的村干部等人员走访了解、调查事情的原委、双方平时关系等,中途又组织双方、村委等多次在派出所进行调解,历时一个多月才将此事圆满解决。
当天接到指挥中心处警电话称辖区内某饭店有人喝多了吃完饭不给钱
谈到此事,陈警官感慨到“事情解决后,我顿时松了一大口气,一个多月每天都在琢磨,从开始的毫无头绪、下不了手到后来的多次努力、在双方利益都不受损的情况下寻求到新的解决办法,感觉很不容易,但是也很有成就感,也积累了更多的工作经验。”“遇上这样的矛盾,如果不在我们基层解决掉,让双方再去打官司、上访,不仅解决不了矛盾,而且会激化、制造更多的矛盾,我们派出所遇上普通的基层矛盾得不到及时调解,就是矛盾恶化的催化剂”。
接到警情后民警马上出警
从警10余年赖建华,是水头派出所的一名辅警,因为没有执法证,只有工作证在出警时经常被当事人质疑,每次赖警官都会解释“虽然只是工作证,但是有正式干警带队执法,开的警车,代表的就是公安机关”,但是还是有人不理解。“在遇上有些群众辱骂时,我们不会和他们对骂,如果对方动手或有过激行为,我们会依法对他们采取强制措施,”赖警官说。
张警官处警的路上电话联系报警人员问询具体位置
接警后张警官和其他两名民警立马赶赴现场处置,现场了解双方的情况,后得知该男子独自喝了四小瓶江小白,声称有一道菜里面有头发,服务员说可以重新做但该男子不愿意从而引起争执。
顾客一人喝了四小瓶白酒
后来在民警的说服下,该纠纷以服务员向该男子道歉,只收取部分饭钱了结
“近两年辖区内的治安情况有实质性好转,随着扫黑除恶等专项行动的深入推进,出警数量减少了很多,辖区治安明显缓解,以前人们可能因为一句话不对就打起来,现在都冷静、理智了很多,法律意识也加强了,有什么纠纷不会动粗了而是选择报警解决。究其原因,以前对一些违法行为只是单纯的处罚、或者没有严格的进行处罚,而现在不仅严格执法,而且处罚涉及到被处罚人甚至家属的未来生活、切身利益,这样很大程度上起到了震慑作用,社会风气越来越好了,”张警官说。
(本文转自吕梁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