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13年26本荣誉证书的背后

2019-03-02 13:24  来源:云南长安网  责任编辑:刘杰
字号  分享至: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岗1分钟,履职60秒。”

  “我在这里一天,就不能把工作丢下,其他同事有事情,我作为分管领导就该顶上。”

  “不能放弃希望,好好改造”……

  官渡监狱警察谷志伟常说的这些话语朴实而有力,话语中是他对工作的热爱,是他的忠诚履职,是他的执着与奉献。

  但这些话语随着他32岁的生命结束后再也听不到了。

  11月1日,谷志伟突发疾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

  13年从警生涯,26本荣誉证书,多次被评为个别教育能手,教育改造了数以千计的服刑人员,谷志伟把青春献给了他挚爱的监狱事业,用生命践行入警时的铮铮誓言。

  

  教育改造一线的“行家里手”

  “失去太阳,还有月亮,失去月亮,还有星星。”官渡监狱五监区服刑人员杨某至今还记得2015年时,时任五监区副监区长的谷志伟跟他第一次谈心时所说的话。

  10月28日,准备调往二监区任教导员的谷志伟找到杨某,跟他谈了许多,教育他要好好改造,争取早日出去。

  “这是他跟我说的最后一次话,真不敢相信我们最敬爱的谷副就这样走了。他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人,我会好好按照他对我的要求做。”杨某说。

  现在的杨某表现积极,但3年前的他并不是这样。当时的杨某因减刑政策调整,思想极不稳定,先后两次被处以禁闭处罚,从禁闭室出来后他更是放弃了减刑的念头。

  谷志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多次找杨某谈话,劝他不要放弃希望,并为他解答减刑政策,帮他制定改造计划,为他指明改造方向。

  2016年夏天,当听到杨某说想家时,谷志伟又找到杨某的父母,几次做工作,请他们到监狱看望杨某。因为父亲常年生病,母亲足不出户,杨某想父母不会来看望他,但亲情帮教当天,父母却来到了监狱,让杨某很高兴。当得知杨某的父母不喝饮料,谷志伟还去买来矿泉水给他们。帮教结束后,谷志伟亲自将二位老人送到车站,这些都让杨某很感动。

  看到年迈的父母,想着谷志伟的耐心教导,这一次,杨某打开了心扉,从开始的怀疑到信任谷志伟,杨某逐渐转变了改造态度。2017年,杨某拿到了入监以来第一份减刑裁定书,减去有期徒刑五个月。

  这样的教育改造故事还有不少。

  2015年8月,谷志伟刚到五监区担任副监区长一个多月,当他了解到服刑人员王某患有双肾结石,经常因为疼痛整晚睡不着觉的情况后,主动找到分管领导汇报情况,最终,监狱批准王某到社会医院手术治疗。期间,谷志伟又和同事在王某的病床前值守了三天三夜。

  五监区服刑人员顾某告诉记者,谷志伟到五监区不到一个月就能熟练掌握所有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还经常找服刑人员谈话。

  “他已经是领导了,这些事其实也不用都亲力亲为。可他不这样想,找我们谈话的次数也很多。他身上的认真、责任感、正能量感染着我。” 顾某说,他在谷志伟身上学到了很多,在教育改造中也变得更加积极,连续几年被评为积极改造分子。

  “他相当不错,是用真心真情教育改造我们。”在采访中,服刑人员这样评价谷志伟。

  教育改造、顽危犯转化、必接必送等工作,谷志伟都全身心投入。13年间,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严把服刑人员收押、刑满释放关口,不断摸索方法、总结经验、创新思路,认真核对每个执法环节、每份法律文书,从未因任何个人失误影响工作。

  

  从警13年获得26本荣誉证书

  10月29日,官渡监狱宣布了新一批正科级领导干部任命决定。32岁的谷志伟因工作成绩突出,被任命为二监区教导员,成为官渡监狱最年轻的教导员。

  10月27日、28日,是谷志伟在五监区值的最后一个周末班,周一他就要到二监区报到了。根据监狱的统一安排,要在月底之前完成监区所有服刑人员的录入资料审核,监区还有部分警察由于休假、训练等原因没有完成这项工作,谷志伟勇挑重担,利用周末值班时间进行监区所有服刑人员的录入资料审核。其他警察看到谷志伟布满血丝的双眼,都劝他说:“谷副,休息一会吧,等他们回来自己核对,况且明天你就要调走了。”谷志伟却说:“我在这里一天,就不能把工作丢下,其他同事有事情,我作为分管领导就该顶上。”

  “在岗1分钟、履职60秒”是谷志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话虽易懂,做好却难,可他却凭借对这份职业的热爱和自身坚毅的性格做到了。

  谷志伟出身农村,家庭条件不好。他一步步从基层一线带班警察走到领导岗位,全因为他用真心和实干赢得了同事们的信任。由于工作能力突出,谷志伟成为了表彰奖励名单上的“常客”,个人三等功、省级个别教育能手、优秀共产党员、十佳监狱人民警察、优秀公务员、先进工作者、优秀分监区长、优秀团员等,工作13年间,他几乎囊括了所有奖项。

  “他能获得那么多奖励,我并不意外。谷哥的工作能力很强,他对我的影响很深。”四监区管教内勤郑静说。

  “他做任何事情都不会拖,行动力强,还总喜欢把事情揽到自己身上。我最佩服他的业务能力,他获得的荣誉实至名归,只是遗憾他还那么年轻就走了。”三监区带班警察江悦说到谷志伟时,止不住地哽咽。

  13年,26本证书,一张张沉甸甸的奖状和一枚枚金灿灿的奖章背后是谷志伟一腔热血投身监狱事业的真实写照,在他身上,一位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新时期监狱人民警察的形象得到了最好诠释。

  “他身上有很多令人敬佩的品质”

  在五监区,提起谷志伟,大家都会亲切地叫他一声“三哥”,也就是“拼命三郎”的意思。

  一次周末,即将刑满释放的服刑人员李某因家住边远山区,家庭条件困难,家里人不能到监狱接他。“怎么办?”监区同事问谷志伟,“怎么办,送呗!”“可是,今天是周末啊!”同事的话还没说完就被谷志伟打断了。几百公里的路途,7个小时的车程,最终,谷志伟和同事将刑释人员李某送回了家。返程途中,同事问谷志伟:“三哥,你干嘛那么拼?”谷志伟只说了一句:“要站好最后一班岗。”

  这事让同行的五监区教育干事陈雄对他十分敬佩。

  “监区内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身上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忠诚、敬业的奉献精神。”五监区原监区长李俊说道。

  成为警察是谷志伟从小的梦想。2002年,谷志伟考取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虽然家里穷,父母还是省吃俭用送他入学。刚毕业,他就考到了官渡监狱。

  说起谷志伟,官渡监狱警察有说不完的话。

  “谷志伟成长比较快,工作认真负责,为人谦和,家庭困难但从未跟单位领导抱怨过一句,而是充满乐观和激情努力工作。”官渡监狱政治处主任袁旭说。

  “他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那么谦虚、那么阳光的一个人就这样离开了,我们感到很惋惜。”官渡监狱政委彭其伟说。

  “忠诚、敬业、奉献。”说起谷志伟,官渡监狱监狱长张国志这样评价他。张国志回忆,有一次,他收到谷志伟发来的一条短信。短信这样写道:每次听到您安排工作,实在、具体、可操作性强,我们作为基层警察很受感染,我们一定会做好工作,请您放心。现在每每想起这条短信,张国志都感到心痛和惋惜,惋惜一名那么优秀的监狱警察就这样离开了。

  穿着挚爱的警服离开

  记者去到谷志伟的家中,发现他家房子很挤,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孩子连玩具都没有。

  谷志伟家庭贫困,生活负担重,父母都在农村,岳父半身不遂,岳母身体也不好,还有个3岁大的女儿。一家五口蜗居在40平方米的房子里。为了给孩子上学创造条件,夫妻俩贷款买了一套房,但还没交房,谷志伟就离开了。

  妻子杨镇溶眼中的谷志伟很体贴,有责任心、有担当。参加工作以来,由于监狱工作性质的关系,谷志伟一家很少出去旅游,计划的行程总是一拖再拖。

  家人回忆,谷志伟是在路上看到小偷就会去抓,看到有人吵架就会去劝,看到年轻人不孝顺父母就会去管的人,家人经常劝他不要多管闲事,但他只要看到,还是会义无反顾的去管。

  谷志伟离开时,杨镇溶哭得悲痛欲绝,但仍坚持要给他换上警服,并说:“我理解他,他的工作就是他的命根子,他生活中没有完成的事,我来替他完成,工作中没有完成的事,请你们替他完成……”

  谷志伟离开时,陪在医院的同事们对一个细节念念不忘,平躺在床上的他穿的两只袜子都破了洞。“他节俭惯了。加上这两天他刚到二监区上任,连续加班到各个业务科室了解情况,都没时间换衣服。没想到他就穿着这样一双破了洞的袜子走了。”五监区警察许腾难过地说道。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谷志伟的同事告诉记者,这是他生前很喜欢的一句话。

  如今,谷志伟离开了,还没来得及回首往事,他就奉献了一生,他用短暂的一生,书写了对监狱事业的“挚爱”。(龙琼燕)

今天,杀害民警贾巴伍各的毒贩被执行枪决!

最高人民法院依法核准死刑,并下达了死刑执行命令。

死刑!“浙江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前院长被杀案” ...

戴晓满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后果极其严重,虽能自首,但不足以从轻处罚,依法应予严惩。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