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开学季骗子出没,你可别着了道

2019-03-01 00:31  来源:江苏警方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随着开学季

  童鞋们陆续返校

  各类诈骗团伙

  也开始蠢蠢欲动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

  下面苏苏给大家讲解几种典型的

  开学季诈骗手段

  大家一定要保持警惕

  No.1 助学贷款需要先交手续费

  这一天,大学生小代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教育局工作人员”,表示小代之前申请的助学金无法转至其银行卡上,让小代联系“财政局”,并留下一个号码。

  小代拨打了这个电话,“财政局工作人员”称:你的银行卡有问题,需把卡上现有的3000元取出并存到指定账户上,我再把4000元助学金和卡上的3000元一起转还给你。

  小代按对方的指引,将卡上的钱全部转到了指定账户,过后却等不到对方返还的钱,才发觉自己被骗。

  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冒充民政、教育部门、学校等单位工作人员,向困难学生、家长打电话、发短信,谎称可以协助领取补助金、救助金、助学金,或者银行卡出现问题,要求其向指定账户汇款,完成诈骗。

  苏苏提醒

  广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无论是哪个单位或者个人提供资助,都不会要求学生到ATM机或网上进行双向互动操作。如接到类似要求,请先向老师和当地教育部门咨询,千万不要擅自按照对方要求操作转账,以免上当受骗。

  No.2 ”回租贷“陷阱

  大四学生刘羽(化名),去年年底陷入了“回租贷”的圈套。“去年年底,刘羽向同学借钱买了手机,刚买完手机不到一周,刘羽的同学要其提前还钱。同学向其推荐了一款‘回租贷’的App。只要同意把手机‘抵押’出去就能换一笔钱,而且可以以‘回租’的方式继续使用手机,只不过每周要付一些‘租金’。” 此后在不断续期、从其他平台借款填“窟窿”、再花钱续期的恶性循环中,短短3个月,当初的2000元借款已经“滚”到了1万元。

  手法分析

  1、“回租贷”平台先引诱学生将手机“抵押”给平台,通过电子合同的签订,暂时把手机的所有权和处分权移交给平台,手机不用邮寄给平台;

  2、接着平台“评估”手机价款,此期间平台要求学生填写身份证信息、银行卡信息、紧急联系人等借贷数据,但手机所有权和使用权实际未发生转移;

  3、随后平台放款,学生实际获得相应借款中会扣除一部分所谓的“服务费”或“评估费”;

  4、最后手机“回租”,因实际未转让手机所有权,平台以手机“回租”方式,与学生约定租用期限(即借款期限)和到期回购价格(即还款金额)。在此期间平台要求学生提供手机账户信息,以便于远程掌握手机储存信息。

  通过以上四个步骤,平台变相向大学生发放高利息“现金贷”,最终可能会使学生陷入“套路贷”“高利贷”陷阱。目前,已有不少学生因此上当受骗。 

  苏苏提醒

  1、要谨慎使用并妥善保存个人身份信息和其他重要信息,不随意填写和泄露。要提高自身甄别能力和抵制能力,彻底远离校园贷的陷阱。

  2、 对于没有经济来源的大学生,要摒弃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行为,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合理安排生活支出。

  3、当遇到危险或者被催债人威胁恐吓时,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积极寻求司法保护。

  No.3恭喜您中奖了

  这一天,何某接到短信,自己中了某热播综艺栏目的二等奖。他随即打开中奖信息提供的网页链接,填写了个人资料并提交。这时,系统通知他只有交5000元的保证金才能继续兑奖,何某没有理会。但是在5天后,一个自称“北京法院工作人员”的来电告诉何某,因填写了个人信息却未领奖,占了中奖名额,如果再不领奖将被起诉。

  心生恐惧的何某按照对方的要求把5000元的“保证金”汇到了指定账户,后又在这名“法院工作人员”的威逼利诱下,再次去银行将16万元“奖金”的“个人所得税”3.2万元汇入了对方的指定账户。不过,当对方声称何某因领奖时间过期,须再汇5万元“解冻费”时,何某才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

  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首先群发中奖信息,诱导受害人与其联系。一旦群众联系领奖,不法分子先以“税费”、“保证金”或者“手续费”为名要求汇款。如果群众拒绝汇款,不法分子会再次发送法院通知短信,以“违约”、“逮捕”为由进行恐吓,胁迫群众进行汇款。

  苏苏提醒

  如收到此类“幸运”信息,千万不要轻信,所谓“运费”、“税费”等只是他们用来骗取钱财而编造的借口,只要你一旦相信并转账汇款,不仅不会得到奖品,更会造成个人的财产损失。

  同时,接到警方、法院电话后,如无法确认对方真实身份,可以第一时间报警求助,民警会根据具体情况协助市民进行鉴别。

  No.4 兼职骗局

  小张为某高校大二学生,想找份兼职。他从网上看到一则某公司招聘兼职人员的招聘信息。

  小张打电话询问,一位自称“李经理”的男子说小张可以兼职做公关先生,底薪3000元还有提成。对方让小张到一家宾馆一楼大厅面试。当日上午9时许,小张到了该宾馆一楼大厅,对方让小张站在宾馆一楼大厅的一个角落,单位领导则在三楼的一间房间对小张面试。过了一会儿,对方称小张已经通过面试,交服装押金1000元后便可以上班。小张将钱存入对方指定的账户后,对方又以交保证金等名义让小张汇款2000元。交了保证金后,对方又称老总对小张有看法,不同意小张来上班,说要“疏通”关系,索要2000元,小张只得照办。然后对方让小张等电话通知。等了两天,小张没有收到对方的电话,拨打李经理的电话,已关机。小张便向警方报了案。

  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利用学生急于求职的心理以及涉世未深、容易受花言巧语蒙骗的特点,实施各种诈骗活动。所谓“遥控面试”,是不法分子冒充一些单位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求职者应聘后,对方通过电话进行“远程操作面试”,要求面试者向某个银行卡号汇足一定数额的钱款后即失去联系。

  苏苏提醒

  1、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

  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

  2、不轻信招工企业许诺到外地上岗

  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高度警惕,不要轻信对方的口头许诺,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手续,否则很有可能被骗工骗钱甚至被人贩子骗卖,或者陷入传销陷阱;

  3、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

  在正式进入单位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了解,以免误入骗子的陷阱。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对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提高警惕;

  4、谨慎签订劳动合同

  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责任等;

  5、发觉被骗迅速报案,第一时间拨打110或者到派出所报案

  ?常见兼职招聘诈骗:收取押金实为骗钱;找借口解雇,克扣工资;黑中介;高回扣诱惑你变传销;娱乐场所高薪,另有企图;声称找家教,专骗女学生。

  No.5冒充老师、校方收取费用

  这一天,家长群中突然进来一位不速之客。自称是班主任,准备在群里向学生家长收取学生的班会费,让家长们把“班会费”以红包的形式发在了群里。这个人不仅微信头像和班主任一样,就连名字也一模一样。家长们陆陆续续在群里发了红包。直到第29个家长发了红包后,群里的情况才被真的班主任发现。短短的时间里,家长们已被收走了近2000元钱。

  手法分析

  不法分子假冒学校、老师的名义,与家长进行直接联系

  1、此类诈骗发生时间均为学生在校上课时间。

  2、诈骗分子冒充学校老师并谎称学生在校发生意外,送院后急需用钱进行手术治疗,要求家长在短时间内转帐支付医疗费,否则会造成病情加重甚至有生命危险。

  3、诈骗分子盗用学生QQ联系家长,称学校要收取培训费,欺骗家长进行转账汇款。

  4、诈骗分子冒充老师,给家长发送含钓鱼链接的“开学通知书和课程”诈骗短信,这些链接暗藏木马病毒,受害人点击后,银行账户密码会被盗取,从而造成财产损失。  请点看大图↓↓↓

  苏苏提醒

  接到来历不明的“老师”“学校”来电,家长应该保持冷静,最好马上打电话给孩子学校的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核实情况。

  不要轻易把钱汇入陌生账号,缴费最好直接到学校财务室,或在银行缴费时请银行工作人员先查一下帐号的收款人是否是学校的单位帐号,如发现被骗应立即报警。

“两会调查”:正风反腐和依法治国最受关注

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在即,广大群众关注什么?期待什么?

罚款3亿多!安徽省原副省长周春雨案一审宣判

周春雨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