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判一起小程序服务提供者被起诉“第一案”

2019-02-28 16:32  来源:平安浙江网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在微信上开发小程序传播侵权作品腾讯公司要担责吗?

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判了这样一起“首例”

27日,浙江杭州互联网法院对首例涉微信小程序案进行宣判。这是腾讯公司作为微信小程序服务提供者被起诉的第一案,对微信小程序内容出现著作权侵权时,腾讯公司是否适用“通知删除”规则的处理,具有一定典型意义。

这起案件中,原告杭州某网络公司诉被告一长沙某网络公司、被告二腾讯公司侵害其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诉请被告一长沙某网络公司承担侵权责任,被告二腾讯公司下架涉案小程序并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法院查明,被告一在腾讯公司微信上注册开发了微信小程序,其未经原告许可,在小程序中传播原告享有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作品。经审理,法院对这两起网络传播权纠纷案进行了宣判,依法判决被告一长沙某网络公司赔偿原告经济损失每案15000元(包括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驳回原告对被告二腾讯公司的所有诉讼请求。

法院审理后认为,提供网络自动接入或自动传输服务的基础性网络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审查用户上传内容,对侵权内容的判断识别能力很弱,甚至无法准确地删除侵权内容或者切断与侵权内容有关的网络服务,其服务具有无差别技术性和被动性等属性。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纯粹意义的自动接入或自动传输服务提供者不承担侵权责任,也不适用“通知删除”规则。该《条例》“通知删除”规则仅适用于能够判断特定内容是否侵权且可以及时有效遏制侵权行为的信息存储空间或者搜索、链接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而“删除”的对象为存储于网络平台的侵权内容和侵权内容链接,而不是具体的侵权用户或链接所指向的侵权网站。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还是相关司法解释,所有涉及“通知删除”有关的规定,其最核心的处理措施都是删除或者屏蔽侵权内容(链接),而非直接停止信息的自动接入、传输或缓存等。

该案中,腾讯公司对小程序开发者提供的是架构与接入的基础性网络服务,其性质类似《条例》规定的自动接入、自动传输服务,腾讯公司应不适用“通知删除”规则。此外,从技术上看,由于小程序内容均存储于开发者服务器,小程序只是通过开发者域名作为端口与开发者服务器之间进行通信,因此小程序平台技术上无法触及开发者服务器内容,更谈不上精准删除开发者服务器中侵权内容,如一定要屏蔽侵权信息,腾讯公司技术上可采取的措施只有彻底关闭通信端口,切断用户与开发者之间的联系通道,即彻底删除小程序,但一律彻底删除小程序并非法律规定的“采取必要措施”所追求的“定位清除”效果。因此,法院驳回了原告对被告二腾讯公司的诉讼请求。


法治三分钟|小偷盗窃后发现是吴京家,吓得把所...

针对入室盗窃案件特点,警方希望大家多学防盗知识,注意安全!

罚款3亿多!安徽省原副省长周春雨案一审宣判

周春雨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