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认知里,交警就是站在马路上,顶严寒、冒酷暑指挥交通的人,但还有这样一群交警,他们不分昼夜,每天超过12小时高强度工作,他们总能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事故现场、处理问题、抢救伤员、服务群众……他们便是友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民警。
春节期间,记者来到友谊县公安局交警大队,随事故中队二中队队长王剑飞同志体验了一位普通事故处理民警常态化工作的一天。
07:00
王剑飞像往常一样早早的来到办公室,这比规定的交接班时间提早了1个小时,干了13年事故民警的他,早已习惯每天早上提前一会儿到单位,整理前一天的事故案卷,检查事故勘查车上的装备及照相机等勘查工具,做接案前的准备工作,新的一天忙碌就这样开始了。
07:26
接到指挥中心指令:三分场二十四连路口一辆农用四轮车和一辆出租车相刮,有人受轻伤。王剑飞带领2名协警赶到现场对事故现场、人员和财产损失进行调查和分析,30分钟后处理完毕返回大队。
回到大队时,办公室里已经进来了不少人,有人要医疗费,有人要接受询问,有人取事故认定书,问这问那。他和同事们忙于周旋在这些人之中。
09:20
对讲机传出指令道:“王队,新城路附近发生单方交通事故,需要处警。”“收到,立即前往。”王剑飞当即回复,随后带领协警立即赶往现场,多年从事事故处理工作的他对辖区内的每一条街道都铭记在脑海里。
这是一起私家车在启动时不小心撞到前面树上的单方交通事故。下车、敬礼、询问事故情况、核对驾驶员的行车证和驾驶证、登记事故情况、勘查事故现场。在勘查过程中,王剑飞熟练、细致的测量事故车辆和树木受损部位的高度。
“指挥中心,新城路单方交通事故处理完毕。”每一次处警结束,王剑飞都会认真汇报。
10:40
在去往县检察院报送案件时,恰遇一起刚刚发生的交通事故。一辆面包车在超车时,追了前面轿车的尾,虽然没有人员受伤但轿车驾驶员一肚子火,双方因言语不和发生激烈争吵。王剑飞见状立即安抚轿车驾驶员的情绪,认真询问、核查。经调解,双方最终协商解决了这起交通事故。
待他们返回大队对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录入、协调、下达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并对交通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后已是12时50分,同事帮他订了盒饭,午饭就这样简单的吃了一口。
13:30
提前约见的交通事故当事人已到单位,他立即就受伤人员医药费和车辆损失赔偿问题展开调解工作,在他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说下,双方最终达成一致,互签赔偿协议。
14:20
接到指挥中心指令:友谊路与迎宾街交叉口,一辆面包车左转弯时被一辆摩托车刮碰。处警小组到达现场发现,无人受伤,在进行勘查现场、拍照后,将双方带回大队进行处理。
16:05
康乐路和挹娄大街交叉口,两辆小车相撞。处警小组到达现场,经了解双方都有交强险,无人受伤,符合使用道路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当场拍照,让双方一起到交警大队办理相关手续。
21:23
计量局门前,一辆摩托车与一辆比亚迪轿车相撞,摩托车驾驶人受伤。事故中队民警到达现场后,一边对小轿车驾驶人进行呼气式酒精测试、勘查现场,一边安排人员赶往医院了解伤情。
24:00
当他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到家时已是深夜12点多,望着妻子、女儿熟睡的脸庞,他心里不觉酸酸的。结婚10年,他值班频繁、加班多、难顾家,妻子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他,从不报怨。妻子一边要上班,一边还要照顾、教育孩子,家里的重担全落在妻子的肩上,如今女儿已经9岁了,他很少抽出时间陪她玩儿,陪她学习……想到这些他心里不觉有些愧疚,可每当指挥中心的电话响起,他总是第一时间冲到事故现场的人。
接警、出警、现场勘查、询问笔录、事故鉴定、责任认定、处罚、事故调解等一系列工作,这就是交通事故处理民警的一天,不是在出警路上,就是在调解过程中,或者在整理案卷中。每次走进事故处理中队,记者经常能看到他的办公室内、走廊外围着许多前来办事的群众,室内的电话铃声也是此起彼伏,他时而穿梭在他们之间,时而与当事人交谈,时而低头翻阅案卷忙得不易乐乎。
而这,就是一位干了十多年事故处理工作的民警的普通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