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善烹“心灵鸡汤” 点亮人性之光 记辽宁省海城市看守所

2019-02-21 12:31  来源:辽宁长安网  责任编辑:彭绮琴
字号  分享至:

  高墙、监控、铁门……看守所,总给普通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因为神秘,所以好奇。

  这里是没有战火硝烟的前沿阵地,这里的工作人员从事的是如同值守在火山口、炸药库般的高危职业,这里是监管与反监管短兵相接的特殊战场。就在这块特殊的阵地上,活跃着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优秀团队——辽宁省海城市看守所全体民警。

  记者探访海城市看守所,发现这里有与医院合作设立的分院及体检中心,为在押人员及时治疗病症;这里一日三餐主副食合理搭配,在传统节日和重大节日为在押人员改善伙食;这里专设海城市图书馆看守所分馆,藏书丰富,并对在押人员定期教育……


海城市看守所获“最佳警队”殊荣


  保障在押人员的健康权


  2月15日8时许,下了一夜的小雪渐渐停歇,偶有雪花落在记者身上。看守所外的办公大院里,有人在扫雪。“前面那个拿铁锹的就是我们所长尤晶玉。”迎接记者的教导员王守江说,“今天尤所长又是第一个来的,比平时还要早半个小时,6点半就到所了。”

  尤晶玉一年四季天天7时前到所里。等坐通勤车上班的同志到达,扫完雪的尤晶玉已经出现在监区走廊里,他正在仔细察看着监室的动态情况。王守江告诉记者,“任看守所所长这么多年,每年除夕夜,尤所长都带领所领导班子同各岗位民警与在押人员共同过年,今年也是这样。”

  在海城市看守所监区内的医生值班室,医生赵家海正在为在押人员胡某开药。他向尤晶玉汇报胡某的病情:“在今天的巡诊中,我发现胡某眼睛红肿,应该是结膜炎。”

  尤晶玉安慰胡某几句,告诉记者,按照“五化建设”标准所里大胆尝试,他们在2014年8月投资40余万元,与海城市一家医院合作,成立了看守所分院,实现了监区医疗工作社会化。记者在看守所分院看到,药局、抢救室、处置室、诊疗室、普通病房、传染病房、心理咨询室等一应俱全,而且还建立了专家每周会诊制度以及急救绿色通道,使患有重病的在押人员能够得到及时救治。

  47岁的在押人员于某有20余年吸毒史,还做过脑外伤手术,今年除夕夜20时许,他突然全身抽搐、神志不清,情况十分危急。值班管教民警和医生将其送到市中心医院进行紧急抢救。于某告诉记者,“农历年三十、初一、初二我在医院住了3天,每天都有两名民警陪护我,这是我最难忘的一个春节。”

  “我们要保障在押人员的健康权。”尤晶玉目光坚定。


记者采访在押人员


  为在押人员解心结


  尤晶玉在海城市看守所已经工作到第9个年头,他带领民警和监管人员用真情、公正烹饪的“心灵鸡汤”,不仅仅让在押人员感受到了法律的威严与公正,也为在押人员点亮了未来生活的“灯”。“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正能量,犯了罪的人也不例外,我们的责任,就是尽可能激发他们人性的光辉。”下面的镜头印证了尤晶玉的话。

  镜头一:202监室在押人员陈某因涉嫌贩卖毒品被海城警方刑拘。他自知罪孽深重,试图自杀自残,有一天突然从床上跃起向墙上撞去,被同监在押人员及时拽住。陈某疯狂挣脱后又向墙上撞去,造成头部外伤,急救后躺在床上紧闭双眼一言不发。带班领导王壮两天没有合眼,陪着陈某,终于感化了他,让他放弃寻死念头。

  镜头二:在押死刑判决人员罗某家庭生活比较困难,两个儿子已成家另过,老伴儿常年卧病在床,生活没有着落,他意志十分消沉。管教民警修志胜了解到罗某的情况后,就时时处处对他予以关心和照顾,生病时买药安排病号饭,还自己掏钱为罗某买来内衣内裤。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使罗某深受感动,在死刑期限临近的日子里,他主动向修志胜表示,坚决不给看守所找麻烦……

  镜头三:管教民警齐宾负责3个过渡监室在押人员的管理。109监室在押人员耿某有25年酗酒史,入所两天后出现夜间不睡觉、胡言乱语的情况,严重时踹监室门敲打玻璃。经医生诊断:耿某患有酒精戒断综合征。除了对其进行专门、专业的治疗和生活护理外,齐宾还经常找他谈心聊天,帮助其减轻对酒精的依赖。一个月后,耿某睡眠恢复常态。

  据尤晶玉介绍,海城市看守所羁押的500余名在押人员中,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就有70多人。节假日不休息、昼夜看护病险在押人员,已成为监管民警的“家常便饭”。


  用关爱换来悔罪立功


  “在押人员也是人。”看守所注重用人性化监管来暖化、感化在押人员。

  在海城市图书馆看守所分馆,几本借阅簿整齐地码在桌子上,这座图书馆分馆藏书6000余册,丰富了在押人员的文化生活。为了保证在押人员的日常生活,所里还为每个监室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免费为每名在押人员发放春秋季服装和拖鞋,三伏天为在押人员免费熬绿豆粥、发冰果、放置降温冰块,严防中暑现象发生。

  在监区厨房,记者看到成箱的鸡蛋和大米堆放在库房,工作人员正在为在押人员准备午饭。“在押人员实行一日三餐制度,大米、面、肉、蛋主副食搭配合理,确保在押人员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尤晶玉介绍,在押人员在不同节日还可以吃到饺子、粽子和月饼等传统食品,所有食材都要经过严格检验。

  未成年人监区里还有一块小黑板,上面每周都要更新安全教育内容。春节前,负责未成年人监管的管教民警黄家辉还给在押人员上了一堂主题为“责任”的教育课。他向记者介绍,所里领导还会定期给在押人员上有利于他们悔罪立功的课程。

  正是因为所里的人性化管理,2018年,该所在押人员主动提供线索297条,协助破获各类刑事案件达7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2人。

  打造全新智慧型监所

  向科技要警力、用技术保安全是看守所全体民警的共识。

  据尤晶玉介绍,2012年,海城市看守所筹备整体搬迁事宜,所领导班子敏锐地发现这是一个打造全新智慧型监管场所的良好契机,便立即向海城市公安局汇报了想法,在得到了海城市公安局和海城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后,经多方调查论证,形成了完善的设计方案。

  目前,海城市看守所实现了视频监控高清晰、全覆盖、无死角,并与鞍山市公安局监管支队和省公安厅监管总队联网。在加强技防建设的基础上,看守所进一步加强了内部人员管理,实行专人专岗,定岗定责。严格落实民警备勤制度,保证每天有充足警力应付突发事件。8年来,看守所无一人违纪,无安全事故发生。

  王守江告诉记者,尤晶玉经常吃住在看守所,了解和掌握监所的动态情况,分析和研判监所安全管理的新举措,与大家一起坚守着监所的安全。

  正是尤晶玉的身先士卒,让看守所队伍的凝聚力和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全所民警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一门心思做好本岗位的工作。监控民警毛贵平前年下半年因脑血栓住院治疗,期间,他还惦记着所里的工作情况,着急出院继续坚守自己所热爱的工作岗位。3月5日就到退休年龄的监控民警关明纯仍然活跃在监控岗位上,他认真负责,敢说敢管,监所应知应会业务知识对答如流,被全所民警称为业务知识“一口清”,每月都被所里评为优秀监控民警。

  用海城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崔京的话说,2010年尤晶玉被任命为海城市看守所所长是临危受命,因为该所曾经被省公安厅列为后进看守所。几年后,看守所的整体工作就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012年,海城市看守所被省公安厅评为“三级达标单位”;2013年、2014年,海城市看守所连续两年被省公安厅评为“二级达标单位”;2014年,海城市看守所“五化建设”工作被省公安厅评为“全省示范单位”,并被省公安厅荣记“集体二等功”。这次又在2018年省公安厅最美警察、最美警队评选中获得最美警队荣誉。

  “如今,海城市看守所各项工作已经在全省监管系统中走在前列。”崔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