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村,如果你做饭做一半发现家里没调料了,那就闹笑话了。村里没有小卖部,没有菜市场,更叫不到外卖,距离最近的商店都在县城,来回一趟得一个小时。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吃着没有味儿的饭。”年逾六旬的石楼县灵泉镇南沟村村民陈双英说这话时,满脸惆怅,颇为无奈。
“没办法,我们这穷山沟,就这条件。平时,我们去县城一趟,都会采购十天半个月的生活日用品。”在这个只能以种地为生、靠天吃饭的偏僻小山村,除了物质上的不便,更为贫困的是精神层面。一百余户四百多人,除了种地、吃饭、睡觉,几乎无事可做。特别是冬天,晚上八九点就早早入睡了。
作为吕梁市公安局的定点帮扶村,南沟村村民贫困、沉闷的生活,在副市长、市公安局长李安林的亲切关怀和市局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武大政的精心帮扶下,悄然改变。
“第一书记真能干,南沟旧貌换新颜;大红灯笼高高挂,扫黑除恶太平年。”1月31日,南沟村村委和村民马维宝代表乡亲们向吕梁市公安局和市局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武大政送来两块感谢牌匾,对吕梁公安的精准帮扶给予高度评价。
警官变村官城里娃攀上了穷亲戚
“来到村里,越走心越慌。到了村委办公室,潮湿的墙壁、发霉的桌子、能抓出水的被子,让我彻底懵了。这就是农村?当村民们围过来主动和我打招呼的时候,我感觉到了温暖。两年,我一定要在这儿扎根,干出点成绩!”这是2017年7月10日,武大政在驻村工作日志上写下的一段话。
这个刚刚三十岁的年轻人,从小在城里长大,没有农村生活经验。在向组织申请驻村担任第一书记之前,他想象中的农村是山青水秀、瓜果飘香、静谧悠闲。当他真正走进南沟村之后,他才发现当时的想法过于天真。
警官变村官,城里娃变庄稼汉,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驻村第一天,头号难题就是吃住行。
村民们很热情,纷纷邀请新来的武书记去家里吃饭。“东家吃一顿、西家吃一顿,日子长了,终究不是办法。”武大政寻思,去县城吃饭不仅成本高,而且路途遥远,颇费周折,还影响工作效率。自己动手做饭?没有锅灶,没有食材,怎么办?
要想扎下根,必须吃住在村里。武大政多方协调,在村委办公室旁边新修建了一间厨房,还在荒坡上开辟了一块菜园,锅灶、厨具、食材、燃料,一应俱全。一个月之后,他吃上了自己做的饭。
“那是我驻村以来吃得最香、最好的饭。”回想起当时的情景,武大政依旧激动不已。更令他感动的是,68岁的空巢老人刘汉良经常偷偷把一捆捆劈好的干柴整齐地放在村委办公室的厨房门口,感谢武大政平日对他的关心照料。
“武书记的厨艺真不赖,做饭还挺香。”经常去村委会和武书记唠嗑、拉家常的村民们,每逢饭点,都会被热情的武大政留下来吃饭。
吃的问题解决了,住的问题怎么办呢?村委办公室太过潮湿,短期内无法住人。武大政想着在村民家里租个房子,这样也便于工作。得知武书记的这个想法,很快就有几户村民主动联系他。
“武书记,住我家吧,正好有间空房子,干净卫生。”
“确实不错,这房租怎么算呢?”实地看过房子之后,武大政就准备定下来。
“哈呀,武书记,啥房租呢,不用出,你把我也列为贫困户就行。”
一家,两家,三家……村民们或明或暗表达出的一致想法,让武大政为之震惊。
精准扶贫,怎么可以弄虚作假?村民们的“小心思”被武大政婉言拒绝。在改造宿舍的三个月时间里,武大政“蹭住”在石楼县公安局的民警宿舍。
吃住的问题好解决,最难的是行的问题。村里虽然人不多,但住得分散,很多贫困户都住在半山腰,入户一趟得绕着羊肠小道走好大一截。
“入户走访全靠脚板子,路走得多了,见的面多了,和村民们的关系也就近了。”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武大政走遍了南沟村的每家每户。特别是建档立卡的52户贫困户,武大政家访的次数更多,对他们的情况了如指掌。
“人家一直是个城里娃,还是个警察哩,年龄也不大,在我们这个村一住就是一年半,不容易啊!”
“武书记就是咱南沟人,几乎每天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为村子里办了好多事情,真是个好干部。”
19个月,570多个日日夜夜,武大政和南沟村的村民们共同生活、一起劳动,警民关系、干群关系在日复一日的辛劳付出中愈发牢固。
前村头的王叔叔、后村头的刘大爷、隔壁的马大婶,都是武大政的穷亲戚,遇到家长里短的大小事,他们都会第一时间找武书记聊一聊,讨个主意、拿个章程。村里13岁的残疾女孩王翠云,每次见着武大政,都会兴冲冲地喊叔叔,叫嚷着要给武叔叔做饭吃。
“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小事,乡亲们却把心掏给了我,真的很让我感到,我会永远记住这群可爱的亲戚们。”说话间,武大政的眼眶湿润了。
办事讲公道动真碰硬扶贫有力度
从村头到村尾,一共2.6公里,这是武大政用脚步丈量的距离,可是,南沟村距离致富奔小康有多远,武大政心里还没数。
“南沟在整个石楼县脱贫攻坚中,很具有代表性。根据政策规定,该村不符合整村搬迁、易地扶贫的条件。”石楼县委副书记、市委驻石楼扶贫工作队大队长赵志明介绍,虽然南沟村已于2016年年底整村脱贫,但如何巩固脱贫成果、确保提质增效、建设美丽乡村,依旧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2017年8月31日和2018年7月9日,李安林在南沟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反复强调,驻村第一书记不仅要切切实实沉下身子、扎根基层,还得要抓住“精准”二字,逐户施策,对每一个贫困户制定具体帮扶措施,跟踪问效,确保每个贫困户逐步脱贫。在和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共同探讨南沟村脱贫致富新路子时,李安林指出,南沟村要在产业脱贫、基层党建、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
举旗定向,目标、方向明确之后,武大政和乡亲们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奋力拼搏。
扶贫工作怎么做,村民最有发言权。
“还精准扶贫呢,识别一点都不精准,家里有车的,吃财政的,也是贫困户?”在入户走访中,武大政了解到,村民们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认定颇有微词。2018年,全村已经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65户164人,五保户4户7人,低保户11户15人。如果村民们说的是真的,那这65户里面肯定有假贫困户。
经过进一步调查了解,武大政终于把事情搞清楚了。原来,在国家扶贫政策中,有一项规定就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管理。村民们对政策不太了解,所以难免会有误解。
“认定为贫困户,并不是拿上了铁饭碗,符合脱贫条件的,一律脱贫摘帽。”武大政利用各种场合向村民们不厌其烦地宣讲扶贫政策的同时,通过缜密调查走访,逐步摸清了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家底,并迅速着手进行动态评估。
2018年7月19日,南沟村召开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管理调整会,一早就赶到村委办公室的村民们翘首以盼,希望今天的会议能来点真格的。
“刘某某、马某某,名下有车,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王某、宁某,改嫁,户口已迁出本村,不符合贫困户标准;刘某妻子吃财政,也不符合贫困户标准。”会议的气氛紧张激烈,被点到名字的村民们红了脸。在全村村民的共同见证下,13户38人退出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增1人。
“果然是干公安的,办事公道,敢于动真碰硬,不玩虚的。”
“武书记不一般,是真扶贫。”
村民们对此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动态调整给予了高度评价。鲜为人知的是,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武大政顶住了多方面的压力。说情的、送礼的、翻脸不认人的,都在武大政那里栽了跟头。
2017年年底,南沟村光伏发电产业已有11400元收益,2018年的光伏发电收益更是达到了84000多元。武大政提议,并经过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将光伏发电收益全部用于18名精准贫困户,并将村里2600米主干道平均划分,定岗定责进行卫生保洁,每人可以得到劳动收益,让贫困户享受到了村集体产业分红的同时,调动大家劳动创造财富的积极性,保证了村内环境卫生的整洁。
贫困户陈双英以前只是靠种地为生,天年好的时候还能收入1万元左右,遇到灾年,收入不到几千块钱。2017年,虽然南沟村遇到旱灾,地里的玉米损失大,但他的年收入反而达到了2万元。
“现在日子过得红火,得归功于李市长和武书记的帮扶照顾。”陈双英身兼数职,不仅是村里的100kw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员、护林员、电工,还是治安积极分子。除了地里的收入,加上村里集体分红、打工的报酬,陈双英的收入水涨船高。
住在村里的贫困户陈双英收入多了,按政策移民搬迁到县城西河湾、龙湾国际两个小区的10户贫困户也都陆续领上了新房钥匙,生活日渐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了。
群策群力因地制宜趟出致富路
长期以来,南沟村村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期盼——在村里建个小广场,丰富娱乐生活。经过与村支两委干部商量,武大政和他们的意见不谋而合。
立说立行,说干就干。选址、施工、修建,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南沟村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初具规模。武大政多方协调,从石楼县文化局争取到了配套健身器材,并在2018年10月完成了村民文化活动广场的硬化工程。
“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来村里的广场锻炼,和几个老伙计聊聊天,下午还可以下下棋、打打牌,生活充实了许多。”村民们往日里苦闷的生活多了几分乐趣,特别是老人和孩子,最喜欢去广场玩耍、休闲。
广场建起来了,聚集的人就多了,可随地大小便的情况也多了。为什么不在广场旁边建一个公共厕所呢?武大政的这个想法却遇到了不小的阻力。
“村里不比城里,方便的时候就地解决,还能给土地施肥呢。这么多年,我们都是这样的啊。”很多村民认为,修公厕都是花架子,白浪费钱。
“以前咱擦屁股是用土疙瘩,现在都用卫生纸,为啥?文明呗!咱不仅得兜里有钱,还得讲文明、树新风,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再说了,村里来了客人、每年唱戏的时候,人多了,方便的问题可就是个大难题。”经过武大政的耐心解释,村民们的意见终于统一了。
国土面积90平方公里、耕地4770余亩、沟坝地950余亩、退耕还林350亩、林地1000亩、其他荒山荒坡地15000余亩……驻村伊始,这些数据就印在武大政脑海里。绿水青山如何变成金山银山,武大政琢磨了许久。
2018年开春以来,武大政和村支两委积极争取到石楼县水利局100万元资金支持,对后南沟村三道地理条件不好的沟域进行了治理,全部变为沟坝地,改善了耕地种植条件并新增耕地150余亩。
2018年4月27日至5月4日,武大政组织南沟村造林合作社,利用8天时间,为全村600余亩核桃树进行了提质增效和嫁接改良,进一步提高核桃产量和质量。
2018年8月,针对村委活动室背后山体有塌方危险,武大政协调市局驻村扶贫工作队,投入资金、组织劳力,对垂直山体进行治理,及早消除安全隐患。
2018年9月,在灵泉镇党委的支持下,武大政在南沟村加建6间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完善“六个一”标准。
硬件上去了,软件也得跟上。驻村扶贫以来,武大政与市局驻村工作队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建设,积极宣讲党的先进性和脱贫攻坚政策,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2017年以来,武大政与市局扶贫工作队先后组织开展了庆“七一”谋发展座谈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宣讲会、“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答题活动等,把党的政策和政府的工作宣讲到每家每户,有效提升了南沟村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党的“十九大”召开后,武大政及时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分子学习“十九大”报告精神。特别是2017年11月1日,李安林专程来到南沟村,与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及全体党员座谈,并就党的十九大精神进行了专题宣讲。随着农民夜校的开办,武大政充分利用农民晚上空闲时间,给村民普及精准扶贫政策,提高大家的政策知晓率和明白率。武大政还为南沟村党员活动室购买了电脑、投影仪,安装了LED电子屏,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学习热情。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武大政利用自身职业特点,贴海报、刷标语,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行了广泛宣传,切实抓好社会综合治理和乡村法制建设,努力当好“宣传员”“法制员”“治安员”“信息员”,引导村民树立主动脱贫的意识,推进农村基层治理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
点滴关怀用无私小爱温暖深山
驻村一年多,昔日精干帅气的武警官变成了肤色黝黑、满腿泥巴的武书记。口碑甚好的武大政为何受到村民的交口称赞?随着采访的深入,武大政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浮出了水面。
“刘大爷的屋子实在是太脏太乱了,长期弥漫着碳烟味。”武大政每次去空巢老人刘汉良家里,都会下意识地拿起扫把,先把屋子清理一番,然后才说正事。68岁的刘汉良患有关节炎,腿脚不利索,两个儿子都在太原做生意,长期不能陪伴照料老人。武大政和市局扶贫工作队经常帮老人收拾整理窑洞,并且一到吃饭时间就把老人叫到村委一起吃。
村民王国平长期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眼睛看不清,唯一使用的一根木柴棍还不小心断裂了。武大政得知后,第一时间自费给王国平购买了一支老年人手杖。“武书记还给我买了电热毯,好东西哟,就是我舍不得用,经常被武书记批评教育。”一直怕浪费电的王国平一个冬天都不怎么用电热毯,为此,武大政经常唠叨。
贫困户王双旺患有直肠癌,2016年做过手术花费很大,不能干重体力活,孩子上学和生活的重担全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武大政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主动去他家购买鸡蛋,并鼓励他贷款养牛。目前,王双旺已通过贷款购买了6只牛,年收入3万元。
贫困户陈双英离婚单身,没有子女,武大政一直惦记着要给他介绍个老伴。南沟村没有学校,村里的两名残障儿童因为上不起残疾人学校,一直辍学在家。武大政经常自费给他们买学习用品和玩具,抽出时间教他们知识,并且一直为孩子们上学的事情积极奔走。
“亲爱的邻居们,我是驻村第一书记,我们村的乡亲们现在还在脱贫路上奋斗着,如果您家里有不用的旧衣服,请及时联系我,我将上门取衣并将您的爱心传递给乡亲们。”每次回到孝义,武大政都会在小区里向邻居们征集募捐旧衣物,然后清洗干净,送给乡亲们穿。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这种“丢面子”的事情,武大政都做了好几十次了。驻村至今,武大政个人慰问捐款3360元、捐助衣物800余件。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政带着老婆在村里扶贫,一住就是半个月,太让人感动了,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小伙子。”在赵志明眼中,吕梁市直部门派驻到石楼县的28名第一书记之中,武大政不仅年龄最小,而且表现相当出色。
带着老婆扶贫的背后,是武大政难言的苦衷。2017年冬月,武大政的妻子怀孕已经7个月了,孕期反应大,急需照顾,恰好双方父母有事顾不过来。临近年关,驻村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怎么才能既照顾好妻子又不耽误工作呢?思虑良久,武大政决定把妻子接到南沟村。这一住,就是半个多月。一时间,武大政带着妻子扶贫的事迹就被石楼县的扶贫干部们传为佳话。
“大红灯笼高高挂,南沟村的年味好浓!”腊月二十六,正在下乡调研的石楼县灵泉镇党委书记王延平第一时间将这则消息分享到微信工作群。此时的武大政正张罗着给村里的贫困户置办年货。
“爸爸,爸爸……”1岁的女儿多次在视频聊天中询问父亲回家的日期。
“乖女儿,爸爸很快就回去了。”武大政心里一酸,潸然泪下。(本文转自黄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