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迎着炸弹逆行 拆出“一线生机”

2019-02-15 17:30  来源:辽宁长安网  责任编辑:彭绮琴
字号  分享至:

  镜头回放


  “一条条警戒带隔出安全区域,在大家的视线里,张吉林的背影出现了。他一步步接近疑似爆炸物品,眼前,死神在狞笑,身后,所有人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他听得到自己的心跳声,他呼吸急促,但他不敢迟疑,半蹲下来,凝视那个小盒子。通过X光透视机,发现内部导线、电路板、电池组、引爆装置非常齐全,计时器“嘀嗒、嘀嗒”地走着,随时都有起爆的可能。

  张吉林小心翼翼从侧面拆包,分拆内部结构,迅速剪断计时器和炸弹之间的导线。他举起右手,向后面打出一个手势:成功!

  排爆现场一片欢呼。

  这样的情景,张吉林自己也说不清经历过多少次。


张吉林在聚精会神地工作


  “奢侈”的危险行头


  记者观察张吉林的双手,白白净净,没有任何伤疤。他说:“有位同行坚持用左手拆弹,他说一旦出事,左手炸掉了,还有右手,尽量少拖累别人。”张吉林说这话的时候,同时伸出两只手,他一直用双手拆弹,当然习惯用右手。

  安装炸弹的暴徒都有较高的智商,心理很阴暗,他们故意设计出种种难题,这道题综合了化学、物理、数学等各种知识,还可能是异于常态思维的高端技术。作为主排爆手,张吉林必须在排爆现场交出完美的答卷。

  记者在安检排爆大队的库房里,看到帮助警方立下赫赫战功的设备:一根不起眼的特殊合金探针价值几万元,它可以插进泥土里探测可疑物而不会产生静电,可这并不等于不会引发爆炸,还需要操作者经验丰富并格外小心;价值几十万的排爆机器人神通广大,能爬上陡坡,也能穿过狭窄地带,能“出手”转移炸弹,也能开枪摧毁炸弹。不过再先进的机器也有局限性。张吉林告诉记者,一次,他们用排爆机器人拾取一枚很重的疑似爆炸物放进防爆罐转移后,想取出来却受制于拾取重量和机械臂长,还是他徒手从罐中将疑似爆炸物取出的。还有那排爆服,加上头盔重达35公斤,穿在身上又重又不透气,穿着它能连续作业15分钟就不错了,每次操作后都是浑身大汗,跟刚从水里捞出来似的。这种防爆服也只能防住1公斤以下TNT炸药爆炸的冲击波,还得在3米以外。每次的拆除现场,张吉林都要亲手触碰疑似爆炸物,头部与炸弹的距离就是手臂的长度75公分。一旦大剂量的炸药爆炸,冲击力会把人的内脏都震坏了,穿防爆服也没用,剂量小的能留个全尸,剂量大的连全尸都留不下。

  “这个屋子里的装备加起来价值几千万,可是真敢‘玩’的人却没几个。”张吉林笑着对记者说。


  100%成功率与100%的努力


  大连市公安局特警支队政治处民警唐福才在部队曾经做过工兵,处置过爆炸物品,转业进入公安机关,做过安检排爆工作,对张吉林在排爆领域取得的成绩非常清楚。他动情地说:“这支安检排爆队伍是大连唯一一支专业队伍,每次都能出色地完成任务,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表扬,靠的就是高超的技术和一片赤胆忠心。拆弹的时候生与死只有一线之隔,剪对了,生;剪错了,死。张吉林就是行走在刀尖上的英雄,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就是如此!”

  在排爆手的世界里,机会永远只有一次。绝不是像影视剧中剪红线或蓝线那么简单,防剪、防触、防移炸弹层出不穷,那绝对不是靠运气就行的。这100%成功率背后,是100%的努力。唐福才告诉记者,平时张吉林每天都要学习最新的排爆知识,还自学了燃烧与爆炸学、爆炸力学等专业知识,掌握各种炸弹的原理。拆弹时心要细,手要稳,因此穿针引线、夹黄豆更是他每天都雷打不动的训练科目。

  “这个活儿不能出错,错一次就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是张吉林常讲的一句话。

  “穿上防爆服,一步步迈向疑似爆炸物,就等于一步步迈向死神。那时候,主排爆手的内心是孤独的,因为所有的人都在往后退,只有他在逆行向前。现场研判是集体的智慧,技术分析有器械辅助,可是动手拆炸弹的,就主排爆手一个人。”说这话的是安检排爆大队政委徐鹏。

  徐鹏没少探究张吉林出现场时的心理,“张吉林告诉我,每一次出现场,都要经历生死考验。在疑似爆炸物没有彻底拆除之前,谁也不知道它到底是不是真炸弹,是遥控的还是定时的,爆炸威力究竟有多大。瞬间会有多种想法:美好的生活还能不能继续?家人和孩子还能不能见面?可到了现场,他要做的就是——拆炸弹。可以说,在每一个出现疑似爆炸物品的现场,在所有人都撤离远去的时候,张吉林都在独自与未曾谋面的犯罪嫌疑人较量,与死神博弈。”徐鹏很激动。


  先后排除炸弹400多枚


  2017年3月8日,是张吉林距离死神最近的一次。犯罪嫌疑人因情感纠葛,用自制炸弹对被害人实施报复,却失手炸伤了自己。他交待在一建筑工地还藏有5枚炸弹。张吉林赶到那个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时,炸弹就藏在深坑里。借着手电灯光发现,这是一个深七八米的大坑,深坑陡峭,坑底空间狭窄,藏在里面的炸弹一旦爆炸,就会将地基炸裂,大楼将倒塌,严重威胁到附近小区居民的安全。

  坑口狭小,根本无法穿排爆服,张吉林没有迟疑,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钻入深坑。呈现在眼前的5枚炸弹,有1枚压阀式控制炸弹、4枚远程遥控式炸弹,这种炸弹,锁车器信号都有可能引爆,必须马上排除。无法在坑底操作,时间也不允许张吉林有半点犹豫。他一只手托起一枚炸弹,艰难地往上爬,丝毫的震动或摩擦都会引发爆炸。五个来回,五次生死轮回。整整两个多小时,当最后一枚炸弹被张吉林托举出坑外时,他打出特有的安全手势,现场的所有人都长出一口气。

  死神什么样子?张吉林没见过,可却是真的擦身而过。

  姚阳,安检排爆大队副中队长;韩非,安检排爆大队民警,他俩是这支队伍的后备力量,视张吉林为偶像。

  “张吉林是前辈,对我们关怀备至。就拿电磁信号屏蔽设备来说,它在拆弹现场的作用是对付遥控炸弹的。可是,这家伙的危害可不小,发出的电磁波对人体的伤害特别大,如果对着脑袋照,就相当于把人放在微波炉里烤,脑浆一会儿就固化了。张吉林一般不让我们碰,怕我们不小心扫到自己身上。”姚阳说。

  韩非告诉记者,张吉林对有辐射的设备轻易不让年轻人经手,他总说年轻人没结婚、没孩子,遭到辐射后果很严重。但是张吉林在执行任务时经常自己摆弄,用他的话说就是过来人了,一切可以忽略不计。遇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他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让年轻人靠后。

  张吉林自2007年从部队转业到公安机关,就开始钻研安检排爆业务,现在是全国公安战线不到200名的主排爆手之一。多年来参与处置涉爆现场200余次,先后排除炸弹400多枚,10多次直面生死考验。他带队参与北京奥运会、北京APEC会议、达沃斯年会等重要活动安检排爆任务300余次,更是被中央警卫局钦点,在2018年两次牵头负责国家领导人来辽期间的有关安全保卫工作。


  最担心家人为自己担心


  “以前不知道我弟弟是干排爆的,就知道他是警察,特别忙,早出晚归是常态,有时候出差一走十几天,孩子上学都是我帮着接送。”张吉林的姐姐张春对记者说。

  干安检排爆工作,出现场没有时间表,有时候凌晨发现疑似爆炸物,一个电话就得去。如果去外地执行安保任务,去哪、去几天都不能跟家里说,有时候手机都不能带。“哪个警察都这样,这些家人都能理解。可是拆炸弹这个活,真不敢说,怕他们受不了。”张吉林实话实说。

  2018年,张吉林荣膺大连市“最美警察”,媒体对此进行报道,人们才知道这位排弹英雄,他的家人才知道他在干这个差事。

  张春告诉记者,家里人知道警察忙,一年到头不休息,她就承担了照顾父母的担子。老人身体不好,得知儿子每次出现场都在搏命,非常担心,流了多少泪就不说了。“我弟妹是大学教授,系主任,工作单位在旅顺,她很要强,天天早6点就坐通勤车走,回来很晚。我就负责他们儿子上下学。谁让他们选择了事业呢。”张春脸上洋溢着微笑,心里还是扯不断地牵挂。

  张吉林说:“选择这行,就得干下去,排爆危险,总得有人干哪,我不干谁干?既是责任又是职责,因为排爆现场需要我的安全手势。”


多地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这两类人涨得更多

目前,已经有一些地方的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率先上涨,两类人养老金涨得更多。

广西柳州“8·20”重大案件罪犯黄日朝今被执行...

对重大恶性暴力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将依法从快严惩,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