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夏天,魏生龙入选“青海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魏生龙, 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法制大队副大队长,被称为西宁经侦战线的智囊型专家。
曾经好几次见到魏生龙的时候,他正在埋头整理案卷。办公桌上,一摞摞案卷材料,几乎将他淹没。
采访魏生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不是他不愿接受采访,而是他总在忙着案子的事儿,很难抽出时间接受采访。
眼前的魏生龙,有点白领的感觉,如果不认识他,很难把他和警察这个职业联系在一起。
36岁的魏生龙,一头短发,黑发丛中,冒出一根根白发。14年, 奔波在打击经济犯罪一线。
当魏生龙第一次跟着师傅去做笔录时,他脑子有点转不过弯:做笔录怎么是这样的,怎么和电视剧里演的不一样?
多年前,正在上高二的魏生龙,作为学校运动会的国旗手,穿着借来的警服,感受一道道羡慕的目光时,心中涌出阵阵自豪感。
运动会结束,魏生龙把警服收拾得平平整整,尽管心里有千万个不愿意,他最终不得不把警服交给老师。
对于这个一直生活在湟中拦隆口的少年而言,当时他还没有意识到,警察梦的种子已经悄悄种下。
多年以后,魏生龙从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财会专业毕业后,两次放弃银行系统的工作机会,考入西宁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成为一名警察。他觉得这才是他的奋斗目标。
从经侦战线的菜鸟、破案门外汉,变成一个能独立办案的行家,魏生龙用了差不多4年时间。其间的艰辛和付出,不必多说。因为,收获是以付出为基础。
无数个夜晚,魏生龙突然惊醒,脑海想起白天的工作,再也无法入睡,失眠到天明,然后早早赶到单位。
魏生龙说,四五年了,孩子的家长会,他只参加过两次,妻子最初不理解他为什么这么忙,有一次在楼下实在是等不住了,就冲到办公室,看到在案卷堆里忙碌的爱人,顿时理解了他。
系列敲诈勒索案,让魏生龙记忆犹新。那时,一个电话号码是最有价值的线索。问题在于,电话号码的办理者是一名老人,而使用者却是一名年轻女子。
为了揪出幕后黑手,在西宁市城中区的一条商业街上,魏生龙蹲守了好几天,一直不见女子有任何异常行为。
有一天傍晚,女子突然上了路边的一辆轿车。魏生龙见状,迅速跟上。一直追到胜利路一家酒店楼下,魏生龙蹲守到22时左右,只拍摄到了几张模糊的照片。
第二天一大早,魏生龙又出现在商业街的人流中。眼见女子进了一家店铺,因为店铺有后门,他怕跟丢目标,准备跟进店内。
就在进门的一刹那,魏生龙急忙退了出来。原来,女子进入的店铺是一家内衣店。这让他很尴尬。
就在不知如何是好时,魏生龙看见有个女同学出现,急忙请女同学帮忙,确认女子还在店内。
提起这起案件,魏生龙笑称,很多年前,有人曾把经侦民警称为“白领警察”,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犯罪手法层出不穷,近乎专业化、职业化的不法分子,让经侦工作面临更多的困难,经侦民警有时候就像刑警。
从最初的合同诈骗案、职务侵占案、传统传销案,到虚假发票案、虚开发票案,再到银行卡调包案、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网上传销案……
魏生龙发现,西宁的经济类案件数量正在逐年增加,涉众型经济案件在西宁逐年增加,前几年,似乎在一夜之间,西宁街头冒出众多投资公司,涉案人数众多。
西宁经侦部门快速行动,打掉了一个个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的投资公司。然而,不法分子开始将线下活动,转到了网上,打着“投资”“开店”“理财”的旗号,继续实施违法犯罪。
现在,发生在西宁的经济类案件,夹杂着传统型经济犯罪、新型经济犯罪,让很多防范意识薄弱的市民,一不小心就掉入陷阱。
经济案件变化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经侦工作变化,也体现了经侦工作更多的为老百姓服务的新动向。同时,案件的变化也给市民敲响了警钟。
2017年12月26日,青海省公安机关英雄模范立功集体拟表彰对象公示,魏生龙名列“青海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榜首。
魏生龙何以能上榜?材料显示,从2004年3月从事公安工作至今,先后荣获公安部打击税收犯罪先进个人称号,个人荣获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获西宁市公安局破案会战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
材料没有提到的是,36岁的魏生龙,在经济犯罪侦查一线奔波了14年,经手的案件总涉案金额6亿元左右,追回的经济损失近亿元。西宁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相关人士说,魏生龙的工作经验为西宁市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案件提供了高可靠性的“软件”,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经侦领域的“工匠精神”。
不停地学习,才能应对经济犯罪的各种变化。这是魏生龙面对手法不断翻新的经济犯罪,总结出的经验。
然而,这条经验不仅仅对经侦民警适用,同样适用于市民。最近几年,魏生龙接待过许多欲哭无泪的市民。
有人被假合同忽悠,蒙受巨额损失。有人参与传销,祸害亲戚朋友。有人参与高收益投资,最后资金打了水漂。
众多受害人眼泪的背后,一部分原因是犯罪分子太狡猾了,另一原因则是受害人被不法分子天花乱坠的承诺搅乱了心智,被高额收益蒙蔽了双眼。
经手了无数的案件,抓获了无数的嫌疑人,接待过无数受害人( 参与人 ),魏生龙说,我们常说天上不会掉馅饼,可有几个人在从天而降的利益面前,会想起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