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
天山南北一片欢乐吉祥。
各族干部群众感受着党的关怀温暖,
品味着年俗文化,
喜气洋洋中,
时时感受到新风扑面——
鞭炮声少天更蓝
春节期间,天空特别的蓝
“今年的鞭炮声比去年少多了!”春节期间,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可谓是经历过以往大年里炮声不断、半夜被炮声惊醒、凌晨被炮声吵醒的市民的共同感叹。
2月11日,乌鲁木齐市新兴街东一巷的保洁员方燕告诉记者:“去年大年初一在小区清扫鞭炮纸屑还好几推推车呢,今年就一推车。社区还为居民划定了鞭炮燃放地点,不像往年,到处都是鞭炮的纸屑,哪哪都是。”
同日,记者从乌市南湖南路东四巷66号水清木华大门对面的兵团祥和烟花爆竹5号店的店长邓先生处获悉,今年鞭炮的销售量明显比去年有所下降,来买炮的消费者屈指可数,说到原因,他认为“是大家的环保意识强了,政府宣传力度也非常大。”
乌鲁木齐市市民马莉说:“今年我们小区都没有听到炮声。现在喜庆的方式多了,不再单靠鞭炮增加热闹气氛,关键是体现出大家都有了环保意识,空气清清朗朗,真好!”
轻松聚会享团圆
今年春节他们团圆了
自治区党委某机关干部尼鲁排尔的这个春节特别开心,春节期间,她回到曾工作多年的喀什地区巴楚县,与曾经的同事欢聚叙旧。“这几年,大家都特别忙,难得有机会聚到一起。今年能聚一聚别提多高兴了,而且我发现,一个个的精神面貌都特好,不似前几年都是一脸疲惫地喊着累啊忙啊的,平和的心态带出来的轻松状态让我印象很深。”尼鲁排尔高兴地说。
尼鲁排尔的同事侯晓珊也深有同感。她今年和父母一起过了个团圆年,因为工作原因,她已经4年没有陪陪老人过年了。说到情动处,眼泪在侯晓珊眼眶里打转。
当前,新疆大局稳定、形势可控、趋势向好,这是全区各族干部群众在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下,实实在在干出来的,这个春节,相当一部分干部和亲朋好友轻松聚会享团圆,可谓是辛苦付出后的美好收获。
父母恩情大过天
后备箱里是妈妈满满的爱
2月2日,在新疆某网站工作的高辰刚满5个月的儿子因急性肺炎住进了医院。整个春节假期,他和妻子守着儿子打点滴,为妻子买饭、送饭、热饭,陪着妻子为病痛的儿子掉泪……大年三十,他们一家三口在病房里以电视机里播放的春晚节目为背景,自拍了儿子出生后第一个春节的全家福。高辰说:“这几天的操劳,让我常常想到了自己的爸妈,体谅他们,感恩他们,正应了那句老话‘养儿方知父母恩’。”
无论儿女的心是否牵挂着父母,父母的心永远在儿女身上。
今年,网络编辑马芳和丈夫回到额敏县的婆婆家。“我已经两年没回婆婆家过年了。那几天,婆婆高兴得把所有好吃好喝的都堆给我们,天天给我们做这做那,走的时候,把车的后备箱塞得满满的,拦都拦不不住。”
马芳的同事石丽娟说:“我妈也是啊,给我们几个孩子一家准备了一大箱子东西,跟百宝箱一样,啥都有。”
各族群众同过年
这是各民族的节日
春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节日,每个中国人都爱自己的节日,让这个“最中国”的传统节日“年味”十足!
“大年三十,我去超市采购,超市里人多得啊,每个收银台前都排着长队。人群中有不少少数民族群众,也在兴高采烈地买年货,我心里高兴地想,真是中华民族一起过大年的感觉。”乌市市民师雪玫是蒙古族,春节期间,她们一家三口回到了昌吉的妈妈家,父母兄弟、侄子侄女一大家子十几口人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拜年、走访、慰问、联欢……全区1.2万支“访惠聚”驻村工作队、7.7万余名驻村干部坚守一线,走亲拜年,通过各种方式给各族群众送去新春祝福,共庆新春佳节。
旅游界新星——夜色美
新疆旅游部门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假期新疆共接待国内游客301.17万余人次,同比增长71.33%;实现旅游总收入36.16亿元,同比增长74.42%,双双创出历史新高。
虽然大美新疆的天然美景多得数不胜数,据悉,“夜色美”已成为内地及外国游客来新疆旅游的理由之一。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镇,大年里的新疆各地都美艳艳、亮堂堂的,灯光把每一座城装点得像一个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不多说了,上图!
温软坚守处处见
感受着来自他们温暖
“我坐在温暖的车里,他们在寒冷的车外。先是敬礼,然后笑呵呵地说‘新年好’,那一刻,如果不是警服,我都以为是遇见老朋友了呢,警察的一声‘新年好’让我整个假期心情都超好。”大年里,石丽娟曾多次遇到执勤的警察,他们温暖的问候让她印象深刻。
在街上、在机场、在火车站、在人流如织的地方,随处可见坚守岗位的人民警察,一个敬礼、一声“新年好”,让执勤、执法多了一份温软,这样的温软瞬间有很多,虽然我们无法用镜头即时记录下,但他们坚毅而温暖的形象早已印刻在群众心中。(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