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他只有一个娃,但一群孩子喊他“丹爸”“丹妈”,这是咋回事?

2019-02-14 13:23  来源:西宁公安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兴安
字号  分享至:

“丹爸来了!”听到有人这样喊,丹增突然一怔,瞬间有点尴尬,又有点感动。

1987年,青海玉树结古镇一个藏族家庭,降生了一个小男婴。父亲给孩子起名“丹增尼玛”,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勇敢的、坚强的男子汉。

丹增的父亲是一名警察。他的爷爷是警察,叔叔中也有警察。生在警察世家,小丹增的心中也滋生了当警察的梦想。丹增喜欢影视剧中那些除暴安良的好汉和英雄虎胆的侠探。

就在丹增11岁的时候,父亲因公牺牲了。没有人知道,11岁的丹增内心深处经历了什么。多年以后,丹增说,从小到大,他觉得自己这辈子就要当警察,别的什么都吸引不了他。

2007年,丹增考入了青海警官职业技术学院,学习公安管理。毕业后,考入西宁市公安局。

 

三年前的秋天,丹增信心满满到西宁市公安局监管支队第一看守所报到。报到的第一天,丹增被分配到了管教岗位,管理未成年监室。管教,顾名思义就是管理和教育。

十几个14岁到17岁的孩子,隔着窗户,用陌生的眼光打量着丹增。一个个稚嫩的脸蛋,一双双懵懂的眼睛,让丹增久久不能平静。

一位老民警走了过来,看到发呆的丹增,对他说:“小伙子,刚来吧,在看守所当警察可是很累的,工作忙又枯燥,以后你就知道了。”

刚开始值班,丹增就领教到了这些孩子的厉害:无视监管场所的纪律,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个性张扬,口角不断。

“这里是挽救他们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们已经耽误太久,教育改造刻不容缓。”此时,丹增才明白,老警察那句意味深长的话的含义。在摸索中,丹增开始了他的管教工作。他对所有孩子的档案予以整理和分类,针对不同的案情,对他们分级管理。针对案情较大、情化重、爱惹事的孩子,丹增对他们适当教育批评,让他们多做一些手工,防止他们惹事。对于案情较轻、表现良好的孩子,丹增经常鼓励他们,告诉他们外面世界的变化,让孩子们对生活充满向往。

 

管理未成年监室几个月后的一天,丹增去往单位的路上,得知未成年监室发生打架事件,这让丹增心情很沉重。

丹增进了监区,眼前的情景超出了他的想象:监室内,洗漱用品及被褥床铺扔了一地,几个孩子脸上有轻微的伤痕,监室内充满了压抑的感觉。

此时,打架的两个孩子已被控制。丹增得知,其他几个孩子虽没有参与打架,但也没有劝架,反而在旁边加油助威。

听到这些,丹增很生气,准备去教训两个打架的孩子。此时,丹增听见有孩子说:“原来丹队也只是会教训人的队长,我还以为他有什么别的本事。”

听到这句话,丹增突然冷静了下来,平复了情绪,去看了看两个孩子。他发现,一个孩子的案情重,另一个孩子的案情轻。

大多数情况下,是案情重的孩子挑事,案情轻的孩子是受害者。为此,丹增严厉批评了案情重的孩子,但这个孩子眼含泪珠,欲言又止。丹增回过头,看到案情轻的孩子很是得意,他心里突然有种不好的感觉。

丹增走出禁闭室,向其他孩子了解情况,确认了事发原因:案情轻的孩子因快要取保释放了,便在监室内炫耀,对案情重的孩子恶语相加,并将水杯、洗漱用品等砸到对方脸上,案情重的孩子忍无可忍,两个人扭打起来。

通过这次打架事件,丹增反思了很久,他觉得再不能对孩子“分级管理”,这可能导致他们之间产生不同认知,让他们之间充满敌意。丹增开始研究、关注未成年成长教育问题,开始全新尝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一则“请给孩子多一点耐心”的公益广告,对此感触很大:对这些孩子,也应该多一点耐心呢。 

丹增开始当起了文化老师,教这些孩子各种技能、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希望他们在自我救赎中获得新生,让他们重回社会的时候,懂得遵守法律,尊重生命,感恩社会。

丹增给孩子传授东西时,自己也在不断地充电,因为他知道,必须有足够的知识储蓄量,才能吸引这些孩子,才能真正地教育到他们。

丹增不定期走进监室,与孩子们聊天、沟通,教他们一些最新的流行用语和游戏卡牌,并给他们购买一些书籍,内容由他们的爱好兴趣而定。

同时,丹增更加关心孩子们的生活,及时给他们购买生活用品。天气好时,让孩子们晒被褥,催他们勤快洗澡,搞好个人卫生。有人生病时,就立即找大夫诊治,害怕病情会影响他们正在发育的身体。

经过大半年的努力,丹增发现,奇迹一样的成果出现在他面前:孩子们脸上有笑容了,大家能够互相帮助与体谅,甚至开始诉说和畅想未来。

虽然偶尔还会发生违纪违规的事情,丹增都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去解决。这些孩子在背地里也给丹增起了一个让他无法拒绝的昵称:“丹爸爸”。

就这样,丹增开启了自己的管教之路,用自己的办法去管理和教育这些孩子。

前不久,丹增在莫家街遇到了一名曾经管理过的孩子。此时,已经大变样的孩子没有避开丹增,他拉着一个中年妇女走了过来。

孩子告诉丹增,那是他妈妈,他在陪妈妈买东西。孩子说,他出来以后,发现所有的东西和丹增说的一样,自己没有与世界脱节,社会没有遗忘他,妈妈也没有遗忘他。

孩子妈妈也感激地说:“谢谢你和看守所,让我的孩子在迷失的时候,帮他找到了正确的道路,让他树立起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勇气,他一定会努力珍惜,决不辜负你们的一片真情。”

听完母子的话语,看着他们俩离开的身影,丹增感到无比暖心。他想着自己的职责和肩负的使命,也在提醒自己: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么多了吧,或许我能做更好。

丹增说,近三年的时间,他送走了五六十个孩子,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去,想到自己的家庭。而孩子们应该也从他的身上反思自己的当下,想到自己的未来,每个人都在进行着一次自我救赎。

当管教快三年了,丹增结了婚,有了自己的小公主。提起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丹增说,很多孩子走上歧途,与家庭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在丹增的记忆中,他所接触过的五六十个孩子中,很大一部分是单亲家庭、离异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父亲或者母亲,可能因为精力、经济压力,对于孩子教育有所放松,让很多孩子有了接触不良信息、社会人员的机会。

近三年时间里,让丹增无奈的是,他送出去的孩子,也有再一次走进看守所的。有的孩子再次进了看守所,觉得无颜面对丹增,躲在人群的后面。

丹增说:“很多孩子喊过‘丹爸’,也有人开过玩笑叫他‘丹妈妈’,但他只是孩子们误入歧途后,陪伴他们在重新步入正轨的道路上走一段的‘干爸’‘干妈’”。

丹增想对每一位家长说,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非常重要,请不要让家庭破碎,不要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走上歧路。

 

丹增通过长时间观察,发现很多人眼中的“坏孩子”,有不同的类型。如果采取适合的方法,孩子们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内向的小金变得开朗了

小金,因涉嫌多次抢劫被刑拘。刚到看守所的时候,不爱说话,性格孤僻。这样一个男孩,怎么会卷入抢劫、盗窃的案子?

丹增了解得知,小金的父母离异,从小和爷爷奶奶生活,父母再婚都有了孩子。小金在学校里是三好学生,只是因为同学知道了他家的情况,嘲笑他是个爹妈都不要的孩子,导致他慢慢开始自我封闭。

后来,小金经常逃学泡网吧,时间一长,认识了社会人员。身无分文的他,走上歧途,参与抢劫,以维持上网和生活所需的费用。

丹增曾问他,还想上学吗?小金犹豫了一下说,自从他见到了外面的花花世界,心里就再也没有学校了,他觉得在外面很自由,不会有人嘲笑他,更不会有人欺负他,因为他跟了一个很厉害的大哥,大哥会照顾他。

此时,丹增突然想起来,和小金一起被送到看守所的那个染了满头黄发、全身文满刺青的男子。丹增不由得一阵心寒,这是什么大哥,明明是看守所的常客。

这个孩子正在一步步走向深渊,到底该怎么办?丹增花了很长一段时间,询问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相对应购买了一些书籍,安排所有的孩子每天早上起床后朗诵。

丹增慢慢发现,小金发音标准、吐字清楚,而且写的一手好字,丹增就让他担任“学习班长”,带领所有的孩子,按时完成学习任务。 慢慢地,小金变得开朗了,也愿意和他人交流了。

健身少年小罗当了“体育班长”

小罗,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刑事拘留,17岁的他有着近一米八的个头,四肢健硕,性情暴躁,是所有孩子里最难管的“刺儿头”。

为了小罗,丹增没少下工夫,多次找他谈话,发现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健身。小罗很得意地告诉丹增,他的一身肌肉是健身房练出来的。丹增问他,为什么要去打架时?小罗说,他是为了哥们义气,像他这样的身体,一对二不在话下。

的确,像小罗这样的身体素质,受过训练的丹增不一定是他的对手。对于小罗,丹增采取扬长避短的方式管理。

和小罗经常讨论健身的方法,丹增发现他虽然爱健身,可不会健身,他胳膊肌肉比较发达,可其他的部位没有得到很好锻炼。于是,丹增就分享了自己的健身心得,让小罗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

随后,丹增安排小罗担任“体育班长”,让他带着其他的孩子一起健身。小罗很开心地接受了,并保证一定会完成好任务。

从此以后,看守所里,大清早能听到孩子们的朗诵声和锻炼声音。一段时间后,丹增发现原本身体比较瘦弱的孩子,突然食量大增。这说明,学习和锻炼有了效果。

毫不留情的小陈学会了宽容

小陈,因涉嫌盗窃,被刑事拘留。小陈是中学寄宿学生,特别喜欢平板电脑。有一天,他在一个平板电脑专卖柜台上玩起了体验机,玩了很久,他觉得没过瘾,就趁着柜台人员忙碌,顺手拿走了平板电脑。

直到被办案人员抓获时,小陈才后悔万分,他没想到,价值3000余元的平板电脑已经让他触犯刑律,成为了犯罪嫌疑人。

丹增发现,小陈智商很高,但情商很低,他在监室里唯一喜欢的娱乐就是下象棋,这群孩子里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小陈下棋,要一条路走到黑,明明已经把对方将死,可他非要想办法把对方的棋子全部吃光,完全不顾对方已经不想玩的心态。所以,时常因为下棋,小陈就和其他孩子发生争吵。久而久之,没人愿意在和小陈下棋。

看过小陈下棋,丹增想到了管他的办法,于是将计就计,找来小陈下棋。最初,丹增真不是小陈的对手,但丹增明白,自己不需要赢他,只要不让他吃光全部棋子就行。

果然,一切和丹增想象一样,由于小陈的单纯、执拗,没办法吃完丹增的棋子,脸上渗出豆大的汗珠,全身发抖。此时,丹增知道,这是小陈的极限到了,就不再逗他,漏了个破绽,让他完胜。

看到小陈露出胜利的喜悦,丹增告诉他,以后还会经常陪他下棋。瞬间,小陈的眼睛就湿润了。小陈说,从来没有人能陪他下这么久,而且还能容忍他这种想要完胜的欲望。

丹增问小陈,以后能不能教一教其他的孩子,只要他们进步了,就有对手了。听丹增这样一说,小陈说,“对啊,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丹增送小陈回到监室门口时,小陈突然回头冲丹增吐了吐舌头,笑着说:“我知道刚才是你故意让我的,对吧,下次不要让了,我不会赶尽杀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