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新疆乌苏一男子超速被扣12分 找人消分结果又被骗5500元

2019-02-10 14:14  来源:乌苏市公安局   责任编辑:刘杰
字号  分享至:

  ​违章受到计分处罚,但驾驶证早已余额不足,12分扣完自己的驾照将被吊销,情急之下找人帮忙消分,没想到正好跳进骗子设下的天罗地网,消分不成反被骗人民币5500元。日前,乌苏市公安局破获一起以帮人消分为由非法骗取他人财物的诈骗案,目前,犯罪嫌疑人林某(化名)已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轻信他人处理违章 上当受骗

  据悉,2月1日,乌苏市居民肖某到乌苏市公安局南园派出所报警称,他因为超速违章被计12分,但自己的驾驶证已经被扣了9分,于是在某微信群里发布信息想委托人帮忙处理交通违章。结果分没有消得了,反而被人诈骗了5500元。

  原来,今年1月,乌苏市居民肖某因驾驶机动车超速被扣了12分,而当时的肖某驾驶证已经被扣了9分了。一旦驾驶证再被计分,肖某将面临被吊销驾驶证的结果。无奈之下,肖某便起了歪心思,想起自己经常在某个微信群里看到有人发布帮人处理违章的广告。于是肖某便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发了一个找人处理违章的广告。

  果然,没过多久便有一个人打来了电话告诉肖某自己在交警队有熟人,可以帮忙处理违章,但中间需要5500元的手续费。于是,肖某与陌生男子电话相约见面。两人见面后,陌生男子说自己叫林某,是某单位职工,并给肖某看了自己的工作证。叫肖某把5500元现金及机动车行驶证交给他,由自己去找熟人帮忙处理,肖某回家等消息就好了。信以为真的肖某便按照林某的要求给了5500元现金,并回家去了。

  中间几天,肖某还给林某打了电话询问事情办得咋样了,对方声称“正在处理,处理完了之后就会通知肖某。结果左等右等,肖某也没等到林某的消息,肖某等得有点着急,便又想给林某打电话催促,却发现对方手机关机。紧接着,黄某赶紧给对方发微信,却发现自己已被对方删除。肖某这才发现上当受骗,迅速向乌苏市公安局南园派出所派出所报警求助。

  骗局终揭开 犯罪嫌疑人并非初犯

  如梦初醒的肖某回想了自己被骗的经过,不经懊恼自己的轻信,更后悔没有从一开始就按程序处理此事,在确定自己被骗又无力追回损失的情况下,他立刻向公安机关报案,寻求公安的帮助。乌苏市公安局经侦查发现林某为嫌疑人真实身份,并于当日下午将犯罪嫌疑人在家中抓获。

  骗局终被揭开,年纪轻轻的林某也确实是乌苏市某单位聘用制工作人员。但他每天游手好闲,上班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微薄的工资收入根本无力支撑自己日常花销。2018年开始,他盯住违章驾驶人员急于处理违章的心理在各大微信群发布可以帮人处理违章的诈骗广告。并且先后已经有两个人上当受骗了。2019年1月,当他看到有人在群里发布找人帮忙处理违章时,一个想法在他心里悄然生根。反正这人也不认识我,前面骗了两个也没有报案。看他样子那么着急,骗点钱应该挺容易,林某心想,于是便主动联系了肖某。

  案发后,林某依然存着侥幸心理,但架不住公安的多方取证,最终还是老实交代了自己先后3次的诈骗经过。

  民警提醒:

  在日常生活过程中,像这种打着替人消分的名义骗取钱财的案件并不是个例。无论是随处张贴的消分小广告,还是网络页面突然跳出的消分链接,亦或是“黄牛”、“中间人”推荐的“微信好友”,不法分子紧抓车主急切消分的心理无孔不入。车主出于不想重新考试或担心驾驶证降级、吊销影响生计的考虑就想要另辟蹊径花钱“消灾”,轻信不法分子 “交警队有熟人”“可以快速处理车辆违章扣分”的花言巧语,调入陷阱而不自知。

  驾驶证扣分的目的是为了减少交通违法行为,规范道路通行秩序,更好地保障群众人身安全。“花钱消分”“找人代扣分”等行为助长了驾驶人员的侥幸心理,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车管部门已经出台新规来约束这类现象的发生,“轻松处理违章扣分”的行为现在一点也不轻松。

  驾驶人员应端正思想意识,在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注意遵守交通规则,尽可能不发生违章行为。如果不慎造成车辆违章也应该通过正规途径来进行处理,切勿相信他人可以通过非法手段帮忙解决,不要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黎仕高)

法治三分钟丨法院传唤某女星"老赖"当场训诫!

车压根没动!戏精大爷上演“百米冲刺加熊抱式”碰瓷

死刑!“浙江温州大学瓯江学院前院长被杀案” ...

戴晓满主观恶性极深,犯罪手段极其残忍,犯罪后果极其严重,虽能自首,但不足以从轻处罚,依法应予严惩。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离监探亲的五天很短,但让他明白了很多

深冬时节的天空被雾气笼罩,监区大门不远处,一棵桃花开出了红艳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