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检察“黑科技”!出庭公诉就像“放电影”

2019-01-30 09:52  来源:安徽检察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出庭公诉就像“放电影” 这些“黑科技”助安徽“智慧检务”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在以往的法庭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一幕,公诉人打开面前一叠厚厚的卷宗,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对被告人提出指控或者进行举证质证,遇到一些比较重要的案件,卷宗往往可以摞半人甚至一人高。沉重的卷宗,浩繁的内容,不论是对检察官的体力和脑力,都是不小的考验。


  但目前在安徽的四个基层试点检察院,一部平板电脑大小的电子设备,就可以将沉重的卷宗全部装了进去,检察官不仅可以随身携带,还能随时查阅,批注,生成文书。这是该省检察机关正在推行的智慧检务,在以后的法庭上,或许可以像“放电影”一样,在大屏幕上显示各种文字、视频证据,这些“黑科技”正在悄然改变着传统的检察工作。


  1月25日,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安徽),在合肥举行2018年度总结暨成果发布会,来自安徽省政法单位及浙江、湖北、江西、新疆等省级检察院的代表、专家学者、科大讯飞公司人员近百人参加了发布会。


缪成

  “以往我们办案,使用的卷宗有很多弊端。”合肥市蜀山区检察院副检察长,智慧检务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缪成介绍说,厚厚的卷宗不易携带,容易丢失,破损,保密性差,这给基层办案检察官们带来了不少的困扰。“在很多检察官的桌面上都堆满了卷宗,有的办公室空间较小,甚至连下脚转身的地方都没有。”对此,芜湖市弋江区检察院副检察长陈烨也深有同感,“每次开庭,都要搬着沉重的卷宗,对我们女同志的体力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2018年12月20日,在马鞍山市雨山区法院,公诉人出庭公诉一起非法买卖枪支案件。按照传统的做法,公诉人要打开卷宗读证据目录,这一环节通常都比较枯燥乏味,但只见检察官拿出一台平板电脑,将里面的内容投射到事先准备好的大屏幕上。

  一张张图片,一段段文字,随着检察官的举证,这些证据都一一显示在大屏上,一目了然,非常直观,这是最新科技成果在智慧检务中的具体应用,这些“黑科技”很快就受到了检察官们的欢迎。



  “现在公安部门可以直接将电子卷宗上传到办案系统中,我们只要将与案件相关的卷宗材料下载到这台电子设备里就可以。”陈烨说,现在他们出庭,包里装着这台平板电脑,重量只有二三百克,易于携带,平时出差在外,也可以随时拿出设备,翻阅卷宗,可以节约很多时间。“就像用kindle看电子书一样,可以随时进行批注,标注,非常方便。”

  据了解,实验室研发的“移动办案智能辅助系统”包括智能编目、智能阅卷、出庭示证等功能模块。可以对检察院未规整的电子卷宗材料,利用ocr引擎、语义理解、篇章分析、标题检测、证据分类、自主学习等核心技术,智能生成规范化的、可阅读的电子卷宗文档材料,实现准确率高达85%的编目效果,并可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自动数据回收和效果迭代提升。


  2018年10月试点应用以来,安徽5家试点检察院已累计办理案件近百件。“预计到了今年6月,我们可以将视频证据投射到大屏幕上了,这样公诉人的举证就会更加直观形象,打个通俗的比方,我们出庭公诉就像是在‘放电影’。”缪成说。

  在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检察机关不断深化智能化建设,着力打造“智慧检务”安徽亮点,用科技信息化创新引领全省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据安徽省院检委员会专职委员马胜利介绍,目前,智慧皖检的“四梁八柱”基本搭建完成,并实现了检法互联、检看互联、检监互联部分信息和监控图像的共享。2018年3月,按照省委政法委统一部署,省检察院和省直政法部门协同,推进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建设,推广应用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206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人机互动互补。目前,该省公、检、法三家的刑事案件数据流转平台已经打通。(苏艺)


江西省原副省长李贻煌案一审宣判:判处有期徒 ...

江西省原副省长李贻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国有企业人员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

广西柳州“8·20”重大案件罪犯黄日朝今被执行...

对重大恶性暴力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将依法从快严惩,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有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杭州警嫂的朋友圈让人泪目:嫁了警察不是我的 ...

“不嫁,警察是我的,我是人民;嫁了,警察不是我的,是人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