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1080元救助金 是重新生活的保障 更是改造被认可的“无价鉴定”

2019-01-26 15:11  来源:宁夏法治报  责任编辑:兴安
字号  分享至:

  原标题:解决服刑人员生活难题 宁夏4年发放86.49万元千余人受惠

  重新回归社会已有半年,如今,魏某在当地司法所及村党支部的帮助下,享受国家惠民政策,与当地农业合作社联合养殖黄牛,日子有了盼头,未来充满希望。他没有忘记出监时的承诺:守法遵规、老实做人,自食其力创造新的生活。他永远记得,出监后的第三天,固原监狱回访时给他送来1080元救助金,又联系当地司法所及乡镇政府为他建档立卡重点帮扶。是这重如千金的期盼,让魏某重拾生活勇气和底气,才有了今天的一切。

  幸运的不止魏某一人。1月24日,记者从宁夏监狱管理局了解到,自实施临释人员回归社会就业准备金使用办法以来,宁夏共有466名临释人员受惠,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

  这是对改造结果的“无价鉴定”

  为维护监狱安全稳定,提高教育改造质量,解决服刑人员家庭生活困难、服刑期间生活困难和回归社会就业难的实际问题,最大限度减少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可能产生的不稳定因素,宁夏监狱管理局近年来出台完善《关于印发宁夏监狱临释人员回归社会就业准备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文件,使救济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激发了服刑人员教育改造的积极性,宁夏监狱连续14年没有发生“四无”事故。

  冶某1999年伙同他人利用封建迷信给亲属“治病”,致4人死亡,因犯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被法院判处死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她在宁夏女子监狱服刑改造期间,对自己愚昧无知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悔恨不已。冶某的父母已经离世,仅有一个哥哥与她是同案犯,先于她出狱却与她再无联系。2018年3月,冶某刑期满了,但“回哪去”让她十分茫然。

  宁夏女子监狱将冶某列为临释人员生活困难救助对象,多方走访联系,为她找到哥哥,同意接她回家共同生活。同时,与当地司法局对接,将冶某回家后的生活就业事宜安排妥当。拿着监狱发放的困难救助金,冶某泪流满面。这笔数目不多的救助金,不仅是她重新生活的保障金,更是她通过改造得到认可的“无价鉴定”。

  6000元就业准备金的超值效应

  一笔笔看似不多的救助金,发挥出的价值远远高于它的实际金额。在银川小有名气的某演艺工作室,便是从宁夏女子监狱回归社会的刘某,用6000元就业准备金创立的。她是最早受惠于救助金的回归人员之一。

  2014年出狱的刘某,曾是监区文艺骨干。她和几个文艺队队员一直想成立演艺工作室,营业执照获批后,因资金短缺无力购买道具、演出服装,迟迟无法开工。2015年,宁夏监狱管理局对一年内出狱的服刑人员有创业意愿但资金困难者进行摸底排查,开展就业准备金发放试点工作。刘某符合条件,监狱管理局一次性向她发放就业准备金6000元。这场“及时雨”很快使刘某站稳脚跟,她们的节目多次在禁毒日等宣传中精彩亮相。

  4年发放86.49万元千余人受惠

  “在我人生的最低谷,监狱警官帮助了我、提醒了我;在我最困难的时候,又是监狱及时送来救助金,帮我度过难关;我现在的工作技能也是在监狱里学习打下的功底。”曾在吴忠监狱服刑的张某说,如今他在某单位配电室工作,每月工资5000多元。张某因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服刑改造期间参加了监狱组织的电工培训班,并取得国家级电工上岗操作证书。刑满出狱后,张某用监狱发放的救助金解决了家中燃眉之急,凭着专业技能很快找到了满意的工作。“有了现在的收入,一年多就能还清受害方的民事赔偿。”张某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向往。

  “近4年来,宁夏监狱共计救助临释人员、服刑人员1086人,发放救助金86.49万元。其中,获得救助的466名临释人员回归社会后,没有一个重新犯罪。他们通过在监狱服刑期间学到的技能,在社会上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成为自食其力的守法公民。”宁夏监狱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另外还有620名服刑人员受惠于救助政策,解决了他们在服刑改造期间,家中老人生活及子女上学等困难。获得救助的服刑人员都能严格遵守监规纪律,认真认罪悔罪,积极改造,没有违规违纪现象发生,确保了监狱的安全稳定。”(首席记者姚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