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天津市滨海新区,通过不断完善的“3+1”调解网络,实现了人民调解组织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覆盖。
人民调解工作主动适应新形势变化,像医疗、教育、交通服务一样,成为一种普遍提供、均等享受的社会公共产品。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服务就在身边”,城乡居民的满意度在不断提高……
区级信访调解
多方依法调处、无缝对接
“长达7个月的工期,使我们遭受巨大经济损失,这事儿怎么解决。”不久前,10余名沿街商户到滨海新区政府门前集访,称某路面封闭大修,他们要求缩短施工工期,明确施工的起止时间,并给予一定经济补偿。
“群众的问题无小事,特别对一些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如果不及时发现和解决,就会小事变大,大事变难,难事变乱。”
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接到委托调解后,立即指派专案调解员积极会同有关单位开展工作,组织人员召集引导大家进行座谈协商,耐心听取商户的讲述,认真进行询问记录,一一进行解答分析。
一方面,专案调解员积极稳妥的和商户沟通情况,提出路面改造是民心工程,是公共利益,修复破损路面是为了更好地方便群众出行,取得信任和谅解;另一方面,积极协调施工单位了解工程进度,要求他们科学合理的安排时间,尽量减少扰民,减少商户损失。
随后,调解员根据双方意见进行一对一的沟通,争论虽然激烈,看似水火不容,但调解员实时掌控,努力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妥善解决办法,经过多轮磋商调解,终形成了一致意见:施工单位要充分考虑道路两侧商户的利益,制定便民措施,减少围挡给人车留出部分通行空间;属地街道做好协调沟通和落实监督工作,避免引发新的矛盾;经济补偿因于法无据,也无相关政策规定,不予考虑。
调解协议达成后,商户息访,施工也得以顺利进行。
多次亲历,新区信访办的工作人员,对于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发挥的作用赞不绝口……
据介绍,近年来,天津市滨海新区成立了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统领部署全区人民调解工作,并在区信访办建立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完善综治、信访、司法工作联席会制度,聘请律师全程参与信访案件调解,引导当事人通过合法途径表达诉求,实现信访事项多方依法调处,无缝对接。
仅2018年,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就接待由信访办转过来的法律咨询91批次,调解信访事项2件,代拟法律文书2份。

街(镇)调解
叫得响、做得好、信得过
“很多当事人不会去听大道理,而是希望切实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我们不能让群众失望,要尽最大努力予以帮助。
数据显示,滨海新区已成立21个街(镇)人民调解委员会,部分街镇成立了调解服务中心,依托这些街(镇)调解,大量棘手难题得到了有效化解。
当时,天津市滨海新区开通了连接老城区和港西新城的滨海公交线路,而18家中巴业主认为公交车抢了自己的饭碗,集体罢工并上路拦阻公交车辆,导致公交车停运。
“好多老年人身体有病,一个月要到二号院总医院去拿药好几次,现在公交车不通,小中巴也停了,我们出行太难了。”为此,当地67位老人来到海滨街信访办反应情况。
此事在油田贴吧中引起群众热议,关系到港西新城几万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范围巨大,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滨街人民调解委员会依法受理该纠纷后,积极开展行动:积极同车主做工作;协同街综治信访办安抚上访的老年人情绪。
为避免车主拦车闹事,工作人员还会同公安等部门分组跟随开通的线路车辆运行,做到政务公开透明,请百姓放心。
此外,人民调解委员会还积极向海滨街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协助街道协调新区综治委、建交局、公安局共同联动彻底解决公交车群访事件。最终,在召开多次联席会及同业主的多轮谈判后,达成了一直意见,新区建交局、公安局在港西司法所的见证下同全体中巴车主签订了收购协议,群访事件彻底平息,公交车顺利运营,辖区百姓出行方便……
以街(镇)调解为基础,2018年,滨海新区司法局又相继成立了“夕阳红调解室”、“若水调解室”等7家人民群众“叫得响、做得好、信得过”的特色品牌人民调解工作室,呈现更加个性化、专业化、特色化的调解,目前效果凸显。
以“夕阳红调解室”为例,它是滨海新区第一个品牌人民调解室,其调解员队伍是一支热心、公正、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群众经验的退休老干部队伍。”
从事调解工作30余年,现为夕阳红调解室调解员的杨慧琴表示,调解室主要面向老年人,利用合法、合理、合情的方式方法调解涉及老年人的矛盾纠纷,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018年6月,辖区居民孙某因经营出现问题,于是向其父母提出是否可以帮忙偿还欠款,遭到拒绝后,双方多次发生家庭冲突,后孙某父母找到“夕阳红调解室”申请调解。
来到调解室后,双方态度都十分强硬:孙某父母怪罪儿子的不孝;而孙某则埋怨父母对自己的“见死不救”。
清官难断家务事,遇到这样的问题,调解员又该如何去做?
“夕阳红调解室”的老调解员们首先利用自己年龄、阅历的优势与孙某父母拉近距离,劝解对方。孙某父母逐渐敞开心扉,向调解员吐露了自己的想法,并在调解员的劝慰下同意为儿子偿还一部分借款。随后,调解员们找到孙某的亲戚参与调解,亲人的介入从中缓和了双方的气氛,在亲情面前,孙某也理解了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向父母认错,保证今后好好经营生意,不再让父母操心。
期间,调解员还多次亲赴债权人方了解孙某的债务情况,并帮助孙某一笔笔理清账目,与债权人进行沟通。通过做工作,债权人同意宽限还款时间,并看在孙某面临的实际家庭困难情况下,同意减免一部分借款。最终,一场尖锐的家庭纠纷通过人民调解的方式得以成功化解。

居(村)调解
2054名调解员实现新区全覆盖
“他家的管网涉及到一根主回水管的改造,他不配合,直接影响全楼栋的独立循环……”
这天上午,天津市滨海新区某供热公司负责人来到兴盛里居委会,反映辖区住户李某不同意对他们家的暖气管网实施改造,眼看就要耽误了工期,影响到全楼住户的采暖。
俗话说,小纠纷关乎大和谐,没有基层的稳定就没有整个社会的稳定。
了解该情况,兴盛里人民调解员刘致梅介入后,专程拜访了李某。
“刚买完房子时,曾看到了供热部门贴的暖气改造通知,我就打电话咨询怎么改造,他们也不给解答,由于准备结婚,等不及就装修了,但是刚装修好房,他们就通知暖气改造要在室内打眼、走管线,厕所瓷砖也得打眼,这让我怎么接受。面对调解员的“家访”,李某也是满肚子牢骚,并表示对方有过错,自己坚决不同意破坏其家中装修。
“毕竟牵涉到的不止您一家,不接受改造并网,整栋楼都没法改造,邻里街坊因为这点事情影响邻里关系很不值,能不能把管道放到不显眼的地方。”
“你们两口子也商量下,别错过改造的时机,这几栋楼往年都是跑冒滴漏的重点部位,在整个社区都是老大难,新区给咱们提供便利,不能辜负政府的好意!”
考虑到本案的当事人李某,情绪需要宣泄和释放,调解员认真听取他的意见,让其发泄,并十分重视其提出的意见,对有理正当合法的,予以支持赞同,并积极联系供热公司;对不合理不恰当不合法的要求,于法于理认真加以分析解答。
其间,调解采取了“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待当事人差距不大时机成熟后,才分别让当事人在调解笔录上签字,防止他们走到一起因为言语等问题发生争执反悔。
最终,经过多次入户调解,供热公司同意以抵扣取暖费的形式抵扣装修一定费用,调解完成,李某对调解员刘致梅的工作表示感谢。
要知道,至2018年底的最新数据显示,像刘致梅这样的基层人民调解员,在天津市滨海新区还有2054名,他们依托389个居(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有效实现了对新区调解工作的全面覆盖。

专业性人才队伍
搭建解决纠纷的平台
随着人民调解网络的不断覆盖,天津市滨海新区司法局也注重加强扶持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网络。
2018年,新区坚持政府主导,行业管理部门、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和组织协同,指导和推动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着手组建了一支由法律工作者以及相关领域专家组成的专业性人才队伍……
在今后,他们也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胜败皆服是调解工作的最高境界,皆服,意味着共赢,真正要做到这一点,在实践层面上还有相当的难度。”新区司法局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依托不断完善的“3+1”调解网络,他们将继续在多元化的调解方式中探索,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