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平区第27届十佳公仆”、“2018年4月中国好人榜”、“2018天津最美家乡人”、“和平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天津市公证行业优秀党员”、“天津市依法行政带头人”……近两年来,天津市和平公证处党支部书记、负责人唐小明获得了诸多荣誉。在他的带领下,和平公证处这个现有25名工作人员(其中公证员10名、党员7名)、平均年龄32岁的充满朝气和活力的集体,先后荣获和平区“区级青年文明号”、“区级三八红旗集体”“和平区先进党组织”、“天津V志愿服务站”、“天津市公证行业2017-2018年度优秀公证处”等荣誉称号。
2018年8月8日,天津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书记赵飞不打招呼,深入基层一线调研。在天津市和平公证处,赵飞与公证员亲切交谈,并对和平公证处为群众提供良好办证环境的做法予以肯定。当看到唐小明和其他党员胸前佩戴着党徽时,赵飞对“党员干部明示身份”的做法提出了表扬,他勉励公证人员,一定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好服务人民群众工作。
做法律的“翻译者”
唐小明把老百姓内心最真实的声音作为改善服务质量的方向,“白话”公证和“36.5℃的公证书”就是他践行“公证为民”宗旨的创新和探索。
“白话”公证就是把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变成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法治情景剧,用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讲故事,让群众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学到法律知识。
“往年社区普法,公证员往台上一坐,讲什么也不知道底下的人听不听,只是简单地完成了普法任务,这样不行,一定要让老百姓听得进、听得懂!”唐小明说。
公证员杨菁说:“我们主要结合日常办证过程当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创作和表演,比如防范非法集资诈骗以及遗嘱继承、再婚财产公证等题材。记得第一场‘白话’公证演出前,我们心里很忐忑,担任串场主持的唐老师就为我们打气,那天,社区大爷大娘围坐在一起兴致勃勃地观看我们表演,当我扮演的所谓理财专家用矿泉水瓶子在桌子上模仿‘盖章’的动作时,现场观众都笑了起来,演出结束后,居民群众对非法集资诈骗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一位老大爷还即兴赋诗一首,对‘白话’公证这种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唐小明还提出了“36.5℃的公证书”这一理念。他说:“36.5℃就是正常人的体温,我想让我们的当事人拿到公证书后,感觉那不是一张冰冷的纸,而是有温度的,它的背后体现的是我们公证员的付出和智慧。”
唐小明给记者举了一个例子:“都知道公证遗嘱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其它形式遗嘱不能与之对抗,但我作为一个公证员,我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我做的公证遗嘱成为老年朋友过世后,他们的子女之间相互斗争的利器,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也不是过世的老年朋友九泉之下想要的结果,所以,在办理这种有可能产生争议的遗嘱公证过程中,需要我们的公证员给老年朋友们多讲讲法律,多讲讲身边的案例和故事,通过我们的讲解和交流,帮助他们完成‘人生中的最后一个告白’。”
唐小明说,“36.5℃的公证书”就是让“人与法”之间的交流变成“人与人”之间有温度的交流,其主要目的在于在办理公证的过程中,通过公证员耐心细致地讲解和辅导,使公证员成为法律的翻译者,同时,通过我们公证员的热情服务,有温度地执行政策、有温度地执行法律,将一线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在初始、在萌芽。
将每一天当做“法律服务日”
2015年,和平公证处全体转制,彻底变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正值不惑之年的唐小明果断做出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抉择,那就是辞去公务员的身份“下海”搏击。
“我热爱公证事业,这是我自己的选择!”唐小明说。
也就是在那一年,唐小明责无旁贷地成为和平公证处的负责人。走马上任前夕,和平区司法局党委书记、局长杨福明语重心长地嘱咐他:“小明啊,一定要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老百姓想的就是你想的,这样你才有不断前进的动力!”杨局长的这番话,对唐小明的触动很大,也一下子让他找到了今后工作的突破口。
“公证员要去除过去那种‘坐堂办证’的衙门心理,自觉增强服务意识,这是我们公证行业的立足之本。”唐小明说。
从小在大杂院长大的唐小明,骨子里对老百姓有天然的亲近感,他性格活泼、直爽,乐于助人。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来自于人民群众,我就是老百姓的公证员。”
2016年8月的一天中午,天气炎热,唐小明接到一个陌生女士打来的电话,称自己的父亲是肺癌晚期,临终前想捐献遗体,但目前身体已经虚弱得无法亲自到公证处办理相关手续,她恳请公证人员能够当天就到医院来帮父亲完成这个心愿。面对家属的请求,唐小明果断决定为当事人开通快速绿色通道,他放下手中的工作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往医院。从接到电话到完成所有公证手续,唐小明只用了1个小时35分钟。老人虚弱地躺在床上,已经无力发声,但他眼中的泪水已化作无声的感谢。当被告知三天后即可领取公证书而且全程免收公证费用时,老人的家属由衷表达了对公证人员的敬意。
说到“公证为民”,公证员赵宇欣感慨颇多。她说:“在保证办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会尽自己最快的速度受理每一个公证案件。‘您好,这里是和平公证处,有什么可以帮助您’,这句简单地话语我每天要说几十遍甚至上百遍,正是这份热情和执着让电话那头的当事人倍感亲切,而我也真正体会到了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开心和满足。”
改革创新要让群众得实惠
唐小明看上去身材瘦小,却给人一种特别精明强干的印象,他身上仿佛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在“公证为民”的道路上,他一直在不停地思考和探索。“我们的服务,归根结底是要让老百姓方便,无论是创新招法,还是有效利用高科技,最后都要落利在便民上,真正让群众得到实惠!”唐小明说。
在唐小明的带领下,和平公证处在便民服务上不断创新,亮点频现:
——开通了为公证当事人邮寄公证书服务,好多当事人也正是奔着邮寄公证书的便利服务选择了和平公证。
——开通了“微信申办公证”业务,线上申请,微信支付,一次领取,让当事人不仅节约了时间成本,也少跑了许多路。
——开创“数字化”公证先河,将公证档案从“故纸堆”存放变成电脑中的数据资料保存,当事人查阅已归档的公证档案时,可享受“1分钟即查”服务。
——引进高科技“人脸识别认证系统”,开启了公证“刷脸”时代,“人工”、“智能”双管齐下,有效杜绝了“真证假人”情况的发生。
——投入使用“手持人脸识别设备”,将固定的人脸识别身份比对设备“移动”到老百姓家中,工作人员在“上门办证”核验当事人身份时更精准。
——开通了“涉外公证自动受理机”业务,当事人可直接选择去往国家、申办目的、翻译语种以及具体申请类别(如出生公证、亲属关系公证等),整个申办过程不到五分钟。
——打造公证惠民服务“5A”模式,即Anyone(有人管)、Anytime(随时管)、Anywhere(处处管)、Anyway(有法管)、Anything(都会管),做老百姓需要的公证处。
2018年5月,唐小明参加了天津市司法局和公证协会组织的赴南方考察活动,在昆明、在成都,唐小明对当地“小政府、大作为”、公证工作“多元化”的做法赞叹不已,感慨良多。当地公证处无论是规模还是业务量都比较大,一家公证处的公证人员可以多达二三百人,公证业务也多达两百多种。当地公证业务开拓的领域非常广泛,比如司法辅助业务,公证机构与人民法院对接,在送达、取证、保全、执行等环节提供公证法律服务;比如买房贷款可以由公证机构做个人征信调查,为银行出具法律意见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当地公证处与公安、民政、房管等部门沟通协商,建立了信息共享服务平台,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南方考察,让我看到了公证行业的发展方向,那就是要将公证处打造成为一个综合法律服务体,要将公证员打造成一个综合服务法律人。”唐小明踌躇满志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