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一而制万物者,法也。”法治力量推动着社会进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如今,徜徉在塞上江南的每个角落,扑面而来的是法治建设的徐徐清风——科学立法不断拓展,法治精神深入民心,崇尚法治、维护法律权威、自觉依法办事蔚然成风。
法治政府建设、政府立法等工作有条不紊;维护场所安全稳定、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等工作全力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公共法律服务等工作日新月异……2018年,宁夏司法行政系统深化改革、厉行法治,奋力前行、勇开新局,向全区人民交出一张亮眼的成绩单。
法治政府建设出实绩 科学立法步履铿锵
改进法治政府建设考核模式,分类考核更具针对性;建成覆盖区市县乡村五级的宁夏政务服务“一张网”,全区80.4%的服务事项实现不见面办理……去年,宁夏法治政府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步履铿锵,踏石留印。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全区权责清单“总台账”,宁夏行政审批事项减少66.7%,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107项。确定45家单位为2018年度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单位。委托宁夏大学对全区2016年以来法治政府建设总体情况进行第三方评估,为推动法治政府建设提供支撑。紧紧抓住提高立法质量这个关键,提请宁夏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和废止地方性法规12件,提请宁夏政府制定、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15件,完成了国务院法制办及宁夏人大常委会法律、法规征求意见稿26件,办理宁夏党委、政府及其部门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稿255件。
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对银川市综合执法改革方案和2719项划转执法事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对33个宁夏政府部门共3379项行政职权逐项进行合法性审查并提出修改意见。认真履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监督职责,审查119件行政规范性文件,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对宁夏政府现行有效的159件政府规章和455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严格审查,提请宁夏人大常委会废止5件地方性法规,提请宁夏人民政府废止5件、修改5件政府规章,废止49件、宣布失效35件、修改46件规范性文件。共梳理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146项,建议取消59项。
维护场所安全稳定能力新提升 司法所建设卓有成效
监狱场所持续安全稳定、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在戒毒场所落地生根、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参与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特大案件、243个司法所星级创建率100%。宁夏司法厅创新完善安全稳定长效机制,司法行政系统已成为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法治建设的主力军,受到老百姓点赞。
建立全区监狱大安全、大应急信息化指挥管理系统;通过创新集中教育攻坚转化模式等,提升改造质量;加强狱情舆情分析研判,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全区监狱实现持续安全稳定。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戒毒工作模式,各场所统一设置“四区”和“五大中心”,制定相应的工作流程和岗位标准;做好戒毒医疗康复工作,积极开展康复训练师、专业医师教育培训,将各场所执业医师纳入全区精神科医生培训计划。
健全社区矫正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明确报告项目、认定标准、报告时限和方式等。建立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细化量化社矫安帮和“智慧矫正”60项指标,在重要节点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集中教育管理,全区未发生社区服刑人员参与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特大案件。
司法所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宁夏243个司法所星级创建率100%,五星级达标率92.6%,9个县(市、区)五星级司法所创建率达100%。落实司法局和乡镇(街道)双重管理、以司法局管理为主的工作模式。建立县、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实现基层司法行政业务联动。以乡镇为单元,将乡镇派出所、司法所、基层法庭、信访投诉中心等机构联系在一起,建立组织联建、业务联帮、工作联动、服务联合“四联机制”,推动公调、诉调、检调、访调、援调“五调对接”,构建大调解、大普法、大援助、大服务“四大”格局。
宁夏版“枫桥经验”精心打造公共法律服务解民所需
“要回赔偿金,我就不上访了。”在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街道办事处,王某签订了《信访息诉罢访协议书》。王某的儿子被人打成重伤,2名打人者被法院分别判处有期徒刑3年和6个月,并赔偿医疗费等2.35万元。王某不服判决提起上诉,法院维持原判,但王某未领赔偿款开始上访。了解情况后,胜利街调委会调解员经过几个月劝解,王某作出只要赔偿款执行到位就不再上访的承诺。
这是宁夏司法行政系统开展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工作的一个场景。2018年5月底,全国启动坚持发展“枫桥经验”实现矛盾不上交试点工作,宁夏成为9个试点省区之一。试点以来,全区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8318件,同比增长11.5%,实现信访总量和集体访、进京访、越级访、民商事案件数量“五下降”。
为做好试点工作,我区织密人民调解“四张网”,全区新增人民调解组织320个。建立城市、农村、内部单位、行业专业人民调解工作新模式,健全完善信访事项人民调解“两排查一分析”制度、联合调解制度、案件收结制度等10项制度。建立纠纷信息员、专职调解员、金牌调解员、兼职调解员、人民调解志愿者5支队伍,建成人民调解专家库270个,吸收892名律师等法律工作者充实到人民调解队伍,人民调解员和专职人民调解员数量分别增长9.2%和2.4%。
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氛围越来越浓,办事依法、遇事找法也不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群众的自觉行动。2018年是宁夏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年”,建成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成率100%。原“12348”法律咨询热线优化升级为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全时段向社会公众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
宁夏司法厅进一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发挥律师专业优势,服务促进法治宁夏建设。截至目前,全区律师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担任法律顾问2284家,为企业和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9亿元。律师积极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和参与城管执法试点工作,建立10家律师事务所调解室,150多名律师接受法院委托开展调解工作。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助推精准脱贫攻坚战工作,共办结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2574件,为15812名受援人挽回经济损失2.9亿元。
普法依法治理走出新路 司法行政改革稳步推进
去年,宁夏初步实现“四清单一办法”的全公开、全备案、全监督。宁夏司法厅开展项目化精准普法等主题法治宣传实践活动、主题学习宣传活动等,还将宪法学习纳入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平台。开展宪法知识微信竞答活动,参与竞答124.7万人次。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宣传周系列宣传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举办司法行政系统第一届开放日。举办宁夏“12·4”国家宪法日主题晚会,将宪法宣传活动推向高潮。
及时调整成立宁夏司法行政改革领导小组,制定相关方案并在全国率先制定司法行政改革督查考核规定。在银川市、石嘴山市开展刑事案件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和律师参与城管执法试点工作,在中卫市公证处开展合作制公证机构试点工作。在全区27个法院、11个看守所基本建立值班律师工作运行机制,实现法律援助值班律师工作全覆盖。(记者 杨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