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久述(左二)在乡贤评理堂中主持调解
骑着小电动车,穿梭在田间地头、果园茶山的小路上,乡贤“九叔”和村民热情地互打招呼……在永川区委政法委主创的微电影《九叔评理新枫来》中,主人公“九叔”擅长评法理、评情理、评道理,每调解一起矛盾纠纷,就将案例融入法律知识、行为规范,并写成打油诗教化警示乡邻。
在近日公布的“全国第三届平安中国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评选结果中,《九叔评理新枫来》在全国各地报送的8000余部作品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大微电影”。这部微电影中的主人公“九叔”的原型就是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乡贤评理员陈久述,电影正是以他的真实故事改编。
热心肠当起乡贤评理员
处事公正村民心服口服
“他为人随和,在玩笑之间就把矛盾化解了。”村民杨茂香这样评价陈久述。
“他处事公正,说得我们心服口服。”村民游先德说起陈久述连连夸赞。
陈久述是一名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也是临江镇的家禽养殖大户,热心肠的他经常向贫困村民赠送禽苗,教授养殖技巧。尽管他才49岁,但左邻右舍都亲切地管他叫“九叔”。
2015年,陈久述被推选为临江镇新乡贤;2017年,他又被评为隆顺村乡贤评理员,获得了首批乡贤评理堂授牌。
“一篼一款亲兄弟,一点土地非去争,互为老弱体多病,身体健康才庆幸,做多不如做得少,做少不如做得精。” 11月14日,记者在永川区临江镇隆顺村乡贤评理堂内见到乡贤评理员陈久述,他正在整理刚调解完的一起亲兄弟因土地产生的纠纷后即兴创作的打油诗。
“九叔,他占了我的土地,还把跟我换的那块地确了权,我种的菜也遭他拔掉了,太不像话了!”11月13日下午5点过,陈久述接到临江镇高滩村村民游先德的电话,说因为土地的事情,自己和小叔子杨茂香起了纠纷,让陈久述去“评评理”。
陈久述赶到游先德家时,她和弟弟两家人正气鼓鼓地坐在坝子前争执,见陈久述到来,两家都向他诉说对方的不是。
原来,66岁的杨茂香多年前因修路,将自家一块土地与哥哥家进行了调换,两家一直相安无事。矛盾发生在今年土地确权时,杨茂香将已经与哥哥调换的土地进行了确权,但哥哥调换给杨茂香的是自留地,不能确权,因此嫂子游先德觉得吃了亏,就想把自留地拿回来,还把弟弟种的菜拔掉了。弟弟看到后,一气之下也向嫂子种的菜下了手……
“你们两家是亲兄弟,有啥子不能坐下来好好商量,非要为了一点土地吵吵闹闹的才安逸……”陈久述了解情况后对二人进行劝导,“都是奔70的人了,还能种几年的土地,你们都是要为下一辈做表率的人……”没过多久,在陈久述依法依理的调解下,游先德和杨茂香想想也是这么个道理,两家决定拿回自家的土地继续种植,不再计较,依旧是和和睦睦的一家人。
调解一例矛盾做诗一首
被称“行走在田坎上的调解诗人”
记者在陈久述厚厚的调解记录中看到,除了每次调解的矛盾纠纷案例,还附有自编的打油诗。从2017年开始,陈久述已经写了150余首打油诗,被称为“行走在田坎上的调解诗人”。
“只要闹矛盾,她三更半夜都把‘九叔’喊到屋里来解决问题。”70岁的谷阿姨想起年初跟儿媳妇那一场“闹剧”,直感叹要不是陈久述,两人至今还互不理睬。
谷阿姨的儿子在外打工,儿媳妇想跟着丈夫去打工,但是两个孙子还在上学,儿媳妇希望婆婆在家照看。谷阿姨觉得自己年纪太大精力有限,无法照顾好两个孙子,便不同意。婆媳矛盾由此开始。多次口角后,儿媳妇表示:“你要是不给我照看娃儿,我就不孝顺你。”
为了调解婆媳矛盾,陈久述前后上门了三四次。但凡在路上遇到谷阿姨或者其儿媳妇,陈久述都会相劝“对儿媳妇宽容一点,能帮儿子儿媳好多就是好多……”“要对婆婆好一点,大家都看得到,以后你的孩子才会对你好……”为此陈久述还作了首打油诗:“婆媳之间互容忍,家庭关系才和睦,不要互相去抱怨,勤俭持家让人看,倘若都把好话说,心宽体健过生活。”
听了陈久述的劝说,如今,谷阿姨跟儿媳妇关系好了,在家照看孙子,儿媳妇在外陪着儿子打工,也经常打电话回家对婆婆嘘寒问暖。
陈久述的打油诗,既简单记述了矛盾纠纷,又在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蕴含了哲理和法理,村民们看得懂,也爱看。大家都称他为“心灵医生”“行走在田坎上的调解诗人”。
经过这么多年调解工作,49岁的陈久述也给自己写了一首打油诗:“和谐社会讲和谐,人民调解首为先。矛盾排查最关键,及调化解保平安。打油诗化解小矛盾,笑声中评理解千结。”
107位乡贤评理员
助推筑牢和谐稳定基层防线
在永川区,乡贤评理员都要通过院坝会推荐、村民代表会评议、初评候选人公示、镇街走访复核、镇街综合评议、正式候选人公示、镇街党组织认定的“七步评选步骤”,方能当选。
“选乡贤评理员,不光程序上严格,品行方面还有20字标准:崇德尚法、为人正派、热心公益、处事公道、群众公认。”永川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7道程序层层选,20字标准严把关,永川区遴选出了107位乡贤评理员,同时107个“乡贤评理堂”也在永川各村社挂牌开张。这107个“乡贤评理堂”,有的结合文化中心户、法治大院等聚居点布局建设,有的依托公共服务中心、综治调解室等现有场地,因地制宜,建在群众身边,让群众找得着。
据介绍,通过认定的乡贤评理员每年由永川区委政法委进行集中培训、每月由基层司法所定点指导。定期评选“十佳乡贤评理员”,树立典型,增强乡贤评理员的荣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
乡贤评理堂还是基层法治工作阵地,巡回法庭在这里审判,检察机关“莎姐”在这里普法,警民联系点在这里沟通,公共法律服务在这里延伸,带动群众将法治思维融入行为习惯、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在永川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散布在乡村的一个个“乡贤评理堂”正成为答疑释惑、反映民意、汇聚民力的重要载体,激发出基层自治的民主活力。
同时,乡贤评理员纳入人民调解员队伍,予以颁发证件、明确身份、专门培训。对于乡贤评理员不能直接化解的重大矛盾纠纷,规定必须逐级向上级反映,形成村级乡贤评理、镇级矛盾联调、区级多元对接的矛盾纠纷调处网络。
像陈久述这样认真负责的乡贤评理员们,打通了永川区基层治理的脉络,让“大事共议、实事共商、好事共办”成为了乡贤评理堂的生动写照。乡贤评理员群体已成为乡村治理的“草根精英、民向力量”,推动崇德尚法,带动公序良俗,成为德治法治自治融合为一体,传承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特色品牌。重庆长安网记者 杨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