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一男子急用钱,通过微信朋友圈求助金融行业的“朋友”,并顺利拿到借款;一年后,已经过了还款日期,却迟迟无人联系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近日,该男子前往银行办理贷款,终于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急用钱 “朋友圈”找人办借款
46岁的周某,是天津市宁河区某单位职工,平时爱好交朋友,也喜欢刷微信朋友圈,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添加了大量微信好友。
2017年12月,周某因一些“超前消费”,急需3万元支付信用卡到期还款。
工资还没发,找亲朋好友借,这么点钱又拉不下脸。考虑再三,周某决定求助万能的朋友圈。
“江湖救急,急需3万元借款,哪位朋友有合适的借款渠道,请与我联系……”这条求助信息才发布几分钟,一名自称在天津某金融公司上班的业务员小张,主动联系上了周某。
交谈中,周某表示这是自己首次借款,需要什么手续也不清楚。听到这里,对方沉默了片刻回复道:“我们公司可以提供小额借款,借3万元,一年期的话,每天利息只要3元。您看,我大学刚毕业,也需要一些业绩,如果可以的话,我当面帮您申请……”见对方态度热情、诚恳,周某连声称谢。二人约定次日在天津市宁河区见面。
不设防 信息资料对方随便用
次日中午,小张搭乘长途车来到周某公司门口,随后双方来到附近一家快餐店。按照小张的要求,周某随身携带了身份证、住房公积金卡、社保卡等。
“材料是够了,我需要使用您的手机办理下申请流程,如果涉及到一些密码,还需要您提供一下。”在简单介绍了自己公司情况后,小张表示,借款走完手续,肯定能批下来。
网上结识的朋友真靠谱啊!对方身份也验证过了,周某再未起疑,将准备好的材料和手机一并递给了对方。
拿到手机后,小张下载了有周某户头的两家银行APP软件,并将身份证等信息输入进去。小张同时告知周某,他需要在不同的银行查询一下征信情况。
“反正我也不懂这块业务,你就弄吧,我就办理那个一年息的借款,需要什么资料,你再告诉我。”对此,周某表现出了充分信任,在一旁静静等候。
大约过了10分钟,小张删除了之前下载的APP软件,表示审核已经提交上去,24小时后公司将放款。明天这个时候,他会来送钱并收取借条。双方于是再次约定了见面时间。
次日中午,双方再次相见。小张操作了一番周某的手机后,表示一年期的借款已经打到对方的银行卡中,一年后他会再联系周某收取本金和利息。同时,小张也要求周某帮自己一个“小忙”。
“是这样的,我下午还要跑几个客户,公司批下来28万余元的借款,用您的银行卡给我倒一下钱,3万元给您,剩余的我带走给其他客户送去……”小张想使用自己的银行卡,这在周某看来并不算什么,毕竟自己的卡里并无余额。
拿着银行卡,周某在小张的陪同下在某金融网点支取了28万余元,小张将其中的3万元“借给”周某,并让对方打了一张借条,然后携带余款离去。
一切都是那么正常,周某也顺利地归还了信用卡借款。随后的日子里,他一如既往地刷着朋友圈,但是发现小张在朋友圈的动态再未出现过,闲来无事的时候,周某也曾使用微信“好友搜索”功能查看,但是这名好友似乎人间蒸发了一般,显示查无此人。
“估计是改了昵称,现在的年轻人啊……”考虑到对方一年后还会再次联系自己,周某渐渐将此事抛之脑后。
去贷款 名下30万负债咋回事
2019年1月初,周某发现已经过了还款日期,小张却迟迟未与自己联系,这笔钱难道不要了?联想到最近在网上看到“有人利用他人手机下载APP贷款诈骗”的新闻,周某隐约有了不好的预感。
与此同时,由于近期有资金需要,周某决定前往银行咨询并办理贷款事宜。经工作人员调取周某的记录,发现其名下有两笔银行贷款未归还,总金额高达30余万元。
“您再帮我看看,是不是弄错了,我的名下怎么可能贷了这么多钱!”惊慌不已的周某求助银行工作人员,当再次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他决定报警求助。
天津市公安局宁河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三大队接手该案后,立即展开调查取证工作。
难度大 多警联动成功抓获嫌疑人
“从银行查询到的贷款时间看,就是那个小张干的,大家在圈里互相点点赞,从陌生人变成朋友,谁知道竟然这么坑我!”周某忿忿地对办案民警说道。
时隔一年,周某只能记起嫌疑人姓张,名字和所在的金融公司等情况都答不上来,并且也没有嫌疑人的任何联系方式和相关线索。
“银行流水记录也是周某的银行卡,从掌握的情况判断,嫌疑人应该早已经将其拉黑了,侦破工作遇到了极大的挑战。”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三大队民警并没有放弃,通过反复与受害人沟通,并联合芦台派出所、网安支队等有关部门,最终查到了嫌疑人的真实身份。
2019年1月15日中午,办案民警在天津市北辰区某小区将化名小张的嫌疑人李某(男,23岁,北辰区人)抓获。
起歹心 只因对方“啥也不懂”
“大学毕业后在某金融公司找了份工作,经过培训,我对各种贷款业务比较了解。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周某发在朋友圈的求助信息,原本是想推荐其申请小额贷款的,但是在交流中发现,他什么也不懂,于是便起了歪念……”
据李某交代,化名小张并与周某见面后,他使用对方手机先后下载了两家银行的APP软件,并着手申请贷款。由于周某工资待遇较高,之前也未有过贷款逾期等情况,在上传相关资料后,其中一家银行申请下来的10万元贷款随时可用,另一家银行申请下来的19万余元贷款则需要24小时后可支取。
为了避免周某识破自己的伎俩,在第一天分别前,李某将对方手机上下载的APP软件删除。第二天见面后,他又重新下载并转账、提现到周某的银行卡内进行支取。
考虑到其中一笔贷款为“先息后本”,每个月都会扣除利息,为了防止因余额不足,过早地暴露自己的不法行为,李某还特意在该账户内留了足够扣除12个月的利息,共计1.6万余元。
一切办理妥当后,李某再次删除了周某手机中的APP软件,同时删除的还有二人的聊天记录和好友关系。
落网前,李某早已经从原单位辞职,自以为天衣无缝的他,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警方还能找到自己。
目前,李某已被天津宁河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正进一步审理中。
警方提示
急需用钱的市民,办理贷款一定要到正规金融机构,不要轻信网上低息借款、小额贷款、快速放贷之类的信息。要提高防范意识,不轻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轻易转账汇款。一旦发现被骗,及时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