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他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传递满满正能量

2019-01-20 01:12  来源:西宁公安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陈叶军
字号  分享至:

警察有很多种,有刑侦警察、治安警察、社区警察……,还有一些警察,他们虽然没有奋斗在抓捕、审讯的第一线,但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他们的工作也慢慢的进入人民的视线中,这就是干宣传工作的警察,今天我们一起来听一下这位干宣传工作6年的民警给我们讲述一下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

2011 年,怀揣着对公安工作的崇敬和热情,脱下军装后的我穿上了警服。从退伍军人到人民警察,变动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在军言守卫,在警言打击,但核心的工作永远都是那不变的铮铮誓言“为人民服务”。

 

参加工作6年有余,经历的岗位、不同的警种,让我慢慢明白,作为警察,无论是破案还是在服务工作上,最终结果都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让群众满意。而我,既没有惊心动魄的破案环节,也没有为之感动的服务环节。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认为我做的群众最满意的事,就是公安宣传工作得到了群众的满意和认同。

公安宣传工作作为公安队伍凝聚警心、激励斗志、展示形象、和谐警民的重要保障,在新媒体时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样公安宣传工作在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中,也要面对着新要求和新挑战。

我刚接手公安宣传工作的时候,无论是自己还是外界,感觉公安宣传内容过于单一。从字里行间到文格段落,从文章标题到内容配图永远都离不开三大因素: 破案、战果、辛苦。

无论老百姓爱不爱看,需不需要这样的信息,我们都会铺天盖地的去宣传,强行灌输我们所认为的理念。久而久之形成了公安机关“高冷”、神秘的状况,导致很多人不了解、不支持公安工作,甚至是一些加班加点,废寝忘食,带病坚持工作,舍小家为大家的宣传字眼被大家定义为“应该”或者“刻意”。

作为公安宣传人,宣传的东西不被受众所接受和认同,是一种极大的痛苦。直到有一天,读懂了一段话,改变了我整个宣传的格局,“宣传,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让群众爱听爱看、产生共鸣,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为了让群众爱听爱看,我开始不断学习以互联网为基础,以微博、微信等主要代表的新兴传播媒介。随着智能手机的应用和普及,我开始从联系媒体采访编辑的幕后工作者慢慢转型为直接采访的编辑人。高中的理科生,大学的理科专业,让一个原本在抓捕执勤一线的“豹子头林冲”要变成一个满腹经纶智多星的“吴用”,目的就是为了更好更快地传播群众爱听爱看的信息,从而赢得群众的支持。

每天除了完成业务报表、协调工作、组织活动外,还要额外的利用业余时间恶补一个小时的读书看报,一个小时的网络浏览,一个小时的APP 应用软件的学习,为的就是掌握了解哪些东西是群众爱听爱看的信息。

慢慢的,每天案件破获信息的编辑,警务动态的公布,正能量的引领开始通过互联网平台逐一进行推广。而我的下班时间也开始从7点慢慢推迟到了晚上的10点、11点,开始关注和点赞的忠实粉丝也从100上升到了1000名。

 

什么时间段,什么案件高发,什么事是群众最关注的,如何通过新媒体快速、准确的向群众推送预防类信息,就变成了公安宣传尤为关键的一步。通过网络的收集和基层办案队的调研,一篇篇治安防范型的稿件被推送,《春季防火小妙招》、《夏季睡觉,请记得关窗喔》、《秋季火气旺,动手打架六须知》、《冬季着装有点厚,小偷偷你没商量》等诙谐、新颖的宣传稿件,慢慢的开始被接受。宣传手册+ 新媒体 + 微信群的推广宣传适应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群。

“张警官,最近你们的宣传搞得不错呀,我给你点赞了。”这是社区民警走到社区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接地气”的宣传不仅群众爱听爱看,而且通俗易懂的防范措施更容易被掌握。让群众办事少跑一公里,这是近几年公安为民服务的最新理念。

为了第一时间将第一资讯传播给最需要的人,我跑遍法治、户政、派出所,将所有能告知的最新制度通过公安宣传的方式公布于众。《异地身份证可以办理了》、《高考政审的“童鞋”请注意》、《社区民警微信群里就可以预约和咨询》,一篇篇及时有效的服务信息通过宣传的手段被公布,收获了第一资讯,办事的群众材料准备的全,办理周期也相应缩减了,“门难进、脸难看”的点评也随即被群众满意的 笑容所取代。

制度公开化的宣传不仅是群众爱听爱看的,更是为民服务最实在的。“高冷”、神秘的工作状况,让群众永远对公安机关存在着畏惧感和“戒备心”。《这样的考核,每季度警察叔叔要考一次》,《城中公安分局召开公安机关第一季度政工例会》,《严查整顿,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一天天警务信息的公开,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公安机关的工作状况,警务信息的宣传不仅拉近了警民的关系,同时也让群众对民警不停的工作付出给予了更好的评价,甚至当每天碎片式的警务信息被汇总编辑为《城中公安分局月纪实》的时候,群众的反映空前的高涨,阅读量开始破千、破万。群众们在文中留言道:“以前总是看见民警们每天都在忙,突然一下子把每个月的工作量汇总在一起,才发现每个月公安机关要为社会治安管理方面付出那么多的辛劳和艰辛,真心对你们说一句,你们辛苦了”。短短的几篇文章,不仅仅是融洽了警民之间的关系,更重要的是,通过宣传,公安工作得到了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人民满意度指数也在不停上涨。

 

为了与群众产生共鸣,我开始不断学习以艺术宣传为基础,以影视、舞蹈等手段的新型宣传模式。因为平面的宣传模式已无法满足受众的需求,立体、环绕、360度无死角的宣传理念是当下最容易打动和产生共鸣的宣传手法。

虽然我是一个五音不全的音痴,但是我深知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歌曲舞蹈不仅可以瞬间被人关注,而且还可以通过自身的魅力起到更好宣传推广。所以我开始拜师学艺、寻求合作,为的就是所创作的作品能产生更多的共鸣,从而更好推动公安事业的发展。

一个活动的策划、一部影视的录制、一曲舞蹈的编排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通宵达旦、连续作战就成为了公安宣传人常态的作息时间。虽然创作的过程是艰辛的,但是创作出的作品好在没让人失望,同时产生的共鸣也是值得一提的。

禁毒工作的宣传不仅仅是为了展现公安工作人员的艰辛和不易,更多的宣传主旨是为了让更多人知道毒品的危害和远离毒品,被宣传对象也开始更多的转向了年轻人群。防电信诈骗的宣传,更多的是为了避免老年人、中年人被各种借口和利益所迷惑。

为了更好的起到宣传预防的效果,我们因地制宜编排了首部禁毒舞台剧《呐喊》,通过真人真事改编,通过各大院校巡演,在禁毒宣传领域得到了空前的共鸣。

而中心广场、步行街和闹市区《快闪》舞蹈上演,把防电诈宣传推到了一个新高度,发出去的宣传单不再是拿到手里转身就丢了,反而是被舞蹈吸引的认真阅读起来。

宣传的方式被创新,防范的意识被灌输,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保障。让群众理解和支持公安工作,而不是因为过度的宣传产生逆反心理。

我们找准基调,人民警察为人民,同时人民警察也是人民的理念。改变以往警察被“神”化的魔咒,告诉大家,警察他也是父母的孩子,也是老婆的老公,同时也是孩子的父亲,用平凡事、真实事、真心话来打动观众,让老百姓接受和理解每个警察的不易。

起初,虽然我们用简陋的设备,非专业的技术拍摄出了《当婚纱遇上警服的那一天起》的微电影,但是万万没想到此次产生的共鸣远远超出了预计,过千万的点击播放,过百万的留言点赞,让老百姓对此次公安的宣传打出了一个有史以来的高分,同时社会面的共鸣声、好评声络绎不绝。随后我们相继推出的《止于至善,方得始终》、《回家过年》等影视宣传片不仅得到了公安界的最高殊荣,也得到了老百姓一致的好评。

 

把人民群众请过来,把你听我说变成我向你汇报,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转达我们的理念。舞蹈、歌曲、小品相声,原创、改编、警民联谊,一场场别样的宣传活动《向人民汇报》晚会,将公安宣传工作推到了新高度,无论是到场的辖区群众,还是借助宣传平台了解到此事的社会各界,无不对这种“开门见山”式的宣传活动给予了最高的评价。

歌曲舞蹈、影视作品、文艺晚会,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不仅让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同时使得公安机关变得有温度、接地气,更是因为这些新颖的宣传手段,让我们的公安工作得到了群众的信任和满意。

为了充分发挥正面宣传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我不断审视和定位公安宣传的作用和重要性。近几年公安宣传工作在维护政治稳定和打击犯罪方面功不可没,各种警务宣传有力增强了公众的安全感,同时也起到了震慑作用,宣传成为了刺向犯罪的一把利剑。

公安宣传中公安机关不仅仅只是披露社会的丑恶面,做预防提醒工作,更重要的责任是惩恶扬善、传播正能量,让整个社会充满爱,充满阳光。为了能更好把公安宣传工作做得让群众满意,符合当下主流。我不断更新宣传方式,倾听大家意见,改变公安业务宣传的侧重点。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树立的典型,引导的正能量正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麻烦警官帮忙联系一下丢失者吧,相信他肯定很着急”“警察叔叔,你们幸苦了”“帮你,不只是警察的义务,也是我们的义务。”一篇篇鼓舞人、激励人的报道,将正能量满满的传递给了每一个人,感觉公安宣传正在社会风气转变,道德模范建设方面发挥着意想不到的作用。

 

公安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就是案件的报道和预防提醒。不过,过多的大肆宣传一些案件的破获及" 战果 ",反而使公安宣传变成了另类的“教科书”,变成了坊间舆论的“导火索”。

曾经一篇《小区超市的强奸案》的报道,让我记忆犹新。为了展现公安机关侦破案件的能力,小区强奸案告破后,我曾多方联系记者采访,投稿宣传,短时间内公安机关的满意度的确得到了提升。可当有天在案发小区附近的餐厅就餐时,听见邻座的客人在议论:“看见没, 刚才来买饭的那个女的,就是前几天报纸上说被强奸的那个女孩,听说被强奸以后,老公也跑了,自己也不去工作了,整个人天天躲在家里,真不知道是谁把这事给曝光了,唉,真够惨的……”

听到这席话,我真恨不得自己抽自己几巴掌。虽然我没有在报道里详细说明案发的时间地点,也不确定他们说的和我报道的是不是一件事。但是,巧合的猜疑和议论还是发生了。被伤害,已经成为了那个女孩一生都抹不去的痛,而作为公安宣传者的我们,更不应该把那份“痛”定格在了某些报刊和网站上。

从那一刻起,作为公安宣传员的我,改变了以往的宣传侧重点,对一些重特大、恶性案件不再过度报道,甚至是不报道。就算是为了公开事实,抵制舆论,我们也会刻意的不再描述案情,把类似报道做成预防案件的提醒。起初很多媒体也不“适应”,对这种过于平淡的线索不愿意去报道,可是在我们再三的阐述下,媒体也开始适应了, 甚至有媒体反映,有观众留言道:“现在的案件报道人性化了,看着不再那么揪心了。”一篇及时、准确、有效有宣传报道不仅可以抵御舆论哗然,同时可以扭转乾坤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017年8月16日,一则其驾车行驶强行变道后与前车司机发生口角,前车司机与同车男子下车持械对其实施殴打的帖子顿时在夏都西宁爆火。按理说只是录像的角度问题,并未发生真正意义上的肢体冲突,但是帖子一发,网友一边倒的对两名持械男子开始了责骂和语言“攻击”,不到1个小时,国内各大知名媒体开始转发,不到2个小时, 部份网民对夏都西宁的治安环境和警察对治安的管控能力开始了质疑, 此事给大美青海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可是仅仅十个小时后,一篇《西宁:绝不会容忍这样的“狂人”,再“狂”下去》的博文由西宁市城中公安分局官方媒体正式发出,对事态的整个过程和涉案人员到案情况做了详细的描述,一时间网友的喷击和埋怨转化成了对公安机关的点赞和赞许。同样,《26万元,紧急寻找失主》、《请不要在西方人的节日里给我发祝福信息》、《环湖赛上,你未曾见过的赛道》等文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转发和认同。公安宣传不仅仅只停留在单方面的警务信息上,更重要的是要从正面宣扬好人好事、典型做法上下功夫,用案件说预防,用好人好事做引导,用务实、贴近民生的宣传,让公安机关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浪潮中建起一道靓丽的安全屏障。

虽然,公安宣传工作没有得到过群众送来的锦旗,也没有像侦破案件一样被人时时所关注,但是通过近几年不懈的努力,公安机关通过宣传开始被人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宣传文稿被社会各界所转载,我们平台的关注粉丝数日益上涨,我们的策划活动屡屡被传唱,这些就是公安宣传人得到群众满意最真实的写照。


“黄鳝门”案一审宣判 涉事女主播被判1年9个月

“黄鳝门”事件23名被告人被判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快鹿系”集资诈骗案一审宣判 快鹿集团被判处...

周萌萌等其余12名被告人以集资诈骗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十五年至九年不等的刑罚,并处罚金。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英雄之妻”,为爱坚守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