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泪流满面!请向这份来自生命禁区的精神致敬

2019-01-12 18:47  来源:青海政法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清晨,太阳从地平线蓬勃升腾

可可西里的日出是那么的神圣

成千上万只藏羚羊沐浴着阳光

在太阳湖畔卓然漫步

领头的公羊向太阳升起的地方仰头膜拜

哦,没有枪声的可可西里真美、真宁静

 

几十年来,在这片土地上

生长着一种力量

这种力量,是一群人

用几十载光阴

用青春、用生命、用信念,浇灌出来的

这群人,为了可可西里雪山依然洁白

大地万物依然安详

倾注着不变的爱和情

于是,可可西里

屹立成一座精神的丰碑


2017年7月7日,世界遗产大会获准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条消息引起了社会各界极大的关注。

可可西里申遗成功离不开一群英雄的人们,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可可西里守护队员!

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平凡、最普通的一群人,他们普通得像可可西里的小草。但他们又是伟大的人,他们用生命、用信念、用青春、用忠诚,在苍茫的可可西里一次次创下了人类的奇迹,诠释了人类最伟大的精神!


序 言

旁白: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世界第三极上的旷野,是世界上最大的无人区之一。这里的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这里被称为生命的禁区。

可可西里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美丽的少女”“青色的山梁”。境内雪山冰川林立,江河湖泊纵横,湿地草地相间,它是中华水塔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藏羚羊、藏野驴、野牦牛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自然遗产。这片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其富集的生物多样性和最原始的自然生态,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生态环境安全至关重要。

在这片高峻、寒冷的土地上,顽强的藏羚羊是跃动在大地上的精灵,它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演绎着生命的精彩,守望着这片地球上最后的净土。然而,在盗猎者、淘金者的贪欲下,这一物种曾经面临种群灭亡的危机,这片土地一度满目疮痍,生态受到极大的破坏。

有一天,一群普通的年轻人,走进了空旷的可可西里。

从此,可可西里就有了一代又一代的守护者。他们用自己坚定的理想和信念,捍卫着可可西里的安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坚守着这片神奇的土地。

今天,他们从遥远的可可西里走来,讲述他们在那4.5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经历的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故事。



第一章  人生的第一课

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中铁-军功保护分区派出所民警张鹏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管理处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罗延海的巡山故事。


罗延海(张鹏讲述):那年学校毕业后,我只有二十岁,被组织上分配到可可西里工作。那是1997年,正好是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由省级晋升为国家级。我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巡山队员,第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就是去巡山。

到了可可西里没多久,我这名新队员初进可可西里的新鲜感、好奇感,就被随之而来的疲劳、头痛、恶心所替代了,而其他队员大多沉默着,只能听见他们沙沙的脚步声和沉重的喘息声。因为,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千多米,氧气十分稀薄,说话在这里就是沉重的体力活。

走着走着,我突然感觉眼前的东西变得模糊不清了,耳朵鸣响着,听不到周围的声音。那一刻,我强烈地期盼着眼前能出现一个避风的地方,然后能煮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方便面。可面对艰巨的巡山任务,饿了我们只能啃一口干粮,渴了也只能喝一口冰水,脚步却不能停下来。

第一次巡山,感觉那是我这一辈子走路最多的一次。在可可西里走路和平时走路比起来完全不一样,那种感觉就像是胸口压了一块大石头,两脚好像被灌了铅一样。最难受的是肺好像突然变小了,尽管大口地喘气,可氧气还是那样的稀薄,呼吸依旧非常困难。

好不容易听见有人说“到了,到了”,我便一屁股瘫坐在地上再也不想起来了。我们的装备其实十分简陋,就连一顶像样的帐篷都没有。休息了一会后,大家在冻土中刨出一个坑来,铺上一块塑料布,这就成了我们过夜的地方。

虽然很饿,但是没有一点食欲。更要命的是,头疼得像要炸裂。那一夜,感觉是我一生中最漫长的一夜。看着头顶上满天的星斗,听着荒野里凄厉的狼嚎,我突然想,这才是第一天哪,第一天就这么痛苦,接下来不知道还得受多少苦啊!

那一刻,我后悔了,害怕了,退缩了。想想自己风华正茂,为啥偏要跑到荒芜的可可西里来受罪?难道今生就要把自己的青春年华,白白扔在这茫茫无际的荒野之上吗?

我想爸爸,想妈妈,想我的兄弟姐妹,那一刻我真的哭了。

天亮的时候,看着其他熟睡的队友们那一张张坚毅、安详的脸庞,我心里开始惭愧,想象自己咋就那么懦弱,当初不是争着抢着要当一名可可西里的森林警察吗?不是发誓要保护高原精灵藏羚羊的吗?才多大点困难就想当逃兵啊!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之后,我悄悄擦干眼泪,内心逐渐平静下来,全身的不舒服也慢慢退去。望着东方冉冉升起的太阳,看着自信、坚定的队员们,我整理好行装,跟着队友们继续去巡山……

旁白:在可可西里高峻、寒冷、缺氧的极限生存条件下,生命是脆弱的。在这样的地方,人第一个需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死亡和生存。罗延海,当初这个年轻的队员和其他队员一样,接受了可可西里的第一课。也许,那一夜对于他来说是那么的漫长,但是那一夜,他的灵魂经受了一次人生的洗礼。在面对人生的抉择时,他坚定地踏上了守护可可西里这条充满艰难险阻的道路。


第二章团结给他生存的力量

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执法监督处民警孙辉以第一人称的方式,继续讲述三江源国家公园可可西里管理处森林公安局副局长罗延海的巡山故事。


罗延海(孙辉讲述):越往可可西里腹地挺进,海拔就越来越高,空气就越来越稀薄。到了核心区,海拔已到了5000多米,气温也降到了零下40度。

每次巡山,为了车上能多坐一个人,每个人的行李都减到了最少。白天我们赶路,车一直处于剧烈的颠簸中,每个人被颠得头晕目眩。夜里,薄薄的帐篷难抵风寒,大家只好蜷缩在冰凉的车里,苦苦地等待着天亮。为了节省油料,我们舍不得开暖气,实在冻得不行了,从车上下来围着车一圈一圈跑步取暖。在巡山的几十天时间里,几乎每一天我们都是这样度过的。几十天下来,我们所有的人满身是泥土,变成了一个个在可可西里移动的雕塑。

在一次巡山途中,我们的车翻了。驾驶员文尕公保忍着痛,第一个从车里爬了出来,他先把满脸是血的尕玛土旦从车里抱出来,结果发现他的头皮被撞裂了。这个时候,其他受伤轻的队员把断了肋骨的更嘎也拉了出来。大家咬着牙、忍着痛,一瘸一拐地赶紧找来一辆车,把伤势最重的尕玛土旦和更嘎送往三百公里外的格尔木医院。

途中车速快了,更嘎疼痛难忍。车速慢了,尕玛土旦头上的血喷涌不止。好不容易到了纳赤台,尕玛土旦已经快撑不住了,他努力地睁开眼睛,看到了车窗外的一片绿地,无力地说:“你们选一块草长得好的地方把我放下,赶紧去救更嘎吧!”他的一句话让文尕公保放声大哭:“我们是一起活着进山的,就要一起活着回家!”大家紧紧拥抱在一起,此刻,血不停地流,泪也不停地流。

抱着不放弃不抛弃的信念,我们克服了一切困难,最终将尕玛土旦和更嘎抢救了过来。多年来,我们这种生死与共的战友情,在这一刻变得更加的坚实,血和泪更加坚定了我们捍卫可可西里的信念!                  

2011年8月的一天,当我们巡山到了太阳湖的时候,车队队长吕长征就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是为了不影响巡山任务,他一再要求我们继续往前走。眼看他的肺气肿越来越严重了,我们果断决定由赵新录负责送他出山。为了挽救吕长征的生命,赵新录心急如焚,一路狂奔,一刻也不敢停下来休息。途中,几次眼看到吕长征奄奄一息,几乎没有了气息,他一边摸摸吕长征的腿,看是否有反应。一边不停地呼叫着吕长征的名字,害怕吕长征一旦睡着就再也醒不来。赵新录就这样一会不停地跟他说话,一会用一只手握着吕长征的手,让他感受战友的力量和温暖。

赵新录一个人从太阳湖临时保护站马不停蹄地整整跑了两天一夜,赶到了格尔木。这时候吕长征意识已经模糊,嘴里说的全是胡话,甚至便出来的竟是鲜红的血。赵新录将他送进病房后,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再也不想动了,他实在是太累了。

吕长征在医院整整昏迷了七天后才醒来!

睁开眼睛后,他才知道,是不离不弃的战友们挽救了自己的生命,是这个团结友爱的集体给了他生存的力量!

十年前的一个夏天,当我们巡山达到科考湖附近时,天突然下起了大雪。在雪地里前行,我们的车不幸陷进了沼泽地。大雪一直在下,所有挖车的办法都是徒劳的,我们被困住了,只能等待天晴。但是,所带的食物很快就不够了,为了分配好仅剩的食物,我们五个壮实的小伙每天只能吃一包挂面。为了减少身体能量的消耗,我们五个人静静地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地望着天空,盼望着天空赶快变晴。直到第六天,天终于变晴了。我们赶紧爬起来挖车,由于空着肚子干活,感觉身体软绵绵的。这个时候,不知道是谁带头唱起了歌,接着,我们一首首地唱下去,藏族的歌、汉族的歌、唱给英雄的歌、唱给阿妈的歌、唱给姑娘的歌……歌声给了我们力量和希望,一直支撑着我们战胜了寒冷、饥饿,直到脱离开险境。

旁白:有人说,能走进可可西里的只有两种人,一种是盗猎者,一种是反盗猎者。在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的荒原中,一种人为卑鄙而罪恶的私利铤而走险。另一种人,则为了高贵的信仰执著守护。

在与危险和死亡擦肩的无人区,在一次次与生存极限的挑战中,在一次次与盗猎者的斗争中,巡山队员们一起爬冰卧雪,一起摸爬滚打,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经过了血与泪的历练。因此,这是一个有着共同理想,怀揣大爱的集体,他们更是一群以命相托的兄弟。



           第三章  66天的绝境坚守

旁白:可可西里没有人没有路也没有通讯信号,以前队员们一年正常巡山都在10次左右,每次5人一组或7人一组。每次巡山,少则20多天,多则30多天,最长的一次是66天。每次出去巡山就是上千公里的路程,每年要在荒野里奔走上万公里。短短的一百多公里的距离,他们最少要走整整两天时间,而连续奔波几天,甚至被困在无人区忍饥挨饿那是常有的事情。

介绍:旦正扎西是可可西里巡山队一名老队员,他在可可西里已经坚守了22个春秋。三江源国家公园森林公安局民警陈忠涛讲述给大家讲述旦正扎西在可可西里的一段故事!


旦正扎西(陈忠涛讲述):那年正值藏羚羊产羔的季节,这个时候的藏羚羊特别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偷猎。当时,其他队员全部去追捕盗猎分子了,只安排旦正扎西一个人坚守卓乃湖临时保护站。

漫长的30天过去了,旦正扎西知道,这个时候其他队员该来找他了。但是偏偏在这个时候大雨连绵不断,很多地方都变成了沼泽地,外面的车根本进不来,更可怕的是带来的干粮已经基本吃完了!

那天,吃了一点点食物残渣后,旦正扎西仰起头,张开嘴靠雨水来充饥。雨水中他的意识渐渐开始模糊了。突然,模糊的视野中一个黑点惊醒了他。野牦牛,那是一头孤牛!这种离群的孤牛非常有攻击性,旦正扎西下意识地握紧了手中的枪。看野牦牛没有攻击他的意思,旦正扎西却开始了激烈的思想斗争。他知道,只要手指轻轻一扣,他就有充足的食物,他就能活下来。但是,就在他举枪的那一瞬间,他突然问自己:你到这儿来忍饥受冻,甚至面临死亡,不就是为了保护它们吗?

他慢慢支撑着站起来,一步步挪到不远处的河边,他多么希望那条河里能有一条小鱼让自己充饥。可是,河水清澈见底,一片宁静。旦正扎西再次失望地爬在河边喝了几口水,慢慢地返回帐篷。这是他一生中走得最漫长的一段路,这仅仅七八十米的路几乎耗尽了他仅有的体力。

第二天,他慢慢醒来。突然,眼前一只鼠兔蹿了一下,钻进了洞里。他眼睛一亮,就像发现了救星一样。他爬在草地上认真地挖啊挖啊,硬是把一窝鼠兔挖了出来。

就这样,靠着几只鼠兔,旦正扎西又坚持了几天。然而,队友没等来,却等来了一场漫天大雪,白茫茫的原野再也找不到食物了。这一次,旦正扎西彻底绝望了,他躺在土坑里定定地望着蓝天,这时的荒野安静得令人窒息。这一刻,他多想自己能是一只鹰,飞到格尔木,飞向战友,飞回故乡,去看看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告诉她,儿子只想陪陪您,亲爱的妈妈!

当我们救援的人发现他的时候,这个壮实的小伙已经瘦下去好几十斤,奄奄一息的他两眼深陷,头发蓬乱,已经没有了人样!看着他的样子,我们心里非常难受。吃饱后,旦正扎西抱着又活过来的满足倒头就睡,直到第三天才醒来。由于其他队员要去继续追捕盗猎分子,实在没有其他队员替换旦正扎西,同时也考虑到他虚弱的身体状况,领导决定让他继续值守卓乃湖。荒野里又只剩下旦正扎西一个人。

从青草刚刚发芽到完全枯黄,旦正扎西在荒无人烟的可可西里坚守了整整66天,其中断粮20多天!驻站结束后,习惯孤独的他,又很长时间不愿开口,成了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对于一个人来讲,这是多么漫长的66天啊!这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66天,这是旦正扎西在可可西里创下的人类奇迹。

旁白:旦正扎西和他的战友们都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男儿,但他们也是儿子、是父亲、是丈夫,谁愿意将自己的生命一次次放置在罪恶的枪口下?谁愿意把自己的青春耗费在空旷的无人区?谁又愿意每次把分别当诀别去承受?是信念,没有强大的信念,谁能承受生命的如此之重!如果没有信念支撑,也就没有人在可可西里一次又一次迎接生命的挑战。

第四章一体之仁


赵新录:长时间保护藏羚羊,我们对藏羚羊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感情,遇见刚产下就失去母羊的幼崽,宁可我们自己不吃不喝也不能饿着它们。碰见疯狂的盗猎分子,宁可我们自己牺牲生命也坚决要保护它们。

那一次,我和队友虎子去卓乃湖临时保护站值班。正是藏羚羊产羔的季节,我们俩先后救助了7只失去妈妈的小藏羚羊。它们没有奶吃,我们就把我们的干粮给它们吃,这样,我们的食物很快就不够了。那时候,我们每天也就吃点挂面、方便面、饼子。为了节省食物,我和虎子每天每人只吃两袋方便面。但是加上七只嗷嗷待哺的小羊,我们的食物最终还是吃完了。看着仅剩的两个饼子、两袋方便面,我们两个决定将七只小藏羚羊送到救护站。

晚上,我听见虎子做梦在骂我,我推醒了他,问他是怎么回事,虎子揉着眼睛不好意思地说:“我梦见你把一块饼子送给了别人,我正跟你吵架呢!”我听完觉得心里很不是滋味,这说明虎子还饿着哪。

第二天,我们送七只小羊出山的路上并不顺利。奔波了7个多小时,眼看着快到公路了,可是车被陷进了一片烂泥地。我俩只好在大雨中饿着肚子挖泥,这个时候车上的七只小羊又饿又冷。说实话,那会儿车陷进泥里、肚子饿得难受、冷得直打哆嗦,这些苦算不了什么,但是小羊一声声凄惨的叫声让我们非常难受,那些都是才刚刚出生几天的小羊羔啊。我们把仅剩的两小袋麦片放进暖瓶里,泡开了来喂小羊。小羊们暂时安静了,我们就抓紧时间挖泥。就这样我们一点点在泥地里向前挪着,仅10公里的路程,我们用了整整两天时间,终于将把这几只小羊平安送到了救护站。

旁白:在可可西里,战胜恶劣的环境其实仅仅才是个开头,闯入可可西里的不法分子都是些亡命徒,手段残忍,凶残无比。因此,每一次巡山对于队员们来说,除了面对极度的寒冷和缺氧外,他们更要面对那些毫无人性的盗猎分子。但是,在他们眼里,可可西里就是一块不容侵犯的圣地,守护可可西里就是他们的使命,虽然历经千辛万苦,流血牺牲也在所不辞!

赵新录:保护区刚成立的时候,我们的武器装备十分有限。但是,每次出发的时候,每个队员腰间的枪套都是鼓鼓的。我不说大家也许不明白,其实那就是塞满了石头的空枪套。每次遇到盗猎分子的时候,我们的队员就靠拍这个枪套来镇住对方。

当然,有时候这一招也不灵。有一次,我们发现了一个9人的盗猎团伙,他们每人都有一把小口径步枪,但我们5个人,只有一把枪。面对这样的情况,空枪套不起作用了。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人因为缺氧反应速度会变慢,所以我们采取了突然袭击的办法。先将团伙头目控制住,然后喝令其余的人缴械投降。等把枪缴过来一看,我们才感到后怕,他们的枪子弹都上了膛,如果我稍有疏忽,后果就不堪设想。

2003年4月,一个盗猎团伙经过阿尔金山潜入到可可西里,位置大概在海拔5000多米的布喀达坂山一带,我立即和队友赶往目的地,那天雪下得特别大。直到第二天,我们在山脚下的河边发现了盗猎者的踪迹,并立即顺着车印开始追击。

经过几天的追踪,我们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山洼间发现了两辆吉普车,并迅速抓捕到了4名盗猎分子。当时,从一名盗猎分子口中得知,这伙人计划在几天后,还要和一个盗猎团伙在可可西里汇合,团伙头目的绰号叫“尕少爷”。我们将这伙人押回局里后,又马不停蹄地向可可西里深处进发。很快,在青海和新疆两省交界处,再次抓获了4名手持武器的盗猎者。但这些人并不是“尕少爷”带领的团伙,这说明,还有更猖狂的盗猎分子正在可可西里猎杀藏羚羊。当时,我非常着急,立即兵分两路,一路由两名队员控制眼前的盗猎者,另一路继续追捕。

当我们追捕到这些盗猎分子之后,眼前的场景让我们难以抑制心中的怒火。当时,我彻底地愤怒了,大吼一声,扑到盗猎者头目“尕少爷”的跟前,一把把这个罪恶的家伙拖到一只被剥了皮的藏羚羊跟前——“我要叫你抵命!”这个时候,其他队友也都愤怒到了极点,牙咬得咔咔直响。为了让这伙人得到法律应有的制裁,我们压制着心中的怒火,将他们一个个逮捕归案。

旁白:当队员们迅速制服盗猎分子之后,眼前的场景让他们愤怒了,只见眼前遍地是藏羚羊的尸体和刚刚剥下的羊皮。有的母羊的肚子里还有没有来得及出生的小羊羔。不远处的河水已经变成了红色,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血腥味。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残忍的盗猎分子居然还从活着的藏羚羊身上剥皮!多年来,这一幕是队员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每一次他们又不得不面临这令人心碎的一刻。这一次次令人痛心的场景,让他们越发憎恨那些罪恶的盗猎者,更加坚定了他们保护藏羚羊,保护可可西里的信心和决心!

第五章为有牺牲多壮志

旁白: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为了保护藏羚羊,一个人与18名持枪偷猎者开枪对峙,打完了最后一发子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1995年5月22日,扎巴多杰主动请缨,愿意降级前往可可西里。三年后,他也牺牲了。

1991年,在索南达杰的请求下,成立了可可西里保护机构。1992年,索南达杰组织中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的队伍:治多县西部工委,也叫野牦牛队,并兼任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任内曾12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进行野外生态调查及以藏羚羊为主的环境生态保育工作,积极与盗猎者作斗争,有效打击了盗猎者嚣张的气焰。

索南达杰牺牲后,他的妹夫扎巴多杰主动请求辞去玉树州人大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的职务,成为西部工委的第二任书记。他重新组建西部工委,并领着全体干部职工在索南达杰遗像前宣誓:“我们怀念和理解索南达杰,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肩负着人类的重托。我们也认识到,这必将流血牺牲。今天的艰苦奋斗,必将换来明天的光辉灿烂!” 

受了舅舅索南达杰、父亲扎巴多杰的影响,秋培扎西一心想继承父辈们的遗志到可可西里去工作。尽管经历了很多波折,但是去可可西里是他不变的初心。其实,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去找一份清闲的工作,然后安逸地幸福生活并不难。然而,为了守护可可西里,保护可爱的藏羚羊,他们放弃了城市的安逸生活,远离了父母的呵护,挥别了挚爱的恋人,甘愿为追逐那份崇高的理想,而去承担那份沉沉甸甸的责任。


秋培扎西:第一次听说可可西里的时候,我只有十二岁,那时候,我最喜欢听舅舅讲他的可可西里,讲他的藏羚羊,讲他与盗猎分子殊死搏斗的故事。记得父亲曾经对舅舅说,等哥哥普措才仁长大了,就让他去可可西里工作。当时我年龄虽小,可也很不高兴,冲着父亲发脾气:“为什么只让哥哥去,我也要去”,可父亲告诉我说:“你哥哥去就行了,你是弟弟,留在家里陪你母亲”。后来,舅舅牺牲了,父亲也为了保护可可西里离开了我们,从此,我就发誓一定要成为和他们一样的英雄。

2000年,中专毕业后我被分配到玉树的一个乡政府工作。从那时起,当一名可可西里警察的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从骨子里热爱警察这个职业。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并没有从事乡政府的行政工作,而是跑到可可西里管理局当了一名协警。一年后,我考上青海民族学院法律专业。

2006年,大学毕业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可可西里,可是当时管理局没有多余的编制。但我并没有放弃到可可西里当一名森林警察的愿望,那段时间理,我天天梦想着自己能够回到可可西里工作。后来,我先调到治多县森林公安分局,正式成为一名森林警察,这对于实现自己的梦想又近了一步。这期间,有很多机会可以选择到其他待遇更加优厚的工作岗位,但是我都没有动心,我一心想着回到可可西里工作。

2009年6月20日,这是我这辈子永远忘不掉的日子。那天,我开车前往500多公里格尔木市,向可可西里管理局递交了我的调动申请。

经过了一波三折,我终于调到可可西里管理局工作,实现了守护可可西里的梦想,重新回到了父辈们流血牺牲的这片土地。

大家得知我要去可可西里工作,很多朋友劝我换一个能照顾母亲,相对条件好一些的工作单位。他们说:“你的家人,你的家族为保护可可西里已经付出太多太多了!”可是我心里很清楚,如果现在放弃,我亲人的血那就等于白流了。我的舅舅、我的父亲,还有我的战友,那么热爱可可西里,我怎么可能离得开浸染了父辈鲜血和战友们用生命坚守的这片土地呀!

我的战友拉巴才仁在一次车祸中,骨盆完全粉碎,骨头都露在了外面。他连续做了9次大手术,每一次手术他都疼得死去活来。

看着他遭受的这些痛和苦,她妻子含着眼泪哀求对他说:“等你好了,再也不要干这个工作了!”可是,拉巴才仁紧紧抓着妻子的手说:“我是发过誓的,我要一辈子坚守在可可西里!”

这些年来,经历了一次次这样的生死离别,艰难困苦,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最初的选择。

旁白:其实,舅舅和父亲在世的时候,希望秋培扎西长大后能陪在母亲身边。然而,舅舅和父亲的离去让他坚定了去可可西里的决心。可是,当穿上警服的那一刻,欣喜之余,他想到了失去哥哥和丈夫的母亲,不由潸然泪下。从此以后,母亲又要为儿子担惊受怕,遭受常年的思念之苦。

索南达杰和扎巴多杰牺牲后,像秋培扎西和哥哥普措才仁一样,更多的年轻人踏着英雄的足迹而来,加入到了可可西里巡山队伍当中。在英雄的感召下,在使命的召唤下,他们不怕冰天雪地、不怕风餐露宿、不怕流血牺牲,常年在无人区默默坚守。他们爱可可西里爱得那样的深沉,他们的精神给全人类保护生态,守望家园注入了新的意义。

第六章多少祈祷在心头

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执法监督处民警柴文芬以第一人称的方式,讲述秋培扎西和妻子的故事。


秋培扎西妻子(柴文芬讲述):我是秋培扎西的妻子,山东人,在青海长大,我们是大学同学。刚认识他的时候,我就听说索南达杰是他的舅舅,那可是我心中的英雄。当时,就觉得秋培扎西身上有一种特殊的气质吸引着我。后来,我们结婚了,我入乡随俗穿起了藏服,而他坚持初心坚守在可可西里。慢慢地我才知道,作为一名可可西里的守护者真的不容易,巡山可没我想象的那么轻松和浪漫。每一次他去巡山,我就感到非常紧张、非常害怕。时间长了,这种害怕变成了对他出行安危的担忧。每一次出发,我都要对他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可是在那样的环境里,发生意外的事故是常有的事。随着他出门巡山的次数多了,我就什么也不说了,即使有一万个舍不得,一万个不愿意,也只有默默地目送他离开。我只能做的是,等他回来的时候,不管有多晚,我都会煮一锅他最爱吃的手抓羊肉,把家里所有的灯都点亮,等他回家。             
    秋培扎西:分别的场面已经经历了很多,嘱咐的话已经说了很多,时间长了,我们之间便有了一种默契,就是走的时候只淡淡说一句“走了啊”,回来的时候只轻轻地说一句“回来了”。这看似平平淡淡的分别场面,反倒比那些轰轰烈烈的场面更让人揪心和动情。    

 妻子:有一次,我看到了秋扎写的巡山日记,才知道他们巡山的真实情况,只读了几页,我已泪流满面。

风餐露宿、爬冰卧雪、披星戴月、忍饥挨饿是他们每天的真实写照。凶残的盗猎者,恶劣的环境, 极端的天气, 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这些都是作为一个妻子最担心、最心疼的。想说的话有千言万语,可每当见到你时,又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面对你们所处的恶劣环境,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只有心里默默地祈祷:保重,保重,千万保重!”                              
   秋培扎西:魏生珠这位汉族干部的开车技术是一流的。有他在,巡山车辆的安全就有保障。有一次出发时,他妻子的预产期到了。当时作为领导我很纠结,这一路车辆是重中之重,绝不能出任何问题。但是一年中队员们与家人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更何况是最需要人照顾的时候。可是,魏生珠一直没有提出请假的要求,第二天凌晨出发我看到他时,他已经发动好汽车,做好出发的一切准备,当时,我眼睛一热,说不出一句话来。
   可能是对妻子过于牵挂,也可能是受了风寒。到了卓乃湖的那天晚上,魏生珠出现严重高原反应,脸庞肿大,嘴唇青紫,整个人站都站不起来了。更让人揪心的是,就在他昏迷的时候,无线电台传来消息,他的爱人难产已经两天两夜了,大人和孩子生命危在旦夕!

我当时心中重重的一颤,立即决定马上送魏生珠出山。当时,抱着昏迷的他,我心里非常的自责、懊悔。这些年来,他可是从来没有因为家里的事请过一次假,我就不能主动安排他留下,去照顾临产的妻子吗!这一路上,谁知道他承受了多大的压力和痛苦!
   妻子:对于我们妻子来说,看着丈夫肩负这么重的使命,我们除了分担家里的一切事务外总想着能替丈夫干点啥。所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妻子们中间开始流传一种秘密的小仪式。一开始,每次巡山出发前,队员虎子的妻子总是点燃一把柏香,偷偷跑到院子里,在巡山的车辆四周熏一熏,甚至后来连背的枪支,带的行李都要熏一熏。再后来,其他队员的妻子知道后,都陆续加入到了这个仪式中。在我们看来,千叮咛万嘱咐还远远不够,这种简单、朴素的方式,能表达我们内心中对丈夫的祈祷和祝福。
    秋培扎西:每一次进山巡护,我们就把与战友和亲人的分别当成永别,所以,管理局至今延续着一个神圣而庄严的仪式。巡山队员每次出发前,在家的全体人员和家属都要出来送别。大家紧紧地拥抱一下,心里默默地祈祷战友平安归来。大家清楚,每一次的分别心里最难受的是我们的妻子,每次我们一进山就音讯全无,陪伴她们的是没完没了的担心、牵挂和思念。 

妻子:没有他们的日子里,我们在家精心照顾好父母和孩子,用默默地祈祷来掩盖内心的不安与无限的牵挂。直到他们报来平安的消息,看到他们安安全全回来就是对全家人最大的安慰,才能让我们露出释然而幸福的微笑,睡上一个安稳的囫囵觉。

尾声

旁白: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与生命、与自然作着最亲切和最温暖的对话。在责任和使命面前,苦难和困苦反而成为磨砺。在多年坚守的过程中,造就了可可西里巡山队员们坚忍不拔、乐观坚毅、执着自信,以及敬畏自然、崇尚自然、憎恨盗猎分子、不怕艰难的个性。他们身上有着共产党人坚守信念、视死如归、前赴后继的革命精神和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而这种精神早已融注在这些血性男儿的灵魂深处!

尽管,他们每天面临恶劣的环境和死亡的危险,可是他们用生命保护生命,他们心中每天都会升起信念的太阳。也许,这些普普通通的队员讲不出什么大道理,但是从加入到这个队伍的那天起,他们就已经认定,保护可可西里生态不受破坏,保护藏羚羊不被猎杀,就是他们甘愿出生入死的责任。    

队员:可可西里的故事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我们经历的故事也远不止这些。当我们踏上这片神奇土地的那一刻起,我们每一个巡山队员深深地爱恋上可可西里,并许下了坚守这片净土的誓言。每一次巡山都是一次成长、历练,每一次的巡山都是对可可西里的致敬! 

旁白:2016年8月23日,习总书记考察青海时对生态保护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习总书记的这份嘱托让我们又多了一份动力、自信和荣誉感,带着这份重托,再出发时,我们的信心会更加十足,脚步将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