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老中医在线坐诊,专治各种男女疾病……”一伙不法分子冒充医生,在网上给人看病开药,有问必答,而实际上,他们高价销售的“神药”只是一种食物,没有任何疗效。日前,天津警方接到受害人举报,远赴湖南抓获15名嫌疑人,破获了这起全国性诈骗大案,涉案价值逾百万元。
求医被骗 小伙儿万元买“神药”
张先生今年28岁,一段时间感觉身体有些不适。他没有去正规医院检查,而是上网搜索相关症状,从广告中随机添加了一个微信号咨询。
这个微信号,头像是个上年纪的医生,外形给人一种很有经验、很可靠的感觉。通过好友申请后,对方自称是退休中医,数十年来专注于中药滋补调理领域研究,颇有建树,目前受聘于某公司,在网上坐诊。
“您看,我这种情况需要治疗吗……”张先生详细说明了自己的症状,向对方询问。
对方很快回复:“长期不治疗,严重的话,有可能恶化成肾病、尿毒症,建议及时就医。”
“我还年轻,要是得了肾病,后面的日子该怎么过啊……”张先生吓了一跳,赶紧询问治疗方法。对方称,会针对张先生的病情为其单独配药,“经过半个月的调理,会有明显效果”。
张先生病急乱投医,根本没考虑对方的行医资质,就按照其推荐,通过微信转账5000元,购买了“调理身体”的中药。
数日后,张先生收到了对方快递过来的包裹,里面是一大包黑色粉末。
“这看上去不像中药啊?”张先生心里嘀咕,试着尝了一口,什么味道也没有。“中药不应该是苦的吗?”他再次向“老中医”咨询。对方告诉他,别管什么味道,每天早中晚各冲服一勺,半个月后定有奇效。
张先生将信将疑,但既然钱已经花出去了,还是严格按照疗程服药。可是,半个月过去了,他的身体状况没有丝毫改善。
“老中医”得知此事,表示张先生的体质特殊,需要换个方子,“保证药到病除”。张先生信以为真,又转给对方5000元。
没想到,转钱后,对方口风一变,告诉张先生,只换药方远远不够,还需要服用一种秘制胶囊。“现在我们有两种套餐特别适合您,一种是18800元,包括药粉和秘制胶囊;另一种是20000元,包括药粉、秘制胶囊和涂抹药水,见效更快……”
“这太贵了,我没有这么多钱,要不把钱退我,我再考虑一下……”听了对方的报价,张先生觉得很不靠谱,马上要求退还刚刚支付的5000元。不想,对方表示,公司有规定,钱肯定退不了,如果选购套餐可以优惠,或者再邮寄一包上次配的那种药。
张先生愈发觉得可疑,坚持要求退款,但对方再不回复。张先生察觉被骗,于2018年9月18日报警。
狡兔三窟 嫌疑人东躲西藏终落网
接报后,天津公安东丽分局打击犯罪侦查支队三大队民警迅速展开侦查。
经专业机构鉴定,张先生之前购买的“黑色粉末”既非药品亦非保健品,实际上是一种食品,没有任何疗效。办案民警分析,这位“老中医”背后应该隐藏着一个很大的犯罪团伙或犯罪集团,他们有专门人员在网上行骗,可能还有广告推广,后期有物流部门专门负责“快递”,从而形成一条犯罪产业链。据此,东丽分局成立专案组对此案展开重点侦查。
办案民警发现,这伙儿嫌疑人“狡兔三窟”:在网上“坐诊”的“老中医”在湖南省永州市一带活动,受害人收到的“药品”是从广东省广州市发货的,而被骗款则是在广西桂林市被提取。
“该团伙非常专业而且隐蔽,窝点经常变。有好几次,我们刚调查出点儿眉目,他们就突然‘解散’,团伙成员各奔东西,而过段时间又在另一处新窝点出现……”民警介绍说。
经过近三个月的艰苦侦查,专案组逐渐摸清了该团伙的活动规律。2018年12月20日清晨,抓捕时机成熟,办案民警对该团伙在永州市某办公楼内的窝点展开突袭,一举抓获15名嫌疑人,收缴涉案计算机20台、手机30余部、银行卡50余张。
运用“话术” “小年轻”冒充老中医卖假药
“该犯罪团伙公司化运营,人员结构年轻化,办公区设有话务组、销售组、培训组等……”据办案民警介绍,落网的15名嫌疑人中,除了少数团伙组织者外,都是90后、00后的年轻人。
报警人张先生遇到的“老中医”,其实是该团伙的一线人员。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微信推销公司的“中药产品”,每做成一单可获10%的提成。为了赚取提成,他们准备了各种“剧本”和“话术”,把自己包装成“知名老中医”,忽悠“客户”掏钱。据说,曾有一线人员一个月提成达到1.8万元。
这些人虽然自称“名中医”,在线为“客户”“答疑解惑”,甚至开药方,但实际上,他们没有任何医学知识储备,所谓的“针对病情单独配药”更是一句空话,受害人收到的都是一模一样的假药。有的患者服“药”后出现不良反应,再次前来咨询,他们就自己上网搜索回答,复制粘贴发给对方……
警方初步查实,该团伙自2018年4月结伙作案,截至落网时涉案价值约100万元,诈骗地区涉及全国多个省市。目前,该团伙15名嫌疑人因涉嫌诈骗罪已被依法刑拘,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