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600次无畏穿越“生死线” 他是哈尔滨的拆弹专家

2019-01-10 11:54  来源:平安龙江网  责任编辑:黄海英
字号  分享至:


全副武装的李建涛

  李建涛是哈尔滨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排爆安检大队大队长,2008年调入排爆安检大队后,曾参加大冬会安保等多个重要警卫任务和大型勤务活动。由于安检排爆业务涉及面广,他一直坚持带领民警在学中干,边学习边实践,不断提高业务技能,累计勘察鉴定废旧炮弹600余发,参与涉爆案件50多起,数次经历生与死的考验。由于实战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突出,他不但是我省排爆安检专业的教师,更是省内首屈一指的排爆专家。

第一次参与排爆他4小时“拆弹”

  自2008年哈尔滨市公安局成立排爆安检大队,李建涛从此便与搜爆、排爆结缘。队伍成立之初,李建涛曾多次赴北京、深圳参加各种安检排爆业务培训班和研讨会,很快就具备了出色的排爆技能。

  回忆起第一次参与排爆的场景,李建涛仍记忆犹新。2008年8月,哈尔滨警方接到一名超市员工打来的报警电话称,储物箱里好像有炸弹。当时,正在休假的李建涛接到通知后急忙往超市赶,等他到达现场时周围已经戒严了,但队里的排爆车还没到。情况紧急,李建涛没来得及穿排爆服就进入超市,在一楼储物箱里发现一个疑似爆炸物,旁边还有一张纸条和手机卡,纸条上写着:“我们三人攒了点TNT(烈性炸药),现要六十万……”

  根据经验和现场情况,李建涛先在距离爆炸物仅5米处放置了干扰仪,对爆炸物实施全频干扰,防止遥控起爆,再使用非线性节点探测器近距离对爆炸物进行检查处置,4个多小时后终于将爆炸装置拆除。同样参与此次排爆工作的排爆手张松告诉生活报记者,当他们驾车赶到时发现,李建涛已经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进入了排爆现场。“为了保护更多的人,他已经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时我们真是为他捏了一把汗。”张松说。

爆炸物里装两公斤火药他稍有闪失会被炸飞

  影片《拆弹专家》中,刘德华要穿着厚重的拆弹服,穿梭于拆弹现场。现实中同样如此,36公斤重的排爆服,李建涛每次穿戴都要两名队友协同配合,尽管有内部排风系统,但在这样的“盔甲”里,不到十分钟就让人大汗淋漓,尤其在春夏季节。


工作中的李建涛

  2015年4月,哈尔滨市南岗区发现一爆炸物,李建涛立即带队赶赴现场。近距离观察爆炸物后发现,这是一种直燃式爆炸装置,由9个礼花弹、50个麻雷子捆绑后用黑色塑料袋包裹,用鞭炮药捻引爆,同时还与4瓶350毫升医用酒精一起放在红色纸兜内,部分礼花药散落在爆炸物上,药量不小,爆炸威力极大。李建涛先将爆炸物移至空旷处,然后使用非线性节点探测器检测可疑爆炸物,确定里面没有电子元件后,使用排爆工具组无磁工具,将爆炸物分解。经初步鉴定该爆炸物黑火药药量约为两公斤,一旦引爆将危及半径5米范围内人员的生命安全,爆炸冲击波还会使建筑物玻璃粉碎、外墙损坏,排爆手即便穿着排爆服,也会被炸飞。

街头惊现可疑文件箱他手工分解爆炸物

  近几年,哈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队排爆安检大队先后配备了千余万元的排爆机器人、炸药探测器、频率干扰仪等设备,远程协助排爆,或用机器人进入排爆现场。可即便如此,有时还是需要手工分解爆炸物。

  2016年9月,哈尔滨市道里区一单位的保安发现,门前楼梯旁有一个文件箱,里面装有柱状的装置,还用电线连接,这难道是炸弹?保安赶紧报警。李建涛带队到达现场后通过远距离观察发现,箱子里有一个电子装置通过导线连接一个柱状物体,如果声音分贝超过限额就会引爆。李建涛先在现场设置便携式频率干扰仪进行频率干扰,然后身穿排爆服对该自制爆炸装置进行手工分解,切断连接电子装置和柱状物体的导线,最终将爆炸物成功拆除。


正在拆弹的李建涛

  在李建涛心中,有个“最少接近原则”,即尽量用机器人转移爆炸物,有时也用水枪进行摧毁,能一个人进入现场绝不进两个人。不管疑似爆炸物是真是假,都要当成是真的去处理。因为每一次拆弹,面对的都是生与死的考验,所以必须专业、细心,不容有失。同事关国南这样形容李建涛:“平时相处像哥们,一旦涉及到工作就变得很严肃。”

妻子看过《拆弹专家》后怕他骗妻子“那只是电影”

  虽然李建涛的工作如此艰巨,但每次圆满执行完任务后,他都不愿将成功的战绩与家人分享,就连《拆弹专家》这部电影,他都不主张妻子去看。可是“五一”放假,妻子还是和同事去影院看了,回家后她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平时的工作,就像电影里演得那样?”为了安慰妻子,李建涛只是轻描淡写地说,“那只是电影”。

  李建涛告诉记者,在实际的排爆中,绝不只是选择剪“红蓝线”那么简单,爆炸装置要复杂得多,首先要搞清它们的原理。有些爆炸物轨迹装置非常多,开关很敏感,无论剪哪条线,它都会引爆。影片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感谢上天,让我用生命守护生命”,李建涛觉得,即使这份工作很危险,但却是他喜欢的,因为“我是警察,我愿意用生命去保护生命”。

  “我们这个职业需要勇气,但最怕那种啥也不怕的人,入队第一课我就一定会跟新队员说,心中要有‘敬畏',这样才能淡定、从容。说实话,每次接到任务在去的路上我都会害怕,因为每个任务都是不可预料的结果。我会给爱人打个电话,但只说是出勤,从不说任务的性质,回来也不细说。我的工资卡密码、手机密码什么的都是早就告诉爱人了的,因为不知道每次能不能回得来……”李建涛说。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李建涛开始接触排爆工作,10年时间他亲手拆除废旧炮弹500多发,参与涉爆案件40多起,在排爆方面,他就是名副其实的“拆弹专家”。

必看!校园恐怖袭击如何防范和应对?

这些应对恐怖袭击的措施和注意事项一定要牢记!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她在朋友圈"控诉":世界上有很多好警察,我只有...

“她是我最好的妈妈,我也希望大家能好好珍惜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