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买房子吗?要买车吗?要买保险吗?很多人会经常接到各种各样的骚扰电话。元旦期间,姜堰警方破获了一起特大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 38 名,涉案金额高达 2000 余万元。
我们的个人信息到底是从哪里被泄漏的?如何被泄漏的?
个人信息如何被泄漏?
经姜堰警方调查,这起案件中,从事贩卖公民个人信息的团伙人员多达 100 余人,横跨全国多个省份,来自各个行业 " 内鬼 ",有银行、快递、电信等部门行业的从业人员。
犯罪嫌疑人收集了公民个人信息后,通过建立若干微信群、QQ 群或是发布网贴,在网络中形成一个庞大的 " 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交易黑色产业链 ",再通过非法途径,以 20 元 / 人甚至更低的价格收购公民个人信息,然后以 400 — 600 元 / 人的高价出售给买家,从中获取暴利。
公民个人信息泄漏的途径
涉案公民个人信息数量多达 1000 余万条,被泄漏信息的公民来自全国各地,被泄漏的信息除了有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QQ 账号、银行卡号等,还有快递信息、银行卡余额信息、保险信息、计生信息、征信信息等,让人触目惊心。
主犯是个 90 后女子
" 我想要几个拖欠贷款客户的个人信息,谁有?" 很快,数个 " 供货商 " 便私下 " 小窗 ",表示 " 可以接单 "……
2018 年 5 月,姜堰警方在网络巡查中发现泰州某聊天群里有人对接这样的信息,历经了 4 个多月的侦查,基本查清了该团伙的层级、分工、资金流向情况。
警方锁定了该团伙的关键人物,是一名湖南籍 90 后女子周某,其丈夫常住台湾,长期从事公民个人信息非法交易。周某专门往来于内地与台湾之间,为丈夫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 牵线搭桥 "。
2018 年 10 月 28 日早晨 7 时许,还在睡梦中的周某被警方抓获归案。随后,其余 37 名涉案嫌疑人纷纷落网。截至目前,38 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押解回姜堰,其他相关涉案人员的抓捕工作仍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