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终,天津气象部门再度发布寒潮蓝色预警。28日清晨,天津市最低气温降至-12℃,在大家纷纷感叹“实在是太冷了”的时候,却有这么一群人,不惧严寒、始终坚守,守护市民平安出行。
高楼密集不见阳光
和平区南京路营口道交口处于“高楼风”笼罩下,凛冽的寒风让行人纷纷裹紧衣物快步前行,而此时在路口的岗台上,交警挺拔的身影吸引不少人的目光。这位交警就是和平支队营口道大队的张越,虽然已经在严寒中站了两个小时了,但是他的指挥动作依旧很标准,车辆也在他的指挥下有序通行。
“都说今年比往年冷,但是我觉得差不多,毕竟习惯了,就是比往年冷得早一些。上岗一会儿手脚和脸就已经被冻得发麻了,风吹在脸上跟小刀剌一样。虽然上岗前手套、帽子这些保暖措施一样也不少,但是穿得再多,站在路口不到10分钟就被风打透了,感觉就像没穿衣服一样。”利用警长替岗的休息时间,张越腼腆地笑着说。南京路营口道交口这个小小的岗台已经陪伴张越四个年头了。“冬天见不到阳光,夏天太阳暴晒”是这个岗台最真实的写照,因为南京路营口道岗周边坐落着伊势丹、和平大悦城等多栋高楼,四个断口一到冬天都终日不见阳光,交警只能在阴影里值守、纠正违法。几个小时下来,裸露在外的鼻子、耳朵都像要冻掉了一样,根本没有知觉,到温暖的屋子里后也得好一会儿才能恢复知觉,轻轻一碰都有些刺痛。“每次纠正违法输入信息时都需要摘下手套,5秒以后所有手指就都没有知觉了,只能放到口袋里暖和一下,稍微有点知觉再继续输入。”再加上两侧大楼导致的“高楼风”,如果天气预报四五级风,那么站在岗台上就得有六七级风。要是风再大点,岗台上根本站不住,张越每次都得用很大力气跟风去抗衡。去年因为风太大,路边的铁质标语牌就被吹了下来,然后把正在路边纠违的张越整个裹了起来,最后还是同事和路过的市民帮忙,才把标语牌从他身上弄下来。
交口位于滨江道繁华区域,周边人流车流不断,路口交警的工作压力也很大。他们不仅要指挥交通,还要不断纠正过往市民的交通违法。“其实不少人都是习惯性地看到路口没车就横穿,这时就需要交警不停地吹哨、喊话,提示他们‘退回到人行道’、‘不要横穿马路’等,要是赶上有风,这一上午不仅嗓子喊哑了,还会灌一肚子的冷风,非常难受。”
“说实话,人都是有惰性的,平常人都是能不动就不动,但是一到冬天,我们恨不得在岗台上多动动,因为不动更冷,多走走还能暖和点儿。”休息时间结束了,张越再次回到他坚守的岗台上。虽然裸露在外的脸被迎面吹来的寒风冻得通红,但他依然在寒风中打着标准的手势,用挺拔的站姿指挥着交通,保障路口交通顺畅。
电子设备都冻“掉线”
12时许,气温较早晨有所回升,在南京路与河北路交口看到了正在执勤站岗的青年交警于东方和刘雨枫。虽然是刚加入南京河北示范岗“战队”两个月的新警,但刘雨枫在寒风中指挥手势却非常标准,指引往来车辆通行。由于紧邻高层建筑,因此体感风大气温低,在“风口”的作用下,刘雨枫所穿的荧光黄风雨衣帽子被风鼓起紧紧的贴在后脑上,当强风从背后吹过的时候,即使用力绷着劲,但身体还是不由自主的向前倾斜。“这个岗温度比那边温度低多了,几乎就是冬天和秋天的差距。”于东方扬起手向小白楼方向指了一下说。
刘雨枫执勤所戴的棉帽,可以护住头部和腮部,但是鼻和嘴部全部都露在冷空气中,冻得他鼻涕直流,而一旁的于东方虽然脸冻得通红,却没有这种现象。“四年前我刚来时,也这样流个不停,现在可能适应了。”于东方说。这时鼓起勇气摘掉口罩后,几秒钟的时间,就在寒冷的刺激下流出眼泪,鼻子也分外酸涩。
“交通流量正常。”听到指令后,于东方正准备拿起手持电台回答,结果发现低温状态下,电台也有点小故障。他笑着说:“天气冷,电台、手机出现卡顿、严重掉电都是常见的状况,我腿上棉裤里面还套着秋裤和保暖裤,不到一个小时候就全冻透,头、脸、手都是僵硬的,更何况这点设备还没有‘御寒’措施呢。”
不仅仅是他们,28日7时左右,在本市很多道路上都能看到交警和辅警不惧严寒、认真值守的身影,正是那抹“荧光黄”温暖了市民被冰冻的心,保障他们出行的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