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是一个很有警察情结的人,一心想成为一名人民警察。可是,1973 年青海财经学校毕业后,未能如愿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而是来到了青海省海西州柴运司三队成为了一名会计。但父亲依然“不安本分”,心里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警察梦。1975年海西州公安系统扩招警察,父亲终于如愿以偿的成为了海西州公安局预审科的一名普通民警。从此,不仅父亲的警察梦得以实现,也开启我的警察梦。
1981年的冬天, 我出生在青海省海西州公安局家属院内。在警察大院里长大的我,从小就对警察这一职业有着和父亲一样的特殊的情感。做警察的父亲在我面前从来不苟言笑,从小到大我对他还是有种敬畏,到现在我们之间也没有太多的交流,但父亲一直是我的榜样。
父亲工作起来一丝不苟,严肃而认真,对待群众和工作对象热情、耐心。那时候的住宿条件很不方便,父亲经常会让外地来德令哈办事的群众住到我们家,也会有父亲当知青时认识的牧区老乡来德令哈看病住到家里。家里成了小旅店,妈妈也不会生气,我小时候觉得也很热闹。
父亲是个多面手。那时,公安装备条件很差,一辆三轮摩托车是最好的交通工具,一部程控电话就是最好的通讯工具,东西坏了经常无人维修,严重影响工作,父亲就自学修理,在单位跑东跑西,什么都去干、什么都去摸索。
那时,家里的条件很差,父亲惦记着在看守所门前种菜的孤寡老人冯爷爷,逢年过节经常会去看望和接济老人。直到冯爷爷去世前,父亲还时不时的在接济老人的生活。
父亲对待群众对待工作永远都饱含热情,严肃而认真。而我就是被他的警服,被他的形象和做人、做事的风格深深吸引,由衷的崇拜!我认为警察就是父亲,父亲就是警察,小时候每次在小朋友面前,我都自豪地说:“我爸爸是警察!”上小学时,老师让大家写“我的理想” 时,我在作业本上写下,“我想我长大了,要和爸爸一样,当一名警察, 抓坏人!”
我不明白爸爸为什么那么忙,经常不在家,回家匆忙吃完饭,就和同事开着军绿色的三轮摩托车匆匆离去,半夜随着门口的狗叫声回家。我总是在盼望着父亲回家,惦记着院子里的狗会大声的叫起来,因为我知道那是父亲回来的信号。
那时德令哈的风很大,我们居住的大院很空旷,伴随着风声,父亲总是很晚回家,偶尔在家也会半夜被同事敲门叫走。在儿时的记忆中父亲很忙,在我没有当警察之前,我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那么忙,经常见不到父亲,怪父亲不能陪伴自己。
入警后,才知道父亲有这么多的事情要做,把时间精力献给了工作,把思念家人的情绪化作了工作的热情。父亲从事公安工作,热爱公安工作,我深受父亲的影响,希望长大以后可以向父亲一样,爱民助民,惩奸除恶。
中学毕业后,我毅然选择了警察院校,想和父亲一样成为一名人民警察。2004 年,我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怀揣着对公安工作的向往,来到了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公安局参加了公安工作。
新参警的我对工作不熟悉,加之自己分配的岗位是在海拔4600 多米的派出所,工作环境极为恶劣。派出所没有电、没有公路、用水要到一公里以外的水源地去挑水,每次由县城往返派出所,需要5小时的坐车加骑马加徒步的组合才能到达。
工作环境恶劣,语言不通,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令我产生了极度逆反的心理。每天工作情绪不高,甚至想到辞职。单位领导了解情况后,打电话告诉了我父亲,父亲给我打来电话并告诉我:“没有担当、吃不了苦、受不了罪,你就不配干警察。”电话随即挂断了。听着电话挂断的声音,委屈的眼泪流了下来,原以为父亲会怜惜我,会安慰我,会帮助我,没想到却得到一顿训斥。但是这些话却重重地敲醒了我,让我明白了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肩负的责任。
就这样,听了父亲的训导,在领导的帮助下,我在西藏一干就是十一年。在这十一年中,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我总是想起父亲做人做事的风格和教诲,始终做到有担当、不怕苦、不怕累。
2015年底,我通过遴选,正式调入西宁市公安局城中公安分局,成为了一名治安民警。可父亲似乎并不为我调回他们身边工作而高兴。我回到西宁后,他总是板着脸,也不和我多说话,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工作怎么样了?”我也是敷衍一句,“还行”。直到有一天,我加班到深夜回到家中,发现父亲还没有睡,父亲问我今晚又加班了吗?我说,是,并随便多说了几句,关于当天执勤的情况。我突然发现他很有兴致,问长问短,开始“指导”起了我的工作。虽然很晚了,那一夜我和父亲聊得很久,也很开心。我知道了,父亲 2008 年退休以来似乎心里有了失落感,因为他离开了自己工作了三十多年的公安工作岗位,脱下了穿了三十多年从不离身的警服。
从这以后,我回到家里经常就会说说执勤、巡逻中遇到的一些小故事,或者是一些工作方法技巧向他进行请教,我俩经常会讨论业务问题。有一天,我看到父亲找出了珍藏多年的红皮工作日记本,拿出来一页一页的翻看。父亲说,“你看看这是以前我干刑警时,记录的工作日志。”
我看到泛黄的纸张上,父亲工整的记着每日工作内容,并清楚标记出完成事项和未完成事项,及一些案件的侦破思路,内容很是工整。他给我说,“我也给你准备了一个本子,你每天把工作的内容和我一样记录想来,工作起来很方便。”
我接过父亲给我的笔记本,心中不得不佩服父亲这一辈老警察对公安工作的认真态度,也体会到父亲他们老一辈公安民警工作的艰辛和不易,身揣一个小本子和一支笔,就成为了一名侦查员的全部家当,就在这样的条件下,也没有对工作丝毫怠慢。
在治安大队工作期间,各类安保执勤、维稳任务繁重,常常是正在开展执勤巡逻任务时,就会接到下一个任务或者工作命令,任务结束后匆忙吃饭,片刻休息后就会进入新的工作任务,但这种忙碌却带给了我无数的快乐。
还记得2016 年清真食品节的执勤任务,这也是我调回西宁工作以来参加的首个大型执勤任务。那一年展商很多,领导认真部署一遍又一遍的强调执勤工作的重要性,严防出现任何问题。我深感执行任务的重要性,不敢有半点思想上的松懈,带着巡逻队员一遍又一遍的在展览大厅里巡逻,检查和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就在我们巡逻到外国展商区域时,有一外国展商突然晕倒,当时围观的人很多,我们及时疏散人群,留出安全通道,并保持良好的通风便于急救,同时我们对晕倒的参展商及时采取了急救措施,并安排队员迅速前往医疗急救点联系医务人员,医务人员到达后,我们配合医生将参展商抬上担架送上了急救车。看着远去的急救车,我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继续列队开始巡逻,就在继续巡逻至外国参展商区域时,突然听到了阵阵鼓掌声,回头看到是参展的外国展商和部分本地群众在向我们鼓掌。那一刻,一天的忙碌和疲惫感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心里满满的使命感和荣誉感,我时刻都不会忘记服务人民让人民群众满意就是衡量我们公安工作的一把尺子,群众的认可和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动力和源泉。
2017年的元宵节花灯执勤,我打电话告诉父亲当晚上在大十字人员最密集的位置,持枪武装巡逻,回家会很晚。父亲只说了一句,衣服穿厚,注意安全。晚上执勤任务开始后。人越来越多,我带领着队员在路面开展着巡逻工作。无意中我在人群中发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父亲在人群中看了我几眼后匆忙离去,他知道我武装巡逻,一定是想看看我巡逻时的威武样子,看看儿子身上他年轻时的警察身影,可又不愿意打扰我的工作。那一刻,我知道父亲在看着我工作,是关心也是监督。我握枪的手更紧了,步伐更加平稳,缓缓地巡逻在川流不息的人群中。
2017年,在安保任务中工作突出荣获三等功,我第一时间就想到将这份荣誉告诉父亲,我也能够想到回家告诉父亲时的喜悦表情,果然我拿着奖章和证书回到家里,父亲戴上眼镜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让我惊奇的是,他竟拿出了一个精致的木盒子,打开一看全都是我参加工作以来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些证书放到哪去了,原来是父亲帮我收好了,他小心翼翼把奖章和荣誉证书放进了木盒子里,对我说:“你自己的荣誉自己都不珍惜,到处乱放,我给你收好了。我要告诉你的是,不要天天讲自己工资收入,也不要羡慕别人的高收入。这些东西才是你最大的财富,才是你做为警察的最高荣耀,也是党和群众对你工作的认可,你要继续努力。”
2018 年初,西宁市公安机关配发了新款警务通手机,我拿回家向父亲炫耀着功能强大的警务系统。父亲听得很起劲,惊讶地看着我手中的新款警务通手机,先是听后是问。我滔滔不绝讲述手机的功能,突然听不到他说话了,我就问爸你怎么了?父亲感叹道:“你们的时代太好了。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是一年比一年好了,公安工作也是一年比一年好了,警务装备也是越来越高科技了。想当年我干公安工作那会哪敢想这些啊!”然后,他就说起了当年他和同事们出门办案,近的骑自行车,稍远开三轮摩托车,出远门在路边拦货车一路打车去,巡逻办案中全凭一双眼睛甄别嫌疑人员,条件太差了,现如今太好了,遇上好时代了一年会比一年好。听了父亲的话,我心中感叹时代的进步,国家强盛、科技的迅猛发展对我们公安工作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今年父亲已经72岁了,如今他最享受和最开心的事就是逗他的小孙子——我两岁的儿子嘟嘟。父亲最喜欢给孩子买的玩具就是警车。父亲经常带着孩子看着墙上我和父亲穿警服的全家福,告诉孩子爷爷和爸爸都是警察。儿子出门看到警车就会说:“这是爸爸的车。”问儿子将来要干什么,孩子就会回答“警察”。逗得全家哈哈大笑。这也许是父亲想要的最满意的答案。在我和父亲的心里,希望我的孩子还有孩子的孩子都能成为一名人民警察,让我们的警察世家代代延续。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就要求我们新时代的人民警察要继承老一辈人民警察不怕艰苦的奋斗精神,对党忠诚,服从党的指挥,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向党组织靠拢,把党的政治纪律牢记在心。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成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践行入警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