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室”不对外营业,有人在此整形被送医抢救
一境内外勾结的假药走私团伙被浙江义乌警方打掉
从境外非法走私未经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的医疗美容药品,在全国各地进行多级分销,诱引爱美女性在所谓的“工作室”内违规注射,险些造成不可挽回的人员伤亡……12月26日,记者从浙江义乌警方获悉,他们成功破获一起由公安部督办的特大跨境假药销售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8人,相关美容产品50余种、6000余盒,涉案价值近亿元。
今年3月,义乌警方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一家小型的美容美甲店在违规销售、使用肉毒毒素类的假药。经查,这家美容美甲店的两名主要负责人,通过不法途径从义乌一名供货商手中,购入多款上述假药,用于日常医疗美容。
这名供货商姓王,主营的一家“美容工作室”进入了办案民警的视野。这家“工作室”未在相关部门登记注册,且不对外营业,客户均由熟人介绍而来。
“这家‘工作室’在义乌小有名气,主要为一些爱美女性违规注射玻尿酸、肉毒毒素等,现场不仅卫生条件堪忧,从业人员也可谓是专业‘零基础’。”办案民警告诉记者,曾有一名女子想要变成瓜子脸、瘦一瘦自己的咬肌,注射了“工作室”的肉毒素后,因为注射剂量、个人体质等问题,出现了体内呼吸肌衰竭等症状,送到医院抢救数日才脱离生命危险。
警方很快取缔了这家“工作室”,并当场查获各类违法美容产品达10余种、数百盒。
据王某交代,他与上级供货商主要是通过“飞行模式”进行交易的,即双方互不相识、互不见面,仅通过微信、QQ等社交软件进行沟通、交易。
义乌警方针对互联网犯罪特点,不断扩大侦查范围,对王某的资金、物流等信息进行综合研判后,一个辐射全国、涉案巨大的销售网络浮出水面,在背后操控这张网的,是供货商张某。
据了解,张某曾在某美容整形学校接受过培训,后发现从事项目实操有风险,容易产生纠纷,便很快转投产品分销。2017年起,张某主要在东北进行活动,通过境外走私,利用微信等途经,将美容假药分销至全国各地。
截至张某到案前,义乌警方共查获相关犯罪线索1000余条,并在张某住所内查获相关美容产品50余种、5000余盒,涉案价值近亿元。
“至此,国内的一条特大假药销售链条可以说被清剿了,摆在眼前的是真正的境外供货商究竟在哪里?”办案民警说,通过数月的缜密侦查,义乌警方奔赴广东、吉林、北京等7个省市搜集线索,利用大数据分析,最终锁定了韩国供货商权某。
“境外供货商非常狡猾,他们往往不会直接将假药走私到国内,经常利用第三国、第四国进行周转,资金流动也有多个中间平台,目前均已被查清。”办案民警表示。目前,28名犯罪嫌疑人均已被义乌警方采取强制措施,并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