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可以“预约+上门 ”办证,这服务也太贴心了

2018-12-26 19:43  来源:青海日报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民警为群众讲解自助签注机操作使用方法。

  民警为群众介绍“微警务”。

  民警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

  民警深入中小学开展法律知识宣讲。

  “真是太感谢你们了,要不是你们,我这‘黑户’都不知道要当到什么时候。”前不久,家住青海省西宁市祁连路西社区的张先生将一面写有“真心为民办事,倾心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城北分局祁连路派出所民警的手中,感谢该所的热心帮助,解决了他长达30年的“黑户”难题。这样的场景只是西宁市公安局城北公安分局亲民、爱民、便民的一个缩影。

  “一切为了人民,为了人民的一切”。近年来,西宁市城北公安分局坚持以人民公安为人民,群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立足工作实际,坚持从点滴做起,从细节入手,拓宽措施渠道思路,创新服务便民模式,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积极回应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需求,赢得了辖区群众的支持和肯定。

  “微警务”指尖服务访民情解民忧

  “祝警官,我女儿的身份证今天找到了,昨天办的那个可不可以不要再办了呀?”“没有问题呀,我马上就帮你取消了。”

  “陈警官,我家楼上三天两头打架,你能不能过来看看呀?家里老头子心脏不好,实在是受不了。”“好的,李大妈,我们马上就过来。”

  这样贴心、便捷的服务在西宁市城北公安分局的各个派出所建立的微信群里比比皆是。

  面对传统社区警务面临的难进门、难熟悉、难沟通的三大难题,小桥大街派出所创建“守望相助”微信警务室,并按照“一片区一群”,每个微信群都有一个网格民警,每个微信群邀请1名办事处、司法、社区部门工作人员的思路,共搭建小桥大街片区、毛胜寺片区、新海桥片区、建设巷片区4个片区警务微信群。辖区群众只要扫一扫属于自己片区的二维码,就可以加入微聊。网格民警随时发布打击违法犯罪动态,普及法律知识,宣传防范措施及便民服务举措,并经常在群里与居民开展沟通交流,呼吁街坊邻居“邻里安全提醒一声、遇到疑点过问一声、发现问题报告一声”,第一时间掌握辖区治安新情况新问题,有效建立起了“警民联动”机制,逐步形成居民相互提醒、相互照应、相互支持、共同管理、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

  “林警官,孩子已经安全到家了,谢谢你们啦,你们辛苦了,这大冷的天,水也没喝一口!”“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孩子没事就好!”按照“一校一群”的要求,小桥派出所管区民警牵头组建了20个警务微信群,将辖区2所中学、2所小学、16家幼儿园主管校园安全的副校长、教务人员、安保人员全部加入微信群。制定“护校安园”微信警务室管理运行办法和警、校联动机制,派出所重点发布针对中小学校校园安全管理、师生校内外安全以及毒品教育、法制教育等方面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指南;学校及时通报校园内部的安全事件、治安隐患、矛盾纠纷等,形成信息共享、警校联动,矛盾纠纷联处、校园治安联防的“护校安园”新机制,着力营造安全温馨舒心的校园环境。

  “不听、不信、不转账、不汇款是防范电信诈骗最好的方法,如有疑问可直接拨打‘110’或到相关单位进行咨询”。警力有限、民力无穷。围绕辖区三田商场、小桥商贸城等5家商贸市场、2300余户固定商户、200余户流动商户,搭建“客商e家”微信警务室,组建5个警务微信群,按照“一群一商场”的思路,把所属商户全部组成微信群友,及时获取商场内部客流、物流情况及内部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线索等安全风险点,及时发布防拥挤、防踩踏及防火、防盗、防电信诈骗等安全防范知识,引导商户安全生产、诚信经营。

  手指一动,警事立知。针对各类微信群目标群体不同制定相应的工作策略,切实发挥出各类信息员“瞭望哨”、“摄像头”、“顺风耳”的作用,实现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提升,全力服务实战。

  “预约+上门 ”贴心服务顺民意得民心

  “喂,您好,我和丈夫都是郭家塔村村民,平时在西安打工,身份证到期却难以抽出时间更换,这次回家探亲急着赶车,能不能帮忙中午1点来办理身份证?”

  “好的,我们现在提供预约服务,中午会在户籍室等候,你们来所时能一次性办结”。

  中午1点,电话里预约的夫妇两人赶到朝阳派出所,民警忽志萍采集了照片,为他俩办理身份证到期换领手续,办理完成后夫妇二人高兴地说:“原来中午也可以办业务,咱们得为这户籍民警提供的便捷服务,真诚地点个赞啊。”

  为方便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卧床病人、在校学生和与公安机关的作息时间存在冲突的办事群众,城北公安分局结合窗口工作实际,采取弹性工作法,实行AB岗制度,拓展工作时间,落实节假日预约、午间延时服务工作机制,对在工作日内无法办结又急需办理的户籍业务和急需用证等部分群众开通“绿色通道”,提供预约服务,切实解决“上班族”“学生族”“打工族”办证难问题。同时,针对辖区老弱病残及不方便办理业务的群众,开展“上门”服务,户籍民警通过事先预约,采取主动上门的方式为群众办理相关证件。

  集中受理服务打造惠民窗口。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壮大,外来人口数量集聚增加,居住证需求量日趋增大的态势,突破思维定式,首创居住证集中受理岗制度,通过“一所一个受理岗”的原则,将原43个社区民警承担的43个居住证办理“流动点”组合成8个派出所8个集中受理岗,打破以往民警走乡入户坐不了班,群众来来回回找不到人的“两难”局面,通过民警“坐着等”实现了让群众的“不再等”。

  微笑服务打造亲民窗口。坚持规范户籍民警一举一动,从行为美、语言美、交际美、仪容仪表美等各个方面规范户籍窗口民警行为仪礼,通过“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次交流,一次服务,一声再见”,保证咨询一次讲清,材料一次收清,内容一次审清,手续一次办清,避免群众多走路,多费事。真正“以礼服人”,做群众困难的帮助人、问题的解决人、平日的贴心人,用热情周到的服务,让窗口服务更温暖。

  “深蓝帮办员” 便民服务听民声暖民心

  “您好,我是三其派出所教导员童延廷,这位是西钢新村这片辖区的社区民警刘振双,近期我们在这个小区走访登记‘一标三实'及外来人口时,听咱们小区一些群众说你们的户口还没有落到这套房子上,今天我们就专门过来了解一下情况……”

  “啊,快进屋、快进屋,警察同志,你们亲自上门登记太好了,我们老两口年纪大了,出门行动也不利索,你们来帮我办落户,真是太好了。”

  眼前这一幕发生在西宁市城北区三其派出所辖区一小区居民家中,刘振双在开展基层基础工作中了解发现,辖区居民李荣昌夫妻,于2008年购房,因原房主一直没有将户口迁出,至今已近十年,导致李荣昌夫妻无法落户,其间李荣昌夫妻也曾找过原房主将户口迁出事宜,未得到明确回复。李某因心脏病做过手术,加上年龄大,行动不便,落户问题也就一直拖着。在得知这一情况后,童延廷和刘振双一起到李荣昌夫妻家中调查核实、走访社区,经刘振双多次做工作后原房主才同意将户口迁出。随后几日在三其所领导、社区民警、户籍民警共同努力下,补全手续为老两口落了户口,从上门了解情况到办完落户手续不到一个星期,解决了老两口心中多年的“疙瘩”。

  “既然身处深蓝从警路,就要把帮助百姓办事、时刻为民服务作为基本目标,城北分局推出的深蓝帮办员制度是我们民警的心声,是对老百姓期盼的最好回应”。刘振双这样说。

  “深蓝帮办员”制度是2018年城北公安分局,细化便民服务措施,实现群众办事最多跑一趟工作目标而大力推行的一项便民服务措施,通过社区民警、村警走家入户机会,发现群众急办、待办、不便亲自申办事项,由民警和村警对群众办理愿望、申办事项帮助办理,让民警做人民群众的办事员、贴心人,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感受公安机关的惠民措施,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总要求。

  “下一步,我们分局将紧紧围绕'一优两高'战略部署,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立足辖区实际强化警务智能建设,全力提升为民服务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进警民关系,用心用情用力把公安工作做到群众的心坎上。”西宁市城北公安分局局长马玉说。

最新通报!嫌疑人劫持公交动机查明,检察机关 ...

司机被刺伤后打开车门让所有乘客下车,目前公交部门已经启动紧急预案,正全力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死刑!维持原判!陈建湘故意杀人案二审宣判!

对陈建湘的死刑判决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你办的其实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体现的是法律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