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他是谁?竟然能通过车辆的引擎声判断出车辆的类型

2018-12-26 19:42  来源:青海法制报微信公号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36年,张德福扎根一线,从事交通管理工作,从青海省海东市循化交通监理站的一名实习生逐渐成长为统筹信息、上情下达的青海省交警总队指挥中心主任。

  投入工作

  1980年9月,张德福进入青海省交通学校(现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攻读交通监理专业。张德福向记者坦诚:“我当初想选择财经、会计等当时的‘香饽饽’专业,但最终在亲戚的推荐下选择了交通监理专业。”

  1982年9月,张德福从学校毕业后分配到青海省海东市循化交通监理站工作。由于专业对口,所以刚到单位的张德福虽然还在实习期,但却能很快地掌握业务技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也更加感知自己职责的重要性,明白交通管理工作不简单,更不轻松。

  “当时,我所在的循化交通监理站,归省交通厅下属的交通监理处管理,那时的工作分得不像现在这么详细,我们每天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的工作,包括日常交通管理、事故处理、交通安全宣传、车辆登记、收取养路费等。其中,登记过往车辆的作用是利于严查超高超限、超员超载、肇事逃逸等交通违法行为。”张德福清楚地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的情景。

  侦破案件

  1993年,张德福调到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县交警大队(现为平安区交警大队),从事的依旧是交管工作。

  “那时,科技信息化水平比较低,没有监控等可借助的技术设备,处理交通事故、侦办肇事逃逸案件,多是凭借个人经验。”张德福对当时简陋的工作条件依然记忆犹新。他曾经参与侦破过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因事故发生在深夜,路上的车流量不大,驾驶人肇事后就逃逸了,肇事车也未进行车辆登记,这无疑加大了案件的侦破难度。

  长时间工作经验的累计,让张德福和同事们练就了一项特别技能——通过车辆的引擎声就可以判断出车辆的类型。凭借这项技能,张德福和同事根据线索提供的引擎声,分析出了肇事车的类型,再根据未登记这一线索,确定了案件侦查方向。最终根据事故现场遗留的碎片痕迹等线索锁定了肇事车及肇事驾驶人,张德福和同事用了4个小时就将案件侦破了。

  张德福告诉记者,尽管当时平安县交警大队科技信息化程度比较低,但对案件侦破大家都很用心,再加上不断积累的经验,一般情况下案件侦破并不是太困难。

  “后来,随着办公‘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效率有了大幅提高;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更加规范,在处理交通事故时,不仅需要画出事故现场图、整理相关笔录,还要及时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说起工作中的变化,张德福都能一一道来。

  2001年,张德福调到省交警总队高速公路支队工作,虽说同在一个系统,但具体的工作却有很大不同,为此,他不断学习高速公路事故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相关法律知识等,便于快速融入新的工作岗位。

  喜人变化

  2014年4月,张德福到省交警总队担任指挥中心主任一职,及时发布路况、天气、交通事故等各类信息成为他的主要工作。虽然不再处理交通事故,但他仍在为交管事业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代在发展,科技也在不断进步,群众获取信息更加快捷、方便,同时也凸显出了新的问题,如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交管部门还没了解到相关情况,甚至都没有接到报警,但网上已经出现了关于事故的一些消息,有时甚至会引起群众的恐慌。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加强信息公开及执法公信力,更应接受群众监督。群众监督可以倒逼交警尽快深入调查情况,将事件的真相还原;信息公开、执法公信力又能及时正确引导舆论,改善执法环境。”张德福道出了对如今工作的看法。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张德福在交管岗位一干就是36年,这36年里他感受着机构改革、工作设备、执法环境等的不断变化,从“初出茅庐”的实习生逐渐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部门主任,稚嫩的脸庞逐渐镌刻了岁月的磨砺,但始终不变的是他投身交管事业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