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初体验
1997年,在我大学毕业的那年,通过公务员招考,非常荣幸地考取了当时的天津市劳动教养管理局。7月3日,是我终生难忘的日子,我被分配到大苏庄劳教所,来接我的是政办室的刘主任,汽车渐渐驶出了市区,繁华与喧嚣被甩在了身后,人烟越来越稀少,环境越来越荒凉,一片片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采油的“磕头机”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苏庄劳教所一大队。这里的景象和我的想象完全不同,孤零零的一个大院子,经过重新整修的平房,围墙老旧,碱化严重,四周都是绿油油的庄稼和野草,简直是与世隔绝。这就是我将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吗?心中五味杂陈,不知道将来何去何从。



大苏庄地处大港区最南端,距离市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受当时条件限制,每周往天津市区发两次班车。这里的地下水含氟量高,味道咸涩,水中含着天然气,闻起来有一股臭味,不适合饮用,只能作生活用水。饮用水要到30公里以外的大港油田去拉。在大队领导的悉心指导下,我从“教育、感化、挽救”的工作方针学起,向师傅学,向书本学,抓住一切可以学习的机会,坚持依法、严格、文明、科学管理,深入到三大现场,掌握劳教人员的日常行为表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由于工作态度积极,当年还获得了市劳教局的嘉奖。
接受新挑战
2003年春,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袭击了大半个中国。为了避免疫情的传播和扩散,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场所全部实行封闭隔离。我主动报名参加了第一批的封闭隔离,每天带领劳教人员清整卫生环境、消毒、量体温,开展正常的学习和文体活动,增加户外活动量,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我离开单位的时候已是三周以后。妻子在本系统女所一线工作,工作的节奏也是如此,根本无法照顾年幼的孩子,全部托付给了远在蓟县的老人,想起这些我总是觉得对老人孩子亏欠太多太多。

2007年,所政设施进行全面升级改造,我所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机关办公楼、警卫接见楼、劳教宿舍楼、劳教人员餐厅楼拔地而起,四栋楼房安装了环保节能的地源热泵中央空调系统,结束了烧煤锅炉取暖的历史。期间因工作需要,我的工作岗位也进行了调整,调到所办公室。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我快速转换工作角色,刻苦钻研办公室的业务,增强服务意识,热情做好服务工作。由于部门人员较少,经常加班加点,有时为了赶进度,通宵达旦,保证了任务的圆满完成。十几年来,撰写调研文章、总结计划、信息简报、起草文件、领导发言稿件不计其数。由于工作勤奋尽责,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认可,2012年我走上了中层领导的岗位,肩上的担子和责任也更重了。

走进新时代
2013年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对劳动教养制度进行改革,2014年经上级批准,我所正式更名为天津市港南强制隔离戒毒所。我们坚决贯彻执行上级党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应对职能转变、任务转型和管理对象的改变,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理念,做好戒毒人员教育矫治工作。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由于岗位交流,今年初我到政治处工作,又一次面对工作内容的变化,我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团结部门工作人员,将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制定学习计划,开展学习培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加强支部建设,狠抓“三会一课”,达到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加强民警队伍管理,从严治警,政治建警,为做好中心工作提供良好的组织保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代、新使命、新征程,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忠诚履职,勤勉尽责,担当作为,为场所的科学发展、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