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天津西青监狱“南窑人”40年奋斗绘就美好蓝图

2018-12-26 16:33  来源:天津市司法局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说起监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高耸坚固的狱墙,庄严肃穆的大门,是人们对监狱的固有印象。西青监狱作为功能性监狱,在改革开放浪潮汹涌澎湃的40年中,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坑塘、盐碱、矮房、泥路被称为“大车店”

  天津市西青监狱曾经是杨柳青监狱的一部分,1995年更名为西青监狱,因为这曾经是一座砖窑厂,监狱的老同志都习惯性称呼这里为“南窑”,也喜欢称呼自己为“南窑人”。

  1988年1月,曾经烧砖的窑地建立第四劳改支队。就近取土,形成坑塘遍布,土地贫瘠,泛着白茫茫的盐碱,院内杂草丛生,芦苇围着水面,几排破旧的红砖平房,低矮墙头单铁丝网。地势低洼不平,没有一条像样的路,这也是“南窑”最初的容颜。

 
 
 

  那时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自力更生”的原则,垦荒种菜、治坑养鱼,改造着这里的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就这样,一砖一瓦,“南窑人”用汗水和努力堆砌出监狱的不断发展。

  “这是什么地方?像个大车店。”这是1995年时任司法部副部长张秀夫在西青监狱讲的第一句话,说的我们脸上直发烧。那时候改革开放已经近二十年,监狱这“最后一公里”走的还比较缓慢。当时,警察办公、罪犯监舍还都是低矮的小平房,冬季供暖只有自制的炉子,点炉子是当时警察的看家技能。冬天一上班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点煤坯炉子,一天工作一身灰。夏天蚊子成团,老鼠遍地跑,不时还有刺猬和蛇出没。一下雨,我们会摆上一串大砖头,大家踩着砖头蹦着到监区中队上班;雨鞋成了干部的必备用品,穿雨鞋扛自行车也是只有那时才能看到的画面。

  奋发图强搞建设锲而不舍搞绿化

  西青监狱最初的状况是监舍不牢,道路不畅,通讯不灵,在系统中属于欠发达单位。为了改变这种情况,监狱党委开始调研规划、落地实施建设与绿化美化工作,行政区西移,向南扩大封闭监管区,针对功能型监狱发展需要,提出一系列发展设想,努力搞好环境绿化、美化、亮化、硬化,聚焦着力涵养监狱文化,并沿着这个蓝图一路走下去。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一颗雄心能叫监狱披绿装。当时资金严重不足,监狱人也不知道怎么绿化,但懂得种庄稼、种菜的办法与技巧。监狱买来绿化草籽,开始在院子里试种草坪。不出芽,苦苦求索学会了使用塑料薄膜。一年嫩、二年绿,三年板结、四年枯黄,枯了补、死了种,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硬是在监管区内种出了草坪足球场。场院绿起来了,吸引了成群的喜鹊在草地上吃着草籽、欢快地嬉戏。老场院根本就没有土生土长的树木,栽树也就成了监狱人当时的攻坚难题。优选品种,挖大树穴,换新土壤,拔死树、治病树,在监狱二门两侧种活了十几棵大塔松,像庄严的卫士一样伫立在门口,时刻在说明着“院里能种活树”,种活的是信心和希望,种出来的是绿色。

“一区一品”打造花园式监区
 
“一区一品”打造花园式监区

  条件渐渐好起来,绿化美化走上了监狱建设的快车道。监狱加大投入,引入社会化管理,重新对监狱绿化进行科学的景观式规划建设。掘地三尺,更换盐碱化土壤,“一区一品”监区景观亮点各具特色,建设了全新的绿化带,建成塑胶绿地足球场。监狱现有绿化美化面积5万平米,其中草坪2万余平米,植树400余株,栽种各类花草5000余株,种绿蓠4000余延米。社会托管,专业人员进行了种植养护,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再加上修建了圆融湖和如意湖两个景观点,绿草、鲜花,小桥、流水,假山、凉亭,鱼翔浅底、倒影成画,西青监狱已经建成“花园般”的全域景观,绘成了新时代监狱的五颜六色,也打造了环境改造人的高端平台。

 

  经过多年基础设施建设,西青监狱设施不断完备,功能不断完善,监狱安防水平,警察办公环境,也在不断地提升;实现了黄土不见天,垃圾不落地,水面不黑污;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被市政府授予“市级绿化先进单位”。目前,西青监狱“十三五”改扩建项目已经开始推进,一座美丽新家园的图景已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改革开放40年,是西青监狱人奋斗的40年。我们唯有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奋斗成果,努力工作,坚守底线安全,奋力推进“五大改造”新格局,才能实现监狱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新通报!嫌疑人劫持公交动机查明,检察机关 ...

司机被刺伤后打开车门让所有乘客下车,目前公交部门已经启动紧急预案,正全力配合公安机关进行调查处理。

死刑!维持原判!陈建湘故意杀人案二审宣判!

对陈建湘的死刑判决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你办的其实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这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它体现的是法律人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