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毕文明:一年365天,他340天在路上
12月24日,毕文明就要退休了,不知不觉间,他在交警岗位上已经25个年头了。25年来,先后多次被晋城市公安局和市交警支队表彰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2011年被山西省劳动竞赛委员会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2016年被市政府表彰为先进个人。
一年365天,他340天在路上
毕文明有一个习惯,他一年365天几乎每天都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就是星期天和节假日,他也坚持到队里看一看,到路上转一转,拿他的话说:看了以后心里才踏实。
他的“看”和“转”,并不是一种悠闲的散步,而是一种“检阅”。他要看一看路上有没有突发情况需要就地解决,队里有没有需要他做的事情好顺便帮些忙。在他的心里,大队就是他的家,马路就是他的舞台。
人常说,懒惰的人总觉得没活干,勤劳的人满眼都是活。毕文明就是那个勤劳的人。他除了完成执勤任务外,还给自己定了新目标,主动找活干。
自1996年担任大队秩序中队中队长以来,毕文明每年都要对市区主干道路交通流量及增长情况进行一次调查;每年都要对辖区所有路口的交通渠化情况向大队提出合理化意见;每年都要参与制定大队辖区交通秩序管理工作方案;每年都要走访300多个群众,收集200多条意见和建议……这是他多年的工作习惯。有人对他的工作时间做了个统计:一年365天,他在路上的时间超过340天,小事从来不请假。
民警们称他是“活地图”
市交警一大队管辖着市区红河星街以南黄华街(含)以东,城区政府所辖范围内的街道、胡同、里巷、公共停车场等100公里的道路。泽州路、凤台街、文昌街、中原街、太行路、建设路等主干道路交通流量累计每天达16万辆次。市委、市政府和市直主要的行政、事业单位,泽州会堂、体育场、文体宫等主要的文体会所,金辇酒店、晋城大酒店等十家主要的宾馆酒店,晋城南高速出入口都位于其中,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各种重大活动的中心。
在交警一大队辖区范围内,如果你想了解哪条道路的交通流量大?那个路口高峰期易堵车?哪条路段下雪天车轮容易打滑?哪条路需要添加什么设施?总之,只要是跟路有关的事情,你都可以从毕文明那里找到答案,民警们称他是大队的“活地图”,他对全市的道路交通状况了如指掌。
每年,大队大小勤务保卫任务都在100次以上,每次任务他都参与制定工作方案,有许多方案都出自他一人之手。今年12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检查期间,当时毕文明因腰间盘突出在市医院接受治疗。他接到大队通知后,二话没说,就让家属把他扶到队里,在办公室一坐就是4个多小时,直至把勤务保卫方案制定好。
一个有情的人还是一个无情的人
他从小在农村长大,甚至农民挣钱的不易。在执勤中,他经常遇到农民进城办年货时钱被扒走的事情,这时,面对身无分文的农民,他会主动送上100元、200元、1000元进行安抚。25年来,经他帮助的人超过300人。
2017年冬天,沁水农民王喜凤到晋城购物,身上带了3000元钱,在步行街买东西,被小偷悉数偷去。她一路哭着去康乐社区找自己的亲戚借钱回家。走到地税岗时,正在执勤的毕文明发现了穿梭在车流中的王喜凤,十分危险。毕文明走过去一边把她往人行道上引,一边问她有什么伤心事。得知王女士把一年的血汗钱丢了后,他毫不犹豫的掏出身上的600元钱塞到王女士手中,并把她送上了驶往沁水的客车。
实际上,毕文明家的经济状况也不是很好。以前民警收入都不高,再加上他经常仗义相助,家里的生活就更加紧张。为了这些,妻子没少跟他生气,有一次他干脆搬到队里住了半个月。时间长了,妻子慢慢也理解了他:“没办法,他是一个心肠软的人,看着谁都心疼,唯有对自己太苛刻。这不,十年前的一套便装,至今还穿着。”
可他老家的弟弟和儿子的同学却不这样认为。前些年,毕文明的弟弟因企业倒闭下岗后,多次到晋城来找他,想让他在晋城给找个活干,可每次他都让弟弟失望而归。实在没办法,他弟弟提出向他借一万元钱,在晋城做个小生意,也因为自己无能为力帮忙被他拒绝了。他弟弟回老家后逢人便说:“这个哥我不认了”。面对弟弟的不理解,他只好一次次上门解释,并常常从自己有限的工资里拿一部分来资助弟弟生活,慢慢缓和与弟弟的关系。
有一次,一辆大货车闯入市区,正好被他查住。驾驶人说:“叔,你不认识我了?我是你儿子的同学,照顾我一次吧。”毕文明看了半天,忽然想起来了,但他还是按规定对驾驶人进行了处罚。事后,儿子埋怨父亲不近人情,但毕文明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我是人民警察,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
到底自己是一个有情人还是一个无情人,他心中有一本明白账。因为他知道,坚守的信念是没有错的。
站好最后一班岗
长时间站马路,又当马路卫士,又当马路“吸尘器”,病痛已经在毕文明身上扎下了根。他不仅有腰椎病,还有高血压、关节炎,虽然都不是要命的病,但是对于一个已经六旬的人来说,经常在路上一站就是七八个小时,就是健康的年轻人也不容易。
在工作中,他不仅时时处处起模范带头作用,而且能充分调动中队民警的工作积极性。他经常找民警谈心,分析和解决民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民警卸下思想包袱。针对市区交通管理难度大的点段,他逐门逐户走访沿街门店及住户,认真听取他们对道路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想法。每天的工作就像急冲锋,没有一时得闲。
面对困难,他不惧;面对病痛,他不怕。他说:“现在大队正式民警的平均年龄在53岁,年龄大,警力缺,我们没资格跟工作讲条件。所以,趁现在还能站动,就让我多干点吧。”12月24日,他已经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但是一大队需要他。所以,他至今还一直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他说:只要大队需要我,我就要站好最后一班岗。(记者张伟通讯员楚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