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苏省盐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坚持责任导向、强化创新驱动,系统谋划、梯度推进,以夯实基础动作、规范常规动作、创新自选动作、做优配套动作等“四大动作”为基础,全力打好多元解纷“组合拳”,推动社会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和源头治理,司法“红利”逐步显现。2018年1至9月,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数为86941件,同比下降4.89%。盐城法院多项经验在全省法院推广。
■基础动作: “一站一室”迭代优化
如今,在盐城法院,无论是诉讼服务中心还是人民法庭诉讼服务站,“律师工作站”和“人民调解工作室”的门牌标识总是显得格外显眼。而在室内,电脑、打印机、网络、录音录像等设备一应俱全,解答群众法律咨询、开展纠纷调解等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着。
为何将“一站一室”建设作为多元解纷的基础动作呢?据盐城中院副院长许建兵介绍,这主要考虑了“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
他解释道,在立案登记制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包括诉讼服务站在内的诉讼平台是纠纷进入司法领域的第一道关口,是对纠纷进行分流、引导和过滤的有效时机。多年来,盐城法院的诉讼服务系统建设,无论是硬件环境,还是软件服务,均走在全省前列,条件十分优越。同时,不少法院的有益尝试为“一站一室”工作的转型升级夯实了基础。
为此,盐城中院坚持一张蓝图谋划,出台《律师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室运行办法》,从物质配备、人员选任、职能作用、调解案件类型及程序等方面进行了详实规定,推动了“一站一室”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运行。
律师工作站的设立,强化了与司法行政部门的沟通协调,一大批业务水平高、职业素质优、群众口碑好的执业律师成为站内“常客”,还积极吸纳年轻律师、实习律师开展见习锻炼。值班律师提供的法律咨询、协助化解涉诉信访等“套餐服务”,与审判工作形成良性互动,成为了法律共同体建设的生动样本。
在人民调解工作室建设方面,盐城法院高标准推进,畅通人才链,坚持择优标准,累计从退休法官、检察官、基层干部、乡贤人士中选聘出150余名人民调解员,常态化驻院(庭)开展调解。其中,包括设立了以全省“最美人民调解员”叶文左名字命名的“叶文左人民调解工作室”。贯通管理链,明确人民调解员职责、工作流程及相关注意事项,突出尊重当事人意愿,强化对婚姻家庭、继承及小标的民商事纠纷的调解。对于调解成功的案件,由专门的员额法官进行审核把关,严防虚假诉讼。打通责任链,设立以调解案件数、调解成功率等指标为基础的补助发放办法,细化考勤、工作作风等细节规定,为人民调解工作有序推进增添“活力引擎”。
前不久,一起涉183名农民工与某合金公司的劳动争议纠纷诉至响水县人民法院,该院人民调解工作室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先后组织四轮调解,最终化被动为主动,变应对为引导,推动矛盾纠纷的“打包”解决。
仅以响水法院为例,2018年以来,律师参与调解、接待信访群众890余人次,登记诉前调解1744件,成功调解案件415件,一大批“骨头案”在诉前被实质性化解。
■常规动作:专业协作汇溪成海
2018年7月,因交通事故受伤的当事人老马来到盐城市大丰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登记立案时,被引导到了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平台。
老马是个有心人,头一次打官司的他事前作了不少咨询:此类案件一般要经过送达、鉴定、裁判等多道关口,甚至还要走执行程序。他预估,没有个一年半载,自己是见不到“真金白银”的。哪知,在一体化处理平台,调解员迅速组织双方当事人、保险公司面对面交换证据,并在诉前进行了伤残等级鉴定。最终,经调解员主持调解,老马在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里便顺利拿到了5万元赔偿款。
老马的幸福之旅并非偶然。针对交通事故案件体量大、处理程序繁琐的“痛点”,2018年年初,盐城中院与盐城市公安局、盐城市司法局、盐城市保险行业协会联手,推出交通事故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综合改革。
以调解优先为理念,以强化行政调解、行业性调解为抓手,四部门着力构建集责任认定、理赔计算、在线鉴定、在线调解、在线诉讼、一键理赔等流程为一体的道交纠纷网上一体化处理平台,实现数据共享、信息共通、责任共担、和谐共筑。值得一提的是,调解中固定下来的无争议事实、联系地址及相关法医学鉴定意见经审查后,可作为定案依据,即便调解不成进入诉讼阶段,法院一般不再进行调查,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让交通事故纠纷处理跑上“快车道”。
据统计,2018年以来,盐城法院进入一体化平台的道交案件总数达1485件,其中调解成功的有458件,平均处理天数为40天。
独行快,众行远。坚持目标协同、责任协同、方法协同,法院与专业部门的协作融合,对矛盾化解往往能起到“1+1>2”的效果。
为此,盐城中院鼓励各基层法院针对案件特点、地域特色,加强与行政机关、仲裁机构、公证机构、工会、妇联、共青团、消费者协会等单位组织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全覆盖的诉调对接体系。
阜宁县人民法院针对租赁合同纠纷多发态势,与城建、房管、司法等部门合作,将租赁合同纠纷的信息收集报送、化解等系列工作推到最前沿,确保各类矛盾隐患在第一时间掌控、第一地点消除。东台市人民法院针对物业纠纷批量产生的特点,与东台镇、住建局等部门搭建联动化解平台,全面推行自行和解、社区调解、行政调处与司法裁判相衔接的“3+1”链条式处理模式,大量不起眼的纠纷“星火”被及时扑灭。
此外,专业合作也为法院重点工作的顺利推进注入了源头活水。
为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盐城法院与看守所加强合作,联手对被采取司法拘留强制措施的失信被执行人开展心理疏导、警示教育,推动其主动履行义务;根据环资审判专业性强的特点,与农委、国土资源等8部门构建环境资源保护执法司法联动机制,引入技术专家参与环资案件审理;肩负家事审判改革试点的重任,建湖县人民法院与司法所构建“亲情驿站”,与公证处共建公证对接平台;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引入心理疏导员、家事调查员、人民调解员等“三员”加盟,探索出了融合版、升级版的创新新路……
■自选动作:综治品牌多点开花
“法治是乡村振兴必备的营养剂和助推器。‘法官村长’们勤走基层、传播法治,不仅推动了老百姓身边烦心事、闹心事的顺利化解,也带动了全村上下学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我们很感动,也很信服!”2018年春节前夕,当一起赡养纠纷被“法官村长”找出破解“钥匙”后,一位当地的老教师道出了肺腑之言。
群众点赞源于真情付出。自2015年开始,东台法院先后选派60名干警担任全市60个重点村居社区的“法官村长”。化解矛盾时,“法官村长”不拘泥于固定场所和程序,广泛开展村部调解、田间调解、家中调解;不局限于法律规定,还糅合公序良俗、村规民约等德治“养分”;不定格于法官、基层干部两类主体,还视情邀请老族长、老党员、老干部等担任道德评议员,实现矛盾化解的主动性、精准性和灵活性。
近期,该院又对接东台网格化社会治理建设的新要求,尝试推进“一网格一法官”的新模式,对网格内矛盾纠纷第一时间介入、指导、参与调解,努力将服务延伸到一线,把问题化解在萌芽,让文明新风树立在乡村。
针对基层社会综合治理的特殊性,盐城法院一方面积极将民事案件万人成讼率纳入对各镇(区)综治考核,明确以各镇(区)为单位,由法院通报数据,借此强化互动,促进基层调解组织切实发挥矛盾化解“第一防线”功能;另一方面,立足当地的地域、纠纷等“个性”问题,强化基层探索,努力找出“自己穿着合脚”的多元解纷方法。
大量鲜活经验的喷涌而出,盐城法院的综治品牌正由“盆景”变为“苗圃”。响水法院扎实开展“和谐镇区、和谐村居”创建活动,法官与基层干部情感联络、工作联系、治理联动,全力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射阳县人民法院稳步推进“无访无讼镇(区)、村居(社区)”建设,对各镇(区)涉诉涉访情况每季度统计、督查、通报,与各镇(区)形成了纠纷联排、矛盾联调、法制联讲的新格局。
身处矛盾纠纷最前沿,人民法庭大有可为。盐都区人民法院秦南人民法庭成立以法官名字命名的“韦定和调解工作室”,并与辖区综治办、司法所、村委会构建出“四位一体”的解纷机制,累计化解涉众型纠纷15起,为矛盾隐患筑起“防火墙”;大丰区法院西团人民法庭每季度向党委政府呈报《平安月报》,全力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滨海县人民法院开发区人民法庭试点“庭站点员”机制,在辖区4个镇区设立诉讼服务站,在102个行政村设便民联系点,并聘请118名大学生村官、村会计担任便民联络员,累计协助化解矛盾百余起,相关经验在全省推广。
■配套动作:衔接保障精准有序
2017年12月1日,全国及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中央、省级多家媒体共计20余人来到盐城中院,开展以“案件繁简分流和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主题的“代表委员看法院”暨媒体集中采访活动。
繁简分流与多元解纷是何关系?盐城中院旗帜鲜明地提出,在提升审判质效、追求社会和谐这个大目标下,两者是一体两面的关系。前者聚焦案件存量,坚持内部挖潜,通过划出简案和繁案的专门“跑道”和专业方法,让简案办理快起来,繁案办理精起来;后者则是针对案件的增量和变量,侧重外部借力,实现社会矛盾的综合治理。
而法院的诉前分流,又能及时固定案件当事人信息、基本证据和事实,如调处不成,纳入诉讼轨道后,可为后续办理有效“减负”,推动审判质效的趋优向好发展。2018年以来,盐城法院的结案率、一审简易程序适用率、调解率等正向指标均呈上升趋势。
司法调研为多元解纷提供智力支持。在“打造与高水平推进全面小康建设相适应的高水平司法”“司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题研讨会中,盐城法院将多元解纷作为重要调研维度,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眺望域外,看数据、析成因、谋远虑,多篇理论成果脱颖而出,涉人民调解工作室、劳动争议多元解纷模式等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表彰,并化为推动实践的“生产力”。
多元解纷还离不开法治知识的普及。盐城法院使出“绣花”功夫,持续推进全方位、多层次、多声部的普法矩阵建设。主动适应“互联网+”的趋势要求,利用官方微博微信常态发声,做优门户网站,让法治正能量充盈网上。同时,广泛开展线下宣传,推进法治宣讲进社区、进园区、进校区。创新“法制大赶集”“预防危险驾驶镇村行”等系列平台,通过发布典型案例、表演法治小品等丰富多彩的形式,法官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法治搬运工”。
“当前,全市法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多一点‘冒’的精神和‘闯’的意识,在统筹谋划上下苦工,在系统集成上出真招,在落地见效上闯难关,全力构建高质量的多元解纷体系,以优质司法供给,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近日,在党组中心组“解放思想大讨论”专题理论学习会议上,盐城中院院长王世华要求。周永军仇 军 周陈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