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岁的周元之获得了“迟到”的赡养费、丧失劳动能力的周久林拿到了土地年租金、朱辉解决了只有一张欠条和欠款人电话的讨薪难题……
短短3个月,江苏泗洪县朱家岗村一批贫困家庭的“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涉及金额3.8万元。据悉,这一切都得益于泗洪县司法局的“法律扶贫”行动。
红色村庄成为法律扶贫“试点田”
曹庙乡朱家岗村是一个红色村庄,76年前那场朱家岗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由于地理位置偏僻、经济基础薄弱,一直是省定经济薄弱村,“脱贫攻坚”的重点村。
自2016年初起,江苏省司法厅对口扶贫曹庙乡,每年到该乡开展逐村帮扶,今年轮到朱家岗村。而泗洪县司法局的挂钩扶贫点恰巧在邻近的陈大庄村,副局长姜扩军担任该村发展书记。姜扩军告诉记者:“相同的工作职能、相同的扶贫使命,让我们有了相同的思考:司法行政机关如何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帮助低收入人口实现精准脱贫?为此,我们决定将朱家岗作为法律扶贫试点村,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探索。”
自今年1月起,省司法厅派出调查组七赴泗洪,泗洪县司法局也成立工作组,每周到朱家岗村开展法律扶贫。司法局基层科长裴昌国介绍说:“朱家岗村共有579户人家,我们对未脱贫的73户进行排查,发现其中15户有明确的法律需求,约占21%。”
走访了解困难群众“所需所求”
低收入人口的法律需求有哪些?省厅调查组和县局工作组围绕追讨薪资、工伤事故、赡养扶养、伤害赔偿等9个方面的致贫主因和法律需求,在朱家岗村逐户上门走访,分别建立“法律扶贫档案”。泗洪县司法局副局长杜云飞表示:“涉及的钱款并不多,但对于低收入农户来说却非常重要。”
在试点村的基础上,他们对全县低收入人口进行走访,围绕摸排出的法律需求,按照“一户一案一档”的原则,为5623户低收入家庭建立“法律扶贫档案”,并成立了矛盾调解、法律援助两个工作组,逐一调查取证、核实案情。曹庙乡孙迺中多年前在县城打工,被老板拖欠1950元工资,但因为没有证据,多次讨要无果。工作组人员找到老板谈话,固定了证据,说清了法律后果,老板当场写下欠条,一个月后付清孙迺中的工资。
法律扶贫的空间有多大?低收入人口大多分布在农村,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薄弱的情况。今年3月,泗洪县司法局在走访时发现低收入家庭存在一个共性问题:“遇事”时不知道寻求法律帮助,或不知道该如何寻求法律帮助。56岁的李安平被摩托车撞伤,几个月不能劳动,还贴了4000多元医药费。对此,李安平却只是“自认倒霉”。泗洪县扶贫办主任张美洪对记者说:“低收入家庭本就是弱势群体,遇到事故或纠纷习惯了忍气吞声。如能帮助他们依法维权或解决纠纷,他们就会有更多的信心和能力脱贫。”
统筹资源探索创新“法律帮扶”
法律扶贫应该是怎样的扶贫?泗洪县统筹法律服务资源,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他们积极开展“定制式维权”,将帮助困难群众依法维权作为“法律扶贫”的首要内容,为低收入户建立15个方面的合法权益清单, 按照“一户一案一策”和“先调解后援助”原则,制定帮扶方案,专人专案办理。推动法律援助全覆盖工作,将所有低收入人口纳入法律援助范围,做到“有求必应,应援尽援”。组织执业律师成立农民工法律援助团,办理因工伤致残的案件68起。为全县326个村居全部配备法律顾问,为低收入户提供免费的“家庭法律顾问”服务。建立“法润民生”和“法律扶贫”微信群,全天候回应群众各类需求。排查化解矛盾纠纷,为每个村配备1至2名人民调解员,为农民解忧止争,让群众安居乐业。
他们还积极组建法律顾问扶贫专家库,对全县35个省定经济薄弱村的扶贫开发项目进行“法律体检”,筛查出法律风险159项,提出法律建议239条,推动产业扶贫项目效益、贫困群众获益、项目运营保障的“三个提升”。博事达律师事务所用时3个月,对朱家岗村养牛场、蔬菜大棚、脱水蔬菜加工等项目的申报、运营、收益分配等环节一一“把关”,筛查出方面法律问题和风险,并逐条提出法律意见。律师任瑞平向记者表示:“扶贫项目是造血的根本,法律体检可以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提升项目效益,最终受益的还是老百姓。”
为低收入人群筑起“法治靠山”
如何为困难群众提供优质的法律服务和有力的法治保障?泗洪县打出“组合拳”:完善县、乡、村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普遍建成村居司法行政服务站,建立互联网律师事务所、低收入人口数据库和身份识别系统、法律援助和公证等“绿色通道”,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优先、免费的法律服务。
朱家岗村的试点取得了良好效果,形成了“需求摸排-定制维权-扶持产业-提升能力”的法律扶贫新模式,今年已顺利实现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个人收入“双脱贫双摘帽”。“法律扶贫”被泗洪县委确定为深化农村改革项目,在全县生根开花。省司法厅、扶贫办在泗洪召开“法律扶贫助力脱贫攻坚”现场会,在全省推广法律扶贫的“朱家岗模式”。
泗洪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敏对记者表示,法律扶贫既是扶贫机制的创新,更是司法行政机关对扶贫工作的责任担当,传播了法治理念,帮助群众解决难题、脱贫致富,为贫弱者筑起“法治靠山”,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郑 弋 刘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