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他在出警时倒下,“快点”是他最后的嘱咐……

2018-12-20 14:37  来源:平安广西网  责任编辑:张昆
字号  分享至:

  “快点”,是他的口头禅;“快点”,也是他的工作态度。领导交办的任务,快点完成;不掌握的知识,快点学习;同事需要帮助,快点解决;群众遇到危难,快点到场……直至12月13日凌晨,“快点”成为了他生命中最后的强音。


  他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公安局腰塘派出所的专职巡逻民警农坚,今年51岁。12月13日凌晨,农坚在出警赶往现场时,突然倒地,再没醒过来……

  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出警

  12月12日23时59分,刚刚完成交接班的农坚接到南宁市公安局指挥中心的指令“一名男子闯入报警人家中。”当天的夜间气温7℃,空气中飘着细雨。然而警情紧急,农坚等人顾不得严寒,一刻也不敢耽误,立即驾驶冲锋车带领辅警赶赴现场。

  冲锋车很快到达小区楼下。上楼前,农坚提醒到,“为了安全,大家把装备都带上。”说完,农坚自己也带上了警用头盔,全副武装第一个冲了上去。辅警曾玉成、兰常平、何浪、黄文守拿着盾牌、钢叉等警械紧跟其后。

  由于小区内并没有电梯,所以农坚等人必须通过步梯去到报案人居住的5楼。大家全副武装,佩戴着十几公斤的装备,卯着劲往楼上跑。农坚一直跑在最前面,不时还回头提醒大家“快点”,警情还未核实,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如此宝贵,这一句“快点”农坚不仅是在提醒身后的队友,也是在要求着自己。只见农坚说了“快点”后,不禁又加快了自己的步伐。

  “到了三楼之后,由于警情紧急,我和兰常平就先拿着盾牌和钢叉冲到了最前面,并率先抵达五楼,也就在这时,我们听到了何浪在下面喊了一声‘农叔摔倒了’”曾玉成回忆道。

  “农叔虽然年纪大了,但一直坚持往楼上跑,可就在跑到4楼与5楼的楼梯拐角处,我听到他很沉重地喘着气,紧接着突然就倒了下来。”跟在农坚身后的何浪回忆。

  农坚倒下后,何浪用对讲机向兴宁公安分局指挥中心报告并请求警力支援;黄文守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曾玉成和兰常平在5楼对警情进行核实后,也投入到农坚的抢救当中。

  在急救过程中,何浪等人合力将农坚平躺在楼梯间,只见农坚脸色发白、嘴唇发紫,手掌已经冰凉,何浪脱下身上的衣服给农坚盖上,不断掐他人中,持续给他做心肺复苏。

  “我们在旁边一直叫‘农叔,农叔,快醒醒’,试图唤醒他。”


  不久后,120救护车来到现场,医护人员也对农坚采取了急救措施,可是他始终没有再醒来,经医院诊断为“心跳呼吸骤停”……

  扎根基层的“旋转陀螺”

  1987年7月,农坚参加公安工作,成为南宁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的一名交警,1997年3月,农坚离开工作10年的交警岗位,来到了兴宁公安分局基层派出所工作,这一待就是21年。在此期间,农坚先后在派出所任职过治安民警、社区民警、专职巡逻民警等工作岗位,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扎根基层多年,他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从不喊苦,也不说累,在服务群众、维护治安的工作中就像个“旋转陀螺”,不愿停下。


  在派出所领导心目中,农坚从不“摆架子”、“摆资历”,面对交办的工作,执行力非常强,从不推诿,总是能按量保质的提前完成任务。有时候所里会在晚上提前布置一些核查任务,每次接到这样的任务,农坚总是当天晚上加班完成,第二天一早将结果反馈给领导,交到农坚手上的任务从不“隔夜”。不仅如此,作为老同志的农坚始终保持谦虚的学习心态,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技能。

  2015年底,农坚发现“互联网+社区工作”已经成为趋势,他主动买了一个智能手机,每日请教身边的同事如何打字,如何上网,如何用微信,最后,他从一个不会用手机打字的老同志变成了所里使用微信警务室年纪最大的社区民警。


  在同事们的心中,“农叔”像是一个转动的陀螺,总是停不下来,哪里有需要,他就在哪里。他还经常用身边的一些老民警为例,激励年轻同志们:哪怕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同样能够迸发光热。农坚不知道的是,他也是大家一直以来的学习榜样。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农坚一直担任腰塘派出所的社区民警,直到2017年初,农坚因血管发炎而引起脚部不适,影响了行动。派出所领导建议农坚早日住院治疗,同时考虑到社区民警经常需要到社区走动,也提议农坚转岗。


  然而农坚并没有选择来到兴宁公安分局机关单位或者派出所后勤岗位,在他的坚持下,他成为了一名“值班民警”,选择了一个相对可能更忙、更有挑战的岗位,在他看来不仅能够发挥多年来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处理好每一起警情,也能帮助所里面的同事们减轻些工作压力。


  “他值班的时候从不让自己闲下来,没有警情的时候就要带队到辖区里去巡逻。”这是派出所民警黄岚对他值班工作的印象。农坚担任值班民警后,新警黄如嫄接过了他的班,成为了他原来管段的一名社区民警。为了让新同志尽快熟悉辖区环境以及能尽早和辖区群众打成一片,在调离岗位的第一个月,农坚经常抽出时间带着黄如嫄到居委会、小区物业、学校等辖区单位去转转,用他的话来说,当好一名社区民警,最重要就是“腿勤”、“脸熟”,必须让大家认得记得,工作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社区的“活电脑”,群众的“贴心人”

  因为“腿勤”、“脸熟”,辖区各单位、社区居民们都对“农警官”很熟悉。担任社区民警期间,农坚所管辖的片区主要以住宅居多,1200多户居民,2700多名常驻人口,2000多名流动人口,哪怕是辖区里的一草一木,他都了然于胸,有时社区需要核实一些信息向他求助,哪家哪户住着什么人,他总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大家称他是“活电脑”。工作中,他定期到各小区与物业人员进行座谈,一方面掌握各个小区的治安状况,另一方也针对物业提出的安全问题提出防范意见。长此以往,农坚的工作得到了各物业部门的支持,在他的建议指导下,小区的保安管理井然有序,大家对“农警官”也十分信服。


  2016年夏季的一个雨夜,有群众报称在畅春湖小区内有一起家庭矛盾事件,其中一方将家中的电器、柜子等物堆积在路边,从而引发了小区内道路的拥堵。出警民警黄岚联系了农坚,农坚得知后马上与小区物业联系提出解决的方案,最后在民警和物业人员的配合下,很快清除了小区道路内的障碍物,恢复了道路畅通。

  此时,农坚虽然已经不是社区民警,但是大家一如既往相信那个总是为群众考虑在先的农警官,所以他的提议还是很快得到了物业的支持,及时帮助值班民警解决了难题。

  有口皆碑的“农叔调解”

  31年的从警生涯,农坚早已熟悉掌握处置警情、调解纠纷等工作技能,成了派出所里领导信任、战友喜爱的好搭档。在处置警情时,农坚既能够站在报警人的角度急其所急,又能保持一名公安民警的理性,果断处置,他处置的警情中,从未出现警务评议不满意的情况。在调解纠纷时,每当面对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他始终保持公正无私,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式,合理调停双方矛盾,“农叔调解”在辖区内也是有口皆碑的。


  2017年2月28日22时许,腰塘派出所接到家住东沟岭的居民韦女士报警,称其隔壁邻居因在家圈养鸭子,所产生的噪音让其无法入睡,在与邻居几经交涉无果后,只能求助于派出所。接报后,农坚与同事迅速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并找到了小韦的邻居,一方面通过“谈情”: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之间有什么应该多沟通,学会换位思考,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好共同居住的的生活环境;另一方面通过“说理”: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警告处罚;警告后不改正的,将被处予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听完农坚的劝说,当事人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表示会尽快处理掉这些鸭子。离开现场后,农坚向报警人韦女士反馈了处置情况,并告知韦女士如噪音仍未消除可直接与其联系,他将尽全力协调处理好此事。


  从报警到警情处置完毕仅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韦女士对农坚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及高效的工作效率感激不已,专门制作了一面写着“出警迅速,办案有效”的锦旗送到派出所,向出警的民警们表达自己深深的谢意。

  从警以来,农坚参与调解的民事纠纷和解决群众求助近1000起,2010年还曾荣获“全市化解矛盾纠纷能手”称号。

  专职巡逻的“平安守护者”

  今年8月,南宁市公安局正式启动屯警街面战略暨社会治安巡逻防控新机制,经验丰富的农坚再次主动请缨,成为了一名专职巡逻民警,负责在辖区内开展巡逻和接处警的工作。在巡逻工作中,农坚始终保持高度的警惕,利用从警多年练就的“火眼金睛”,对发现的可疑人员和车辆进行盘查。今年9月7日凌晨,农坚在巡逻中接到指挥中心通报,在南宁市沙井检查站有一辆白色的小轿车拒绝配合检查并强行冲卡逃离,接到通报后,农坚不敢有一丝懈怠,立即加强了防控工作。2个小时后,农坚在邕武立交附近巡逻时发现该车辆,并成功拦截。


  2018年8月至今,农坚累计巡逻900多个小时,巡逻里程多达7800多公里;累计接处警750多起,设卡盘查人数1700余人,查获并返还被盗电动车12辆,抓获盗窃案件嫌疑人18名。这期间,他秉承着一颗对服务群众的热忱之心,帮助了很多人。

  9月14日上午,农坚巡逻至澳华花园商铺附近时,看到一名身着红紫色碎花睡衣的老人一步三回头地走在路上,神情焦急的四处张望。多年的经验告诉农坚,老人可能迷路了。农坚主动上前与老人沟通,并耐心地用笔记录下老人口中细碎的信息,根据这些零散的信息进行身份查询,成功与老人的儿子取得联系。考虑到老人行动不便,农坚驾驶巡逻车将她送回家中。9月29日,腰塘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报警称,其孩子负气离家出走,一夜未归。农坚得知该警情后,判断小孩年纪还小,如果离家出走应该不敢走太远,于是驾驶巡逻车在报警人居住的小区附近寻找,并成功在小区内的人工湖边找到了出走的小男孩……


  今年9月以来,南宁市相继迎来了第十五届“东博会峰会”、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安保任务,特别是12月,更是先后举办第十三届南宁国际马拉松比赛以及自治区成立60周年大庆等重大活动,作为南宁市公安局的一员,农坚同志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除了日常巡逻查缉工作外,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面清查行动,面对连轴运转三班倒的巡逻工作和高要求的执勤工作,农坚从未有过一句抱怨;相反,他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家乡盛事的安保工作中。


  12月7日,全区公安机关进入一级勤务状态,农坚更是发挥吃苦耐劳精神连续作战,12月7日至12月11日,连续多日开着冲锋车带队巡逻,期间还参加了大庆活动的安保演练和执勤工作。12月10日、11日农坚还照常开着冲锋车带队巡逻;12日晚上回到单位交接班时,同事们也未曾觉得他有异样;13日凌晨的第一次出警,他却倒下了……

  骤然离去,“农叔”走好

  得知农叔离去的消息,他的亲友和同事都悲痛不已,那个不苟言笑却始终热忱对待身边人的农坚就这么离开了。


  “听着指挥中心用对讲机呼叫正在出警中的您,一同出警的同事说您倒在了出警的路上,那一刻……”当天同样在值班的民警黄平得知他离开的消息发了一条微信朋友圈,他没想到,最后听到农叔的声音竟是他反馈中心的时候。

  黄如嫄是农坚社区工作的接班人:“农叔是我社区工作的启蒙师父,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很多与群众的相处之道,可惜今后再也没机会向他讨教了。”


  曾经一起共事的同事得知他的离去回忆起这个低调行事的老民警,他是螺丝钉似的老黄牛,默默奉献,用心为民,扎根基层,淡泊名利,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都在燃烧自己……

  民警胡曙光与农坚年纪相仿,两人不久前闲聊时还谈到“退休”的话题。“他说忙忙碌碌那么多年了,到时候真退休可以闲下来了,就想陪着家里人,弥补这些年亏欠的陪伴”……


  “他非常热爱警察工作,经常单位一通电话,他就去执行任务了。但他很关心家里人,只要一有时间就和家里老人通电话,闲下来就陪着家人到公园散散步。得知他离去的消息,大家都难以接受。”农坚的小姨子说。

  农坚的妻子回忆道:“当天晚上还在一起吃饭,吃了饭他在小区里散步,因为他说要值‘大夜’,回家后还睡了两小时才出门的。”没能想到的是,这看似平凡的家庭晚餐,成为了他与家人最后的相处。


  这起警情是农坚当日值班的第一起警情,却也成为他生命中最后一起警情了,而“快点”二字,也成为了他留下的最后嘱咐。

  农坚去世的噩耗传来,各级领导和广大民警都沉浸在无比的悲痛之中。公安部政治部、治安管理局,自治区公安厅专门发来唁电,自治区公安厅、南宁市公安局有关领导先后批示表达了对农坚同志的沉痛哀悼和对家属的深切慰问。自治区公安厅、南宁市公安局领导还到农坚家中看望慰问其家属。

  2018年12月17日上午,农坚的追悼会在南宁市殡仪馆举行,三百余名亲友、战友、辖区群众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送别他最后一程。

  曾获荣誉

  ◇2009年2月,兴宁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个人

  ◇2010年1月,全市化解矛盾纠纷能手

  ◇2011年2月,社区民警基础工作先进个人

  ◇2011年3月,2008-2010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工作先进个人

  ◇2014年4月,南宁市公安局个人嘉奖

  ◇2015年7月,南宁市公安局个人嘉奖

  农叔,一路走好!我们将继承您的遗志,把“快点”当成生命的格言。(劳运荣 颜诗琳 谈城 朱成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