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四十年前需要花一两个月时间的统计工作,四十年后仅几秒钟就能完成

2018-12-20 14:25  来源:青海法制报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她穿过“上白下蓝”“八三黄”,戴过“无檐帽”,开过“偏三轮”,背过“五四手枪”……她也曾稚嫩地问过她的前辈,如何当一个好警察、一个户籍民警?时光荏苒,现在的她从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姑娘成了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大姐”,她用无数的“小事”筑起了与群众之间坚实的桥梁,用35年的时间见证了公安事业的发展及户籍制度变革,也用平凡的一生见证了真挚的警民关系。

  她,就是青海省西宁市公安局城东分局户政管理大队户籍内勤种晓燕。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种晓燕从警生涯的最后一年,这一年对她而言意义非凡,种晓燕向记者讲述了她35年平凡而不普通的从警生涯。

  户口登记实现信息化

  户口,承载着生老病死、上学就业、娶媳嫁女、分田建房、社保福利等,可谓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喜怒哀乐。

  提起户口的变化,种晓燕感触颇深:“我还记得那是1987年的夏天,一代身份证正式启用,当时我接到通知后便立即开始核对户口,那时候很多年轻人觉得这项工作没有什么特殊之处,但这项工作的繁琐复杂超乎我们这代人的想象。”由于那个时候的户口本都是人工逐个登记的,办理一代身份证必须先从核对户口本开始,分年代、分月、分性别,按照这些条件排好后再进行编号,编号也要按辖区和性别来排,男性双号、女性单号,所有工作都是人工核对、编号,而且环环相扣,绝对不能有任何纰漏,工序复杂又耗精力,然而这一切都是种晓燕拿笔和本子加班加点完成的。

  1993年迎来了计算机时代,种晓燕理所当然成为了改革浪潮中的一名助推员,她与其他户籍民警一起带着任务进行了集中培训,从认识计算机到输入口令,学习打字,当时的她认真又细心,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那时候为了更好地学习计算机,我还自费到青海师范大学学习五笔输入法,很快我就成为了一名‘打字高手’,还在相应的比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觉得很有成就感。”种晓燕向记者讲述道。等到种晓燕学成归来,便开始了又一项艰巨的任务,就是将所有辖区居民的户口信息输入到计算机当中,而这项工作从7月底持续到了年底。谈起当时的工作,种晓燕感慨道:“当时为了保证输入的准确性,我是看了一遍又一遍,查了一遍又一遍,丝毫不敢马虎。”

  “没有计算机的时候,所有户口本都是手写,这样就容易出错,必须要细心,有了计算机就更要细心,很多生僻字打不出来的,细心加耐心就是我们户籍民警的基本职责。”谈起这些,她的言语中带着对那段岁月的眷恋和欣慰之感。1999年底,一代身份证出现了一次变革,将身份证号码由最初的15位数变成18位数,避免了出现老人新人使用同一号码的现象,同时也添加了防伪标志,为户籍工作提供了相当大的便利。种晓燕说,作为户籍工作变化的亲历者由衷地感到高兴。

  办证业务彰显时代化

  “在岗的每一天,我都是在忙碌中度过,有时候倒了一杯水来不及喝,等忙完水早已凉了。”种晓燕说,公安改革工作是中国改革开放历程中的一隅,户籍工作是公安工作改革前进的一个缩影,户籍小窗口连着大民生。在她从警的35年中,从最初的手写户口本、一代身份证、各类落户限制条件到现在加入了芯片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二代身份证和“放管服”改革工作中各类便民政策的一步步开放,户籍业务的变迁史折射出的是改革开放40年紧扣时代脉搏取得的骄人成绩。

  “我从警35年,从派出所到分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直坚守在办理户籍的岗位上,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适应着时代的步伐,尤其作为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户籍服务窗口是与时俱进最好的见证。”种晓燕说起这些满脸的自豪。

  办证环境更趋人性化

  敞开式服务台、舒适的等待区、身份证自助申请终端机……在城东分局户籍室,各种便民服务用品一应俱全。户籍民警一边与办事群众沟通,一边快速办理业务,几分钟即可办完一件。而等待叫号的群众则坐在干净舒适的休息座椅上按序办证。

  谈起每天的工作,种晓燕说:“ 每天早晨8点30分整,户籍大厅开始受理业务。作为一名户籍民警,我必须耐心地接待前来办理业务的群众,有的群众在得到耐心解释后回去补充材料了,有的则按照流程开始办理、填写申请表……每天前来办证的人虽然多,但是办证大厅秩序井然,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种晓燕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接待一个又一个办事群众、受理一项又一项流水式程序、解决一个又一个“疑难杂症”。每一次的变化、改革,种晓燕都要再学习、再熟练,琐碎繁杂的工作在她的全身心投入,变得井然有序。

  “改革开放40载,辖区的户籍服务工作也一步步与群众走得更近了,环境变了,人们脸上的微笑也多了。”谈起这些年的变化,种晓燕爽朗地笑道。

  从种晓燕的讲述中我们感受到了户籍制度改革进步的发展轨迹,四十年前手写户口本、没有计算器、没有电脑、更没有网络,户籍民警花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统计的工作,四十年后仅仅几秒钟就能完成。如今的户籍窗口在“低台敞开式”办公的基础上,为群众准备好桌椅、饮水机、老花镜、纸张笔墨、资料袋等便民服务设施;同时紧跟时代步伐,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不断简化服务程序,拓宽服务渠道,通过微信群、掌上户政、户政QQ警务群等实行绿色通道和“一站式”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地方便群众咨询求助和业务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