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上午,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杰桑·索南达杰等100人被中央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1994年1月18日,索南达杰在与盗猎者的搏斗中牺牲,年仅40岁。
杰桑·索南达杰,1954年出生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索加乡,1974年毕业于青海民族学院,曾担任索加乡任党委书记,治多县委副书记。
可可西里,世界第三极上最大的一片无人区,高原野生动物基因库。
由于可可西里富含丰富的矿产及野生动植物资源,许多盗猎者结伙作案,破坏生态环境。
1992年7月,索南达杰组织中国第一支武装反盗猎的队伍——治多县西部工委(别称野牦牛队),并兼任西部工委书记,并创立治多县西部工作委员会,成为可可西里野生动物保护第一人。
索南达杰任内曾12次进入可可西里无人区,打击盗猎者。
1994年1月18日,在可可西里海拔5000多米的雪域深处,索南达杰和4名队员抓获了20名盗猎分子,缴获了7辆汽车和1800多张藏羚羊皮,在押送歹徒行至太阳湖附近时,遭歹徒袭击,索南达杰英勇牺牲。
索南达杰牺牲后的1996年5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林业部授予索南达杰“环保卫士”的称号。
为了纪念索南达杰,可可西里保护区的第一个保护站“索南达杰保护站”便以他的名字命名。
索南达杰墓位于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昆仑山口,这里还有一座索南达杰的雕像。
在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入口处,一块刻着索南达杰名字的白色纪念碑巍然矗立。纪念碑前,一条条洁白的哈达和彩色的经幡随风飘荡飞。
可以告慰烈士的是,2011年底,17年前在可可西里参与枪杀索南达杰的6名在逃犯罪嫌疑人相继投案自首。
2017年,在波兰克拉科夫,中国青海可可西里申遗项目获表决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