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我在上海南汇,亲历第一次审判方式改革

2018-12-18 20:40  来源:  责任编辑:张昆
字号  分享至:

  獬推事按

  邹碧华的故事感染、影响、激励了无数人。其实,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法律人,他们的法律人生都是中国法治历史的一个个剪影,串起来,就是一幅中国法治的历程图。“庭前独角兽”通过采访他们,开启一段法律人的往事,打开一段尘封的记忆,记录一段口述历史。敬请关注“法律人生”栏目,上海法院的退休大法官和老院长们。


原上海南汇法院副院长、审判方式改革亲历者孔海飞

  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在全国改革的大趋势中,法院的审判方式改革也逐渐融入其中。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海民事审判方式改革正式进行。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成为了上海司法改革的重要转折点。

  南汇法院作为改革试点单位之一,孔海飞始终带领着民庭坚持审判方式的改革。

  如何在公开审判中找效率、找质量?如何解决审判中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习惯做法与法律规定不相符的情况?如何落实改革成果,又如何确保改革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进行……

  庭前独角兽专访孔海飞副院长,让我们回到改革之初,感受亲历者的亲历,听听改革中的那些事。

《孔海飞院长的法律人生》

我是在1982年初到南汇法院报到的

以前在部队整整待了9年

82年的时候我28岁

 南汇法院每年280件民事案件

当时办理民事案件的干部是21个

到我89年当民庭庭长的时候

民事案件就要达到每年上千件了

可是民事干部只有32人

《孔海飞院长的法律人生》

在这种情况下

最高院原副院长、

咨询委员会主任王怀安同志总结出来

公开审判的五大好处

在公开审判上找效率、找质量

解决我们审判中间

力量与任务不相适应、

习惯做法与法律规定不同的情况

正好是民诉法颁布之后这样一个契机,

怎样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民事审判,

对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习惯做法的问题,

提到了议事日程上来

《孔海飞院长的法律人生》

南汇法院民事审判方式改革

始终离不开王老的指导

从94-97年,王老每年要到南汇法院来一次

他的工作习惯是不听汇报,看开庭

看完开庭,召集大家讨论这个庭开得怎么样

总结庭审方式改革中

该坚持什么,改正什么,完善什么

……

我们请了华政诉讼法方面的老师

到南汇法院来开研讨会

请高、中院的法院来论证

既要改革,又要保证在法律的框架内改革

并且让我们改革的成果,

能够作为一项制度规定下来

《孔海飞院长的法律人生》

参与改革,是逼着我学,逼着我干

许多东西都是在边干边学边思考中完成的

通过改革,不断学习,总结

我感觉到自己的视野更开阔了

法律理论的素养更得到了提高


我觉得,如果老百姓确确实实

达到了既尊重法律,又服从法律的程度

那么我们的法院,法官就做到位了

(汪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