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枫桥经验”创新发展的重大成果。11月12日,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55周年暨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坚持发展“枫桥经验”15周年大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表示,要坚持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加强智能化建设,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
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特别是中央政法委作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决策部署后,厦门市主动提高政治站位,迅速行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决市域内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突出问题为着力点,市委政法委会同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市场监管局支持、帮助海沧区全面开展试点,通过“午餐工程”“延时服务”、综合治理等一系列务实举措,着力打造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社会治理体系,有力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中午一顿饭
吃下食安定心丸
11月21日中午11点45分,海沧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的中小学生们在值班老师的指导下有序进入食堂,隔着窗口,里面是喷香的午餐。
六年级二班的汤同学,刚刚从打菜阿姨手上接过餐盘——清炒白菜、番茄炒蛋、红烧猪手,一坐下来狼吞虎咽,看见记者的镜头,还调皮地扮鬼脸。汤同学说,他之前是在午托班,经常跑到校门口的路边摊吃。“路边摊卖的鸡柳,一点不像鸡肉,但吃起来很香,应该加了很多添加剂。”汤同学说,学校现在有了食堂,就再也没出去吃路边摊了。
“真的感谢学校推出的‘午餐工程’,让我们可以安心工作,也不用特地赶回来做饭。”三年级一班的林妈妈告诉记者,“之前因为工厂离学校太远,只好让孩子在外面吃饭,孩子在外面都是吃路边摊上的油炸食品,一学期后我发现孩子越来越瘦。”无奈之下,林妈妈只好辞职专心在家带孩子。对学校推出的“午餐工程”,林妈妈不住地点赞。
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校长戴曙光介绍,学校目前有1800名学生在校内吃午餐,学校去年年底启动了“午餐工程”,食堂菜单制定在校医的指导下,提供膳食搭配的三菜一汤一饭。其中,一至三年级每餐9元、四至七年级10元,饭、汤都管饱。学校还邀请家长来食堂当“监工”,孩子吃得好不好、干净不干净,家长看了就知道。每周学校会公布下一周食谱,食谱是校园营养师安排,以保证学生营养。
“厦门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多,过去,中午多把孩子交给托班,或在‘路边摊’解决午餐,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心病’”。厦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海沧区不断加大在校学生的用餐补助,每一顿午餐价格在10元以内,针对农村和城市贫困学生,还有平均一餐6元的用餐补助,让学生们吃得起又有营养。海沧区教育局还通过建立长效机制制度,给“午餐工程”上了一道“保险”:午餐工程的食材采购,都要统一招标、审核。开设午餐的学校配置至少一名食品安全负责人,联合校医监督食品安全。区教育局还经常与食安管理部门联动,抽查学校食堂,确保食品安全。
“午餐工程”推行后,从源头上解决了学生对“路边摊”的需求,校门口原来随处可见的流动小餐桌自动消失。教育、市场监管、食安、交警、城管等部门顺势而为,开展联合整治,无证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等现象得到彻底改善。
截至目前,海沧区共有34所中小学校,提供午餐的学校有24所。2019年春季,预计再增加2所,届时覆盖率将达76.5%。
少送100米
让出校园平安路
采访中,二年一班的李妈妈说出了大部分上班族父母的担忧。“除了午餐外,我之前也了解到孩子们吃完饭后又会和一帮孩子在外面玩耍,这么小的孩子大中午在外面跑安全问题令我非常担忧。”
据不完全统计,海沧区有近5万名在校学生,如果一天中午有两次家长接送,就相当于10万人次/车次。有了“午餐工程”,就大大减少了人员车辆上路,从而提升了道路安全畅通。
“以前,家长驾驶摩托车接送学生,由于离家近,不少人不喜欢戴头盔,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学生活动中心负责人郑一红戴曙光告诉记者,在免去中午家长接送小孩烦恼的同时,在上下午的上学和放学期间,学校还提出了“少送100米,身教保平安”的家教提升工程,督促家长将车停在距离校门100米处,让学生多走100米,既锻炼了身体又杜绝交通拥堵与无序。腾出100米空间保证学生平安放学,校门口的交通不再混乱,变得井然有序。
起始家长不理解:路是人走的,给车通行的,凭什么不让把车开进去?“在进修附校九年,有两个孩子,一个孩子的接送车开到校门口,一次就少走100米,上下午来回就少走了400米,一年200天计算,就少走了80000米,九年就少走了720000米,相反,另一个孩子的接送车停在100米之外,九年就多走了720000米,这两个孩子的体质是不一样的,更重要的是,其主动性、责任心、守规矩等素养一定有很大差距。”老师们苦口婆心地劝导。原来,每天少送100米对孩子的影响这么大!家长接受了。
家长认同了,接受了,变成了自觉行动。当天下午学生放学时间,记者看到由教职工、家长志愿者组成“交通安全导护队”在站岗协助维持交通秩序。六年二班李爸爸向记者介绍道,学校提出“少送100米”倡议得到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大家到了上下学期间以3——5人为一组值岗,提前到学校门口协助管理以及维持交通、治安等秩序。遇到有不戴头盔骑摩托车的家长就帮忙纠正,遇到带着孩子横穿马路的就及时制止。
课后2小时
收获平安获得感
从海沧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来到海沧双十附属学校,17日下午5点左右,尽管当天课程已经结束,许多教室仍开放着。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每班都有20名左右的学生在教室内写作业,并有教师负责看管辅导。
据介绍,为了让学生在课后托管期间能够有更多收获,海沧双十附校特别设立了田径、合唱、围棋、跳绳等47个兴趣班供学生参与,并将兴趣班的培训时间安排在放学后。因此,在学校课后延时服务期间,学生既可以选择在校做作业、阅读,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兴趣班活动,一举多得。
今年7月,厦门市出合《推进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课后廷时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决定9月起厦门小学、幼儿园试行课后延时服务。
目前,市直属学校和思明、湖里、集美、海沧的试点学校已经陆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同安区也公布了15所试点学校名单,包括12所小学和3所幼儿园,同安还将从明年3月起,在全区小学、幼儿园全面实施课后延时服务,有条件的民办小学、幼儿园经批准也可启动服务工作。
根据《厦门市推进小学和幼儿园开展课后延时服务工作实施意见(试行)》,夏令时段课后延时服务结束时间为18:00,非夏令时段为17:30,服务时间不超过2课时。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学校派教师开展学生自主阅读、完成作业,幼儿园留园看护等服务。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实际,可由经教育主管部门认定的校外公益机构到校内提供服务,组织开展体育、美育、科技等实践培训活动。
此外,各学校普遍设立心理辅导室,招聘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开展“早起一问好、回家一拥抱” 活动,增进家长与学生情感交流。(记者 叶小佑 王淯滢 通讯员 王潇荥 李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