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广西政法一甲子 护卫平安六十年

2018-12-11 14:16  来源:平安广西网  责任编辑:张昆
字号  分享至:

广西政法一甲子  护卫平安六十年

  风雨沧桑六十载  公正司法绘春秋

  ——广西法院60年发展成就综述

  桂花飘香,暗香浮动;南国边城,八桂和谐。

  1958年12月1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年来,广西法院伴随着自治区的跨越发展孑孓踯躅,砥砺前行。如今,无论你是走进中越边境的那良人民法庭,还是桂北深居高山的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万千变化,令人心潮澎湃。广西法院与东盟、南亚16个国家的司法合作,方兴未艾,成为司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靓丽风景,形成了合作共赢的新格局。

  60年,广西法院从92个法院1583人发展到130个法院12121人,分别增加了69%和130%。

  60年,变的是沧桑,不变的是执着,在变与不变之间,饱含着广西法院一代又一代干警司法为民的理念和情怀。

  “公正司法,是永恒的主题,也是我们一生的信念”

  70后的何祥文,是防城港市防城区人民法院那良法庭第六任庭长,他敢于担负重任,为辖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为中越边民处理商事纠纷,让法治的春风吹拂到每一个村屯和角落。

  “我们主要采取‘五坚持二打造’的工作做法,也就是坚持法官下访、坚持巡回审判、坚持四级联调、坚持法治教育、坚持司法建议,打造法庭边境调解联络站,打造无讼边境、无讼村屯。”何祥文说。与自治区同年的那良法庭,守护着58公里的中越边境线,汉、壮、瑶、京等多个民族9万多人,在这里安居乐业。

  60年6任庭长,他们承载着6代人的鲜活记忆,见证着那良法庭的发展历程。

  如今,像那良法庭一样的法庭,全区共328个,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战斗堡垒,谱写着新时代的“枫桥经验”。

  1958年3月15日,广西省高级人民法院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那时内部设立审判委员会、刑事审判庭、民事审判庭、办公室等部门共85人。

  1985年4月,自治区高级法院原专职审委会委员韦国超到高院工作,那时高院机关干警才200多人。与自治区成立同年的他,在刑事审判岗位工作了33年。

  “在那个特定年代,广西和全国一样抓法官学历教育,既改变我们学历结构,也培养了一批理论知识扎实、办案功底深厚的法官队伍。”韦国超说, 1985年9月15日,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广西分校正式开学,他有幸成为第一届1530个学员中的一员。

  如今,全区法院在职在编人员12121名,其中员额法官4450名,韦国超又是员额法官中的一员。

  如今的自治区高院审判大楼55000多平方米,建成独立的执行指挥中心大楼13000多平方米。交通工具、网络设备、办公自动化设备、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聚焦主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法治建设的最强音”

  “审判执行是宪法法律赋予人民法院的基本职责,是人民法院为大局服务的基本途径,我们必须凝心聚力抓好办案这个中心任务,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黄海龙对干警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法院的产品是“公正”,法官的天职是办案。

  2007年来到南宁市江南区人民法院工作的80后法官苏灵艳,于2013年2月28日由书记员转换角色进入执行团队,第一次出勤还躲在队伍后面,心生恐惧。10年后,她创造的“网购地址”找老赖、“执行悬赏公告”等获得了最高法的肯定……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她“全国法院执行工作先进个人”称号。而她,只是广西执行队伍的一个缩影。

  数字显示,2003年到2008年5年间,全区法院共执结执行案件241622件;2013年至2017年,共执结案件388083件,执行到位金额442.3亿元。今年以来,全区法院攻坚克难,继续扩大和巩固执行战果,并于9月中旬顺利接受了第三方评估。这是全区1900多名执行干警共同努力的结果。

  60载奋进,60载辉煌。1958年,广西法院受理刑事案件46642件,民事案件32983件;2017年分别是38874件和303844件。一降一升,标志着广西法院无论是审判案件的种类还是审判机构的设立,已由当时的“重刑轻民”全面转入到服务广西的改革开放和富民兴桂新跨越主题上来,为谱写新时代广西发展新篇章营造了良好的司法环境。

  近年来,广西法院充分发挥破产审判依法促进市场主体再生或有序退出、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作用,为广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司法保障。

  在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努力为市场主体添活力的基础上,广西法院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地做好优化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厘清法律适用边界、准确把握裁判标准和尺度,在人权保护、自主经营、产权保护等方面厚植有利于企业成长发展的沃土。

  2017年,全区法院盘活融通涉诉资金935亿元,同比上升18.4%,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271件,涉外商事、海事案件847件。

  “队伍过硬,是发展的保障,也是新时代根本要求”

  全面推进司法改革,是全国法院进行的一场根本性变革,牵住司法责任制这个“牛鼻子”,按照“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要求已成共识,但如何处理好放权和监督关系的统一,是需要权衡的问题。

  “一方面,广西制订了审判权力清单,法官主办的案件自己签发,院长庭长不参与办案不能签发,保障法官权力;另一方面,改革审委会,由专业法官会议提供参考意见,所有上审委会的案件要先通过专业法官会,统一裁判尺度,内部全程监控。”自治区高级法院审管办主任佟海霞表示。

  2016年以来,广西法院入额法官4450名。2017年,全区员额法官人均审结案件118件,比实行员额制改革前增长87%;全区法院正副院长办理案件45982件、正副庭长办理案件262488件,分别占全区审结案件总量的8.98%和51.31%。

  牵住了“牛鼻子”,管住了权力清单。法官们明白,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新时代,广大干警严格自律,求真务实,弘扬公平公正。全区法院涌现出“全国模范法院”“全国法院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全国模范法官”等一批先进典型,共获得国家级表彰3人次,获国家部委和自治区级表彰集体92个、个人140人次。

  60年来,广西法院秉承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是人民法院的永恒主题;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是法院工作的力量源泉;改革创新是引领法院工作发展的强大动力;全面从严治党是人民法院事业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60年,上一个甲子,书写辉煌;下一个甲子,我们踏着鼓点,和着节拍,驰而不息,赢得未来!(费文彬)


东兰县人民法院“拔哥”流动法庭到村屯调解土地纠纷案。

  八桂大地“检察蓝”  扬帆起航正当时

  ——广西检察机关工作巡礼

  八桂大地,甲子辉煌。广西检察,初心不忘。

  今年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也是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广西检察机关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始终坚持依法履行职责,维护公平正义;始终坚持从严治检,打造新时代过硬检察队伍。

  使命与荣光同在。今天,广西检察用催人奋进的成绩单向自治区成立60周年献礼:检察队伍满意度连续5年排在广西政法机关第一位。在2017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专业调查公司首次开展的省级检察院队伍建设满意度调查中,广西检察机关总分排在全国第三位。

  头雁效应:依法履职破解社会治理难点

  11月30日上午,高云全上诉案在桂林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黄海龙担任审判长,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崔智友依法出庭履行职务。

  时隔两月,崔智友再度出庭履职,率先垂范落实司法责任制。据统计,今年1月至11月,广西三级检察机关的检察长、副检察长共办理公诉案件2691件,进一步提高了公诉案件质量,助推检察公诉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

  “头雁效应”不仅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更鼓舞了全体干警忠实履职、依法履职、主动履职,积极服务大局,破解社会治理难点。

  上林县治理大龙湖乱象就是一例。

  大龙湖景区是上林县一张响当当的山水旅游名片。近年来,受经济利益驱使,水库附近部分居民和外来投资者无视政府部门的禁止规定,肆意进行网箱养鱼,在湖边乱搭乱建。网箱最多时达2064个,涉及养殖户143户。无节制地投放饲料及产生的鱼类排泄物导致水库水质急剧下降,景区脏、乱、污的现状严重,周边群众怨声载道。

  2017年4月28日,上林县政府发布通告,限各养殖户一个月内自行处理养殖鱼类并拆除清理养殖网箱,但各养殖户并未履行该行政决定,相关职能部门也未积极履职,整治工作停滞不前。同年7月,上林县人民检察院将这一情况向南宁市人民检察院汇报。在上级检察机关的指导下,上林县检察院迅速对大龙湖污染情况等进行调查。同年11月21日,上林县检察院依法向县农林水利局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大对大龙湖水域网箱养殖的整治力度,并形成长效监管机制。检察建议发出后,上林县农林水利局立即向县委县政府进行汇报。县政府决定由上林县委政法委牵头,组织公检法司等部门对景区网箱养鱼行为进行彻底整治。

  公益诉讼:多方协作实现双赢多赢共赢

  “全区检察机关要切实履行好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使命,积极探索、攻坚克难,为加强保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17年12月27日,在全区检察机关推进公益诉讼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崔智友如是说。

  话语掷地有声,成绩可圈可点。

  一年来,广西检察机关在探索公益诉讼的路上蹄疾步稳。今年1月至10月,全区检察机关共收集公益诉讼案件线索922件,立公益诉讼案464件,案件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国有财产保护等领域。

  广西检察机关还积极探索公益保护协作工作模式,推动形成公益保护大配合格局。

  如桂林市象山区政府与象山区人民检察院联合发出通知,建立行政执法机关与检察监督相衔接的公益诉讼联席会议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国有资产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纳入检察监督的视野,运用法律思维手段解决民生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

  关注民生:回应群众关切传递检察温度

  一直以来,广西检察机关对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件保持高度敏感性,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传递了检察温度。

  7月24日,“不合格疫苗事件”被媒体曝光次日,柳州市人民检察院立刻行动,先后走访了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柳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了解相关疫苗的购进渠道、运输环节、储存条件等,要求清理核实当地是否有不合格疫苗存在。

  广西检察机关进一步发挥民事行政检察职能优势,推动讨薪讨债案事件得到及时处理,并将监督工作形成常态化、制度化。

  2017年12月起至今年春节前,广西检察机关组织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协助解决农民工讨薪问题专项监督行动。专项行动期间,广西检察机关通过支持起诉、诉讼监督,帮助623名农民工追索被拖欠的劳动报酬1253.77万元。

  今年来,广西检察机关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摆在突出位置,扎实抓好各项工作推进落实。

  截至10月25日,广西检察机关受理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涉黑案件72件271人,批准逮捕涉黑案件73件237人,受理提请逮捕涉恶案件1335件4760人,批准逮捕涉恶案件1202件3995人。

  化解矛盾:打造“枫桥经验”检察版

  今年以来,广西检察机关立足检察职能定位,系统梳理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点和方向,通过“六个提升” (刑事犯罪综合防治能力有新提升,刑事诉讼监督能力有新提升,多元化民事行政诉讼监督能力有新提升,涉检信访案件、矛盾多元化解源头治理能力有新提升,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司法保护机制建设有新提升,智慧检务便民利民能力有新提升),全面展示新时代“枫桥经验”广西检察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一方面,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自治区检察院控告申诉处组织开展全区涉检信访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专项活动,对近3年的涉检信访积案及可能发生重大信访风险的案件进行大排查大化解,全面清理、精准排查并成功办理了一批信访来访案件。实现了自治区检察院本级和全区检察机关信访总量双下降,全区涉检信访秩序稳定,没有发生重大信访案(事)件的良好维稳态势。

  另一方面,加强完善社会第三方参与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全区检察机关建立健全律师参与化解和代理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工作机制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目前,共有37个检察院与当地司法部门联合建立了律师名录,畅通了律师参与渠道;确立了律师值班接待制度,“律师服务室”“律师工作室”相继挂牌成立。

  新时代、新起点,满怀激情的广西检察系统全体干警,正以只争朝夕的拼搏精神,求实苦干,锐意进取,努力为广西发展提供更多、更好、更实在的检察产品。(陈颖婕 谭晓纯)


检察官认真履行职责,维护公平正义。

  维稳重任铁肩扛  谱写和谐新篇章

  ——广西公安事业发展60年综述

  60年,广西公安机关在党的领导下,肩头扛起维护稳定重任,以热血和忠诚谱写稳定和谐新篇章。

  60年,广西公安机关与八桂儿女风雨同舟、砥砺前行,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有效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切实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60年来,广西公安机关以顽强的斗志,锻造出一支过硬的公安民警队伍,顺应群众的愿望,稳妥地推进各类改革,维护了社会治安局势稳定,推进了八桂经济腾飞。

  60年金盾闪光,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60年来,广西公安机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改革和加强治安管理工作,全面落实各项打防管控措施,逐步构建、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天峨县六排镇云榜村是移民安置区,2006年前群众纠纷不断,案件频发。

  自治区公安厅调研后,把云榜村作为联系点,多次和当地党委政府及群众探索——规范管理村组干部,激活基层“细胞核”,即以村警务室为轴心,打造村屯联防网络,变民力为警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工作。

  身子扑下去,经验浮上来!这一抓,该村连续多年刑事案件零发生。

  作为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主力军,60年来,广西公安机关置身于历史进程中,深入落实中央和公安部部署,一砖一瓦构筑起守护群众安居乐业的治安防控体系。

  六十年风雨兼程 ,六十年春华秋实。广西公安机关写下了一页页闪亮的篇章。

  ——60年来,广西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更加有力。公安机关坚持下先手棋、打主动仗,统筹推进反渗透反颠覆反分裂斗争,有效防范地确保了国家政治安全和政权安全。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历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等重大安保维稳任务。

  ——60年来,广西公安机关守住了不发生暴恐案(事)件的底线。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多次专门听取反恐工作汇报、研究工作措施,自治区主要领导多次作重要讲话及作出重要批示指示。

  ——60年来,广西公安机关打击与预防并举,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保驾护航。广西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影响企业发展或项目建设的违法犯罪活动,以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营造优质高效的营商环境;深入开展依法严厉打击传销违法犯罪行动,坚决铲除传销滋生的土壤,为打造最佳营商环境创造良好条件。

  广西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各类涉企犯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确保全区经济秩序良好运行。以今年为例,截至11月,全区公安机关共立经济犯罪案件4793起,涉案总价值123.34亿元,破案203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一批。

  60年广西的经济发展,公安机关的保驾护航功不可没。持续的打击与预防,人民群众安全感逐年提升。今年第三季度,全区群众安全感达到96.1%,14个设区市均超过95%,扭转了群众安全感在全国排名靠后的局面。

  聚焦主责主业,剑指各类违法犯罪

  公共安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由于广西独特的地理位置,涉枪涉爆犯罪一直是威胁公共安全的顽症痼疾。自治区公安厅党委审时度势,提出连续用3年的时间保持严打高压态势。

  2015年12月初,南宁市公安局民警正在苦苦侦查一起非法制造、买卖枪支弹药的案件。一筹莫展时,南宁市公安局“神剑1号”专项行动办发出警情通报:“发现目标,请立即展开抓捕行动!”

  南宁市公安局会同宾阳县公安局立即派出精干警力,突袭嫌疑人藏匿地点,将7名嫌疑人抓获归案。此次行动,警方缴获气枪2支、半成品猎枪2支、猎枪弹壳967发、猎枪弹环500发,以及其他制枪工具一批。

  此案仅仅是一个缩影。公安机关经过持续不断打击整治,“神剑”系列专项行动深入民心,打出了声威、打出了平安。

  数据为证:2017年打击整治取得了“三个翻番”(打击黑恶犯罪案件、侦办传销案件、缴获毒品数量翻番)、“四个减半”(爆炸、绑架、涉枪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数减半)、“五个全面下降”(刑事警情数、治安警情数、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八类严重暴力犯罪全面下降)的优异成绩。

  黑恶不除,民心难安。2016年以来,广西各级公安机关共侦办37起涉黑案件,查处一批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涉黑组织;打掉上千个涉恶类犯罪团伙,缴获385把枪支。广西扫黑除恶年度绩效成绩步入全国先进行列。

  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60年来,广西公安机关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积极稳妥地推进“放管服”等各类改革。

  ——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创新。自治区公安厅根据自治区出台创建社会和谐稳定模范区的“一个决定、四个配套文件”等精神,制定了推动广西公安事业新发展新进步的规范性文件,有效破解公安工作发展的“瓶颈”。围绕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和北部湾开放开发战略,广西公安系统把管理变服务,推出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措施,助推科学发展。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创新。广西公安机关实施城乡统一的“一元化”户籍管理制度;出台中小学校、幼儿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暂行办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等特殊人群帮扶;试点实行艾滋病感染者隔离集中管理;创建“网上公安局”,畅通警民联系渠道,在各大门户网站设“虚拟警察”和“报警亭”管理网络虚拟社会;实施消防安全“防火墙”工程。

  ——围绕巩固民族团结创新。投入近10亿元对桂西北少数民族地区1157个50户以上村寨进行防火改造;开展“大排查、大接访、大调处、大防控”活动,从源头解决各种纠纷。

  ——围绕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创新。广西公安机关根据服务国家周边外交战略,加强与东盟国家在打击边境犯罪等方面合作;爱民固边,推行边境通道管理“路长制”;开展打黑除恶等内容的“三大战役”;推动复合型警务机制改革;推行农村群防群治防控体系。

  百花齐放,亮点纷呈。我区还在全区有条件的社区推行 “黄礼微信警务室”和“一村一警务助理”等社区警务的成功做法,不断提升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水平。

  60年服务群众痴心不改。人民群众感受到了广西公安机关系统推进“放管服”改革的满满诚意。

  60年来,广西公安机关聚焦全面从严治警,着力打造广西公安铁的队伍。公安机关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总要求,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过硬公安队伍。(陈文锋 谭勇超)


民警在街上巡逻。

  风雨砥砺数十载  春华秋实看今朝

  ——自治区法学会服务法治建设综述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迎着新时代的朝阳,回首过往,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从1984年10月成立以来,已走过34个春秋,在繁荣法学研究、参与法治实践的路上踏石留印,结出了累累硕果:自治区、市、县(区)三级法学会实现党组织全覆盖,开展多领域法学研究,创新方式开展法治宣传,积极与国内外开展法学交流,法学会改革蹄疾步稳深入推进……

  自治区法学会现有中国法学会个人会员24665人,团体会员251个,所属学科研究会26个,覆盖刑法、民法、行政法、教育法、国际法等多个学科领域。

  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治区党委政法委的坚强领导以及中国法学会的有力指导下,全区各级法学会、各学科研究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三大定位”新使命和“五个扎实”新要求,紧紧围绕服务中央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积极探索创新法学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全面迈上新台阶,多项工作走在全国法学会系统前列,为平安广西、法治广西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普法方式不断创新

  “儿时喜欢的露天电影又回来了,竟然就在自家门口放映,真希望以后还有机会能看到!”从事水电安装工作的李师傅惊喜之余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条信息。

  今年8月9日晚,桂林市临桂区司法局组织司法行政干警、“彩虹桥”大学生志愿者深入岩塘社区,和社区干部一起为居民送上法治文化大餐。在电影放映前,工作人员向观众发放法律知识宣传页、手册,并进行宪法知识有奖问答,观众踊跃回答。法治电影进乡村(社区)是临桂区司法局、法学会、精神文明办深入开展宪法宣传专项活动的内容之一。此外,临桂区各级各部门还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公园、在城乡更新法治宣传板报内容、在电视台播放宪法微视频等方式,在辖区营造学习宣传宪法的浓厚氛围,以提高基层群众对宪法的知晓率。

  今年3月9日,柳州市青少年法治教育示范基地在柳州市家事少年案件审理中心揭牌启用。该法治教育示范基地由柳州市司法局、教育局和共青团柳州市委、柳州市法学会共同建立,历经10个多月建成。基地分为法律知识展示区、安全防范展示区、模拟羁押室、模拟法庭4个功能区,采用文字、漫画、动画、视频组合等表现形式,将法律知识与案例、模具、游戏等有机衔接,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

  今年5月9日,自治区法学会联合自治区司法厅、广西志愿服务联合会举行“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专项行动启动仪式”,随后举行“八桂法治讲堂”首场报告会暨“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法治宣讲专场报告会,中国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翟国强作了题为《弘扬宪法精神,推进宪法实施》的专题报告。同时,自治区法学会成立由21名法学专家组成的“八桂法治讲师团”,赴全区各地,深入机关、学校、企业、社区、乡村、军营等宣讲宪法,在自治区和14个设区市组织开展15场次大型宪法宣讲专题报告会,推动全区学习贯彻宪法活动广泛深入扎实有效开展。

  拓展法学研究领域

  组织开展法学研究是自治区法学会的重要职能。今年以来,自治区法学会编制2018年度课题指南9项,并进行了课题招标工作,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法律问题研究”“防城港边境旅游试验区开发开放法治保障问题”等课题选题上报中国法学会作为编制课题指南参考。广西经济法学研究会成员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西部地区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障碍及对策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与促进西南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子课题及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民族地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研究》课题、《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条例草案立法》等立法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和结项成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智力支持。

  今年11月9日,由中国法学会指导,内蒙古、西藏、宁夏、新疆、广西5个自治区法学会共同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法学会承办的第五届“民族区域法治论坛”在北海举行。民族区域法治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4届,成为民族地区法学、法律专家学者们开展法学研讨和学术交流,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汇集研究成果的智库平台。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新时代宪法实施与民族区域法治建设”,旨在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和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探索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有效路径、特色机制和具体措施,推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今年10月,第十三届“泛珠三角合作与发展法治论坛”(以下简称泛珠法治论坛)在桂林开幕。这既是泛珠区域法学法律界携手交流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盛典,也为推动广西法治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学习契机。本届论坛以“新时代区域法治合作机制创新与发展”为主题,重点围绕“新时代区域法治合作的新特点、新问题”“扫黑除恶区域法治协作机制”“互联网背景下区域法治合作”等方面问题进行深入研讨,针对性强,时代感鲜明。各方法学专家学者结合实际,与时俱进,思想碰撞,展开学术研究,促进成果转化,为区域快速协调发展贡献有建设性、可操作性强的法治智慧。

  提供法律服务促纠纷解决

  今年7月21日至22日,由广西卫生法学会主办,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广西卫生法学会自律与维权工作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广西医疗机构法律风险管理培训班”在南宁举办。在培训阶段,培训专家分别就《医务人员基本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医疗损害鉴定意见剖析》《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审判理念与实务》《医疗机构法律风险管理系统解决方案》《医患纠纷调处思维及技能进阶》等5个主题对参会代表进行培训,为大家阐述法律规范的立法目的、责任构成要件和案件审判思路。广西卫生法学会自律与维权工作委员会的成立旨在协调医患双方的关系,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医患双方提供维权服务。

  2017年11月17日,由桂林市法学会、阳朔县法学会主办,阳朔县司法局、阳朔县旅游局承办,阳朔县综治办等单位协办的主题为“弘扬法治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宣传活动在阳朔西街拉开帷幕。活动旨在增强法学会各成员单位、法学会各会员、景区(景点)管理者和广大游客的法治意识,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和诚信服务的能力,引导景区(景点)诚信守法经营。

  此外,全区各级法学会充分发挥“第三方”优势,组织法学法律工作者参与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崇左市法学会进一步完善四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地方法学会工作座谈会上介绍经验;北海市法学会设立北部湾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聘请退休法官、检察官、警官轮班,打造基础法律服务工作平台典型;贵港市法学会成立“法律服务站”;河池市法学会制定完善《河池市法律法学工作者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法治服务基层行活动实施方案》,发挥法律法学工作者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的作用;钦州市法学会深入调研,形成《关于开展性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调研的报告》,供党委、政府参考;百色、贺州两市法学会设立“律师信访代理工作室”,积极参与信访代理工作。(廖梦若)


自治区法学会与相关部门组织“八桂法治讲堂”暨“双百”法治宣讲活动宪法专场报告会。


关于对华为的“担忧”,外交部回应了!

中国企业在日投资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双赢,中方要求日方为中国企业在日本经营发展提供公平、透明、非歧视的环境。

判了!江西一厅官一审获刑12年

近日,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江西省宜春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应勤进受贿、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

用政法新媒体的春天,带来政法事业的万紫千红!

我们必须为共和国守住中国互联网的半壁江山!

政法干警不怕死?不是不怕,是——

“我今天可能会牺牲,你好好保重,把孩子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