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激动之后,该干的工作还得干” ——专访“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之四川陈德明

2018-12-08 15:52  来源:微信公众号“四川政法声音”  责任编辑:王淑静
字号  分享至:

“这应该是我一生最高的荣誉!既是对我30年来工作的肯定,也是对阿坝县政法工作的肯定。很荣幸,很激动,很不容易,我现在需要一颗平常心,因为我知道,明天,该干的工作还得继续干!”

刚刚

荣获“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的

四川省阿坝州阿坝县委政法委副书记陈德明

今天接受政法君采访时如是说

他,1988年8月,从西南民族学院毕业的陈德明分配至阿坝县法院担任书记员,两年后调动至当地政法委,其后的28年间,他没有“挪窝”,身边的同事换了一批又一批……

52岁的藏族汉子陈德明接受采访时不禁感慨:“我的工作很普通,但是能看到这里的老乡们逐渐有了法治意识,我就很满足。”

那个没坐月子的藏族妇女

在他的帮助下拿到了抚养费

在成为“年度十大法治人物”之前,陈德明的资料很少,而在这些有限的资料中,都有一段描写如—— “当年,一位单亲母亲抱着还在襁褓中的婴儿,向他求助,让陈德明第一次感受到了公平正义的力量……”

具体情况是怎样的?且听陈德明娓娓道来——

“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还不到8点,一位当地藏族妇女抱着个孩子就找到了我。一问,她头天下午还生下这个孩子,结果天没亮就被她的男人赶出了家门,真是不可思议!问题还在于,她和她的男人还没扯结婚证,这怎么办?哭哭涕涕有什么用?我告诉她:你们已经同居两年,构成了事实婚姻,应该受到法律的保护。于是我口述,找了个同事帮她写了诉状,这桩民事案件最终调解成功,那对母子也拿到了她们应该获得的抚养费。一对弱势的母子,没有文化,不会写诉状,没有法律知识,遇到困难的时候彷徨无助,那段往事让我下定决心,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定要帮助他们具备基本的法律知识。”

就是这么简单。

那些从头上飞过的石头

那次超过10小时的调解…

海拔高处,再平凡的工作,也有惊险的时刻。

据陈德明回忆,90年代,阿坝县政法委工作人员外出主要还是骑马办公,“日常”摔倒在山坡上和河里,是家常便饭。不过,最惊险的一次是在2012年,海拔超过5000米的青海省玛沁县大武镇的一座高山上……

为了采虫草等中药材,阿坝县一些老乡到了这座四面悬崖只有一条小路通行的高山上,遭到大武镇当地群众的围堵,双方对峙,僵持不下。关键时刻,陈德明率政法委调解队赶来,奋力隔开双方,开始进行耐心的调解。

“那个时候,两边老百姓的火气都很大,我们夹在中间,头上不断有石头飞来飞去,现在回想起来,真的很危险。更要命的是,上山很匆忙,我们忘了带水,那个又急又渴的感觉,很难忘。我记得经过10个多小时的调解,双方群众终于达成了妥协,对方说要保护生态,占理,要求阿坝县这边群众第二天早上六点撤离,在我们的协调下,凌晨两点半就撤完了,事情得以平息。”陈德明说。

吉人自有天相。

那些“向上的箭头”

那些朴素的幽默

长期在高原工作,陈德明身体状况如何?

“我不好意思说苦,因为这里就是我的家乡,因为我的那么多同事面临的环境,和我是一样的。只不过,我是阿坝州金川县人,海拔只有2100米,阿坝县海拔3200米,刚来的时候还是多少有点不适应。你问我现在身体好不好?我只能说,每年体检,那些箭头很多都是向上的,哈哈,不过问题不大,除了高血压有点苦恼之外,我还撑得住。”陈德明说着,透露了他朴素的幽默。

从“小陈”到“老陈”

从青葱岁月到“箭头向上”

陈德明用他平凡的经历诠释了什么叫坚守

万众瞩目的“CCTV2018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上,那段解说词就是对这位政法基层工作者的最高褒奖——

“陈德明用日复一日的耕耘,把‘依法治县、法治为民’的种子播撒在法治贫瘠的阿坝草原;用永不停息的脚步,丈量着高原藏区法治春天的历史进程;用身体力行的担当,书写了牧区藏寨和谐安宁的家国情怀。”

了不起的平凡,这就是陈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