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防火墙”、“便利门”、“快车道”,看重庆交巡警如何深化大数据应用

2018-12-02 15:04  来源:重庆长安网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att_1352927_副本.jpg

  摩交巡警总队监控指挥、事故预防研判、互联网服务等“六大中心”在大数据交通管理、大数据便民服务等方面的创新成果和应用……今(28)日,重庆市公安机关大数据实战应用现场会在交巡警总队展开,记者梳理了去年7月以来我市公安机关大数据建设取得的成效。

att_1352929_副本.jpg

QQ图片20181128180555_副本.jpg

  “防火墙”:

  N种技术的“1+1+N”集约式监管体系

  据了解,大数据建设工作开始后,重庆市公安局交警交巡警总队在理念、方法、技术和机制上创新,将大数据应用植入业务监管、民生警务、城市交通、事故预防四大板块,推动了公安交管工作从人力密集向科技密集、经验管理向大数据主导的转型升级。

  交巡警总队相关负责人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赋予支队交管业务全监督职能,组建了集大数据综合分析、音视频巡查等为一体的交管业务监督中心,构建起“一支专业队伍”、“一个监督平台”和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N种技术手段为一体的“1+1+N”集约式监管体系。“建立涵盖105个监督重点、130个异常数据自动预警模块和覆盖全市驾驶人考场、执法窗口、服务站点的音视频巡查系统,成为业务监督的“千里眼”“顺风耳”,有效促进了业务规范,阻断了廉政风险,这是完善监管系统的体现。”

  据悉,交巡警还创新监管手段,建立业务监督模块化、异常数据预警化、工作处置流程化、深度研判集约化、结果运用权威化的“五化”工作模式,完善网上巡查和明察暗访相结合、数据分析与重点调查相结合、视频监管与内部监管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实现了公安部交管局异常业务通报“零违规”。

att_1352930_副本.jpg

QQ图片20181128180605_副本.jpg

  “便利门”:

  “警保联动”模式被部交管局全国推广

  在普及“网上”服务上,重庆交巡警研发互联网“e交管”服务平台,推出车驾管业务申办、线上支付等12大类160余项服务,实现业务“一网对接全联通”,注册用户突破1千万,网上业务占比由不足10%提升到60%以上。

  推广“掌上”服务。开发事故快处快赔、交通违法查询缴款等手机APP,实现业务办理“一键对接”,交管12123系统与保险理赔系统全面融合,重庆“警保联动”模式被部交管局向全国推广。

  打造“自助”服务。利用人脸识别等智能技术开发交管自助服务终端,在保险、银行、医院、邮政网点开设自助服务区,将交管窗口延伸到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研发一站式车辆上户智能终端机,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将群众购车上户时间由3至7天缩短为30分钟,获得市公安局改革创新大赛一等奖。

  “快车道”:

  主城区高峰延时指数下降8.6%

  重庆交巡警与阿里、高德、华为等企业联合打造的物联网大数据实时监控平台、ET城市大脑、城市交通运行健康体检三大系统,构建了重点景区交通预警仿真、城区路网流量均分、区域交通运行健康分析三类模型,推动完成了断头路打通、堵点改造和知名景区交通组织、停车规划、安全设施、公交运力保障等优化完善。

  据了解,依托大数据支撑勤务,交巡警总队建立城市交通“情、指、勤、督”勤务运行体系,完善“景区等级勤务”“渝警骁骑”“警保联动”等勤务模式,在机动车保有量排名全国36个大中城市第一的形势下,主城区高峰延时指数下降8.6%。

  据悉,通过自主完成假套牌打击、酒驾、毒驾、失驾、非法营运等70余个战术模型,缉查布控系统、集成指挥平台等,织就以“车”为中心的大数据关系图谱,打造“全网跟踪、触网报警”“行知动向、停知位置”的天罗地网,在破案打击等公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大数据交通安全为基础,铸造“铁栅栏”,实现了违法打击精准化。“整合公安、交通、气象、保险等多部门数据,融合人、车、路、气候、违法、流量、流向、宣传、事故等数据资源,使之成为道路交通安全的“数据加工厂”、“风险监测室”、“安全运营部”。”

  交巡警总队负责人介绍,工作开展以来,还研发集分析、预警、督检、考核等8项功能于一体的农村交通安全信息系统,汇聚农村驾驶人、机动车、道路等基础信息,39个涉农区县(含经开区)、961个乡镇(街道)使用率达100%,成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数据引擎”。

  据了解,通过交巡警的“大智眼”分析研判,分类建立“1+N”道路交通安全分析模型,通过综合统计、特征解析、碰撞比对等手段,也实现对各类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的“动态感知、预测预警、精准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