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主办

设为首页 | 我要投稿
长安播报

这位名震西南边境的“缉毒兵王”,总结了一套秘籍……

2018-12-02 14:55  来源:云南长安网  责任编辑:赵利丽
字号  分享至:

  素有 “恒春之都”美誉的临沧,这里风光旖旎、山川秀美、物产丰富,是“中国最佳适宜居住城市”之一,然而这里与缅甸接壤着300公里的边防线却是全国维稳防控任务最重、查缉任务最重、敌情最复杂、环境最艰苦的御敌防线之一,这里毗邻境外毒源地“金三角”,暗流涌动、危机四伏,边防官兵与贩毒分子的斗争正未有穷期,一场场边关缉毒战正轮番上演。

  姜盈,临沧公安边防支队军赛边境检查站执勤班长,入伍16年,与毒贩就斗争了16年。他参与查获毒品案件450余起,缴获各类毒品670余公斤,抓获犯罪嫌疑人510余人,多次荣获“优秀士兵”、“十佳查缉能手”、“禁毒先进个人”、“全国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士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自己和所带班级先后15次荣立战功,其中个人荣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9次,所在执勤班3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先后有40余名战友受到三等功以上表彰,是名震西南边境的“缉毒兵王”。

  勤学苦练:从懵懂少年到缉毒战士

  在缉毒斗争中,姜盈总结了一套秘籍: “脚快、手勤、眼毒、鼻嗅、嘴问、脑总结”被战友们称作“姜盈查缉法”。毒贩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难逃他的“全方位监控”。可这一套查缉法的起源,得从“兵王”的班长说起。

  2003年3月,列兵姜盈被分配到临沧支队轩莱边境检查站,一个缉枪缉毒的先锋单位。刚下连的姜盈并不明白日复一日、重复枯燥的查车、翻行李的意义在哪,直到他的班长,五年荣立6次三等功的查缉能手——陈海斌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一辆从南伞开往昆明的卧铺车,车上一个千斤顶引起了陈海斌的注意,司机声称是这是别人要带到昆明去修理的,陈海斌不动声色,便对姜盈说:“这车有问题,你去查。”姜盈顿时干劲十足,满心欢喜觉得这次肯定能查到“货”了,钻车底、翻行李,把所有能查的都翻了个底朝天,竟没有半点收获。姜盈暗暗气馁,便对陈海斌说:“班长,我翻遍了,没有发现可疑物。”陈海斌指点他,说道:“一定有,你去看看千斤顶。”千斤顶?这也能藏东西,姜盈暗自嘀咕,又拿起千斤顶研究起来,能正常用、没有缝合痕迹、没有味道、没有异常重量,可疑点都排除了,怎么藏,藏在哪了呢?姜盈百思不得其解,“班长,我还是找不到。”陈海斌不作解释,便抄起工具把千斤顶分解了,一看,2.5公斤毒品果真整整齐齐地躺在千斤顶的内部。

  陈海斌告诉姜盈:“查缉毒品是个全身运动,手勤脚快,耳聪目明,最重要还要动脑筋。毒贩费劲心思藏毒,我们也得用心费脑拆穿他们的诡计。”姜盈这才明白,缉枪缉毒不仅是为了抓获犯罪分子,更是一场与贩毒分子的对弈,不仅充满正义也能充满乐趣,至此深深地爱上了这场充满正义的“猫捉老鼠的游戏”。

  陈海斌退伍时,语重心长地对姜盈说:“我的本事你学了一半,但我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荣立过二等功,希望你能帮我实现。”带着班长的殷切期望,姜盈更加刻苦努力,不仅熟练掌握了班长的查缉技能,更是总结提炼了一套自己的查缉方法,在2005年便荣立了个人第一个二等功,他第一时间与班长分享了这个好消息,陈海斌专程从凤庆县赶到轩莱边境检查站,只为见证二等功的荣耀,完成一名普通缉毒战士的心愿。

  “毒”具慧眼:从大海捞针到精准定位

  扼守在中缅边境重要通道的军赛边境检查站,是南伞、孟定通往临沧、昆明的咽喉要道,这里全年高温多雨,对过往车辆每天24小时双向查缉,平均每天要对4000名旅客、2000辆车辆进行检查。

  要从如此多的人流车流中锁定嫌疑人,无疑是大海捞针。

  2016年12月3日下午,一辆从南伞开往临沧的白色越野车驶入执勤现场,姜盈例行检查。

  “您来南伞做什么?”

  “旅游啊!”

  驾驶员对答如流,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

  但当问到车是谁的时,驾驶员流畅的应答突然有点结巴……

  拿过身份证扫一眼,再看看当事人的外观和表情,姜盈即可初步推断当事人是否心怀不安,这基于姜盈多年查缉经验的积累:当事人一点点“细微表情和行为举止”的异常,都不会逃过他的眼睛。

  当他检查驾驶员的手机时,发现里面居然只存着两个号码——是谁的号码?出来旅游为什么只会有两个号码?姜盈的怀疑更深了。

  从车头到驾驶室,后排座到后备箱,再到油箱,底盘。没有任何问题。这时,姜盈注意到备胎上松动的螺丝。

  打开备胎,一捆捆用黄色胶带包裹的块状物码放整齐。姜盈和战友们当场查获毒品等可疑物26块共15.6公斤。

  “俗话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凡是做坏事的人,表现势必露出破绽,只要你足够细心,不放过一丝疑点,总能揪出狐狸‘尾巴’。” 姜盈说道。每一次查获毒品,姜盈总是认真分析总结。

  “要查车,就必须要熟悉每一种车体结构,要比毒贩还清楚哪里可以藏,这样就能精准找到毒品,少做无用功。”姜盈同战友说。能够做到从大海里捞针、精确定位毒品,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熟知人心、掌握车体,因此《微表情与身体语言:人人学得会的读心术》、《汽车之家》这两本书是姜盈的必备法宝,也是军赛站官兵人手一本的必修读本。每到闲暇时,官兵们就围坐在一起讨论近日看书、翻网页发现的藏毒新动态,总结提炼成查缉方法与大家分享,人人练就“大海捞针”的神功。

  “兵”肩作战:从“独领风骚”到桃李满园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入伍16年,带兵13年,在姜盈的带领下,其所带班级先后15次荣立战功,先后有40余名战士受到三等功以上表彰,10余名战士考上军校,让“缉毒尖兵”的精神代代相传。

  每年,姜盈都会利用新兵下连、查缉交流会和缉毒大比武等时机,将自己摸索总结的“姜盈查缉法”等技能分享给新战友,越来越多的战士也因此成长为缉毒尖兵。

  军赛边境检查站是由前身军赛边防临时执勤点改编而来,所以全站官兵至今租用老百姓民房,办公、住宿全挤在一栋小民房里,并且地处全年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是临沧市公安边防支队条件最为艰苦的一个站,“95后”金涛刚分到军赛站的时候实在是无法说服自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服役,便时常闷闷不乐、消极工作,姜盈得知金涛的情况后,不说教也不批评,而是给金涛做了一顿家乡味道——四川火锅,金涛一看,说不清是感动还是惊喜,心里既暖呼呼又有点愧疚。

  姜盈说:“虽然你已经是一个战士,但你也是一个刚离开家独自出门的孩子,现在我们就是你朝夕相处的家人,是战友更是亲人,你要是把军赛当成了家,就不会嫌弃这里的艰苦,你要是把我们当成了家人,就会和我们一起战斗,把家建设好,把国守卫好。”

  姜盈的一席话,深入了金涛的内心,他明白了,缉毒前线需要的是能吃苦、能战斗的战士,并且,他不孤单,他的身旁有千千万万的战友在和他一起战斗,共同驻守着缉毒防线。他不再逃避,而是想成为第二个姜盈,钻车底、拆车体、翻行李,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2016年10月金涛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缉毒战士。

  说到带兵心得,姜盈坚持做到“三勤”——腿勤多转便于询问;嘴勤多说便于沟通;手勤多干便于查问题。他做到了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兵,用贴心的态度对待兵,用满腔的热情爱护兵,坚信每名战士都是一块可以造就的璞玉,只要耐心打磨,都可以发出绚丽的光彩。

  回看十六载芳华,姜盈获得的各类荣誉奖章能挂满军装,但即使荣誉再多、兵龄再长,也改变不了他对缉枪缉毒这份边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张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