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法官,有了这些钱,总算能安心回家过年了……”
日前,北京房山法院长阳人民法庭第一法庭内,人头攒动,速裁法官李亚丽为77名菜贩发放了近70万元案款。
故事还得从头儿说起
位于北京市房山区的某蔬菜批发市场,在该区小有名气,2017年6月因城市改建被拆除。
原市场经营者北京某公司与市场摊贩口头约定,每位摊贩预交1万元订金,该公司重建一个新批发市场。
新市场建成后,77位摊贩却称,被告建的是零售超市,不是批发市场,他们没法儿用,所以诉至法院,要求被告退还订金及利息。
77件案子立案后,被分到了长阳人民法庭。
承办法官李亚丽在和被告沟通时,了解到该公司正在工商局办理公司注销手续,且马上完成注销。
随后,原告向法院申请中止被告公司的注销程序,李法官收到申请后,立即作出中止裁定。
针对案件争议焦点即新建场地为批发市场还是零售超市问题,李法官组织了现场勘验,尝试为双方进行调解,但始终未果。
“我就是按我们的约定建的批发市场,不是零售超市。他们只是不想租用这些摊位了,我不同意退还订金!”
庭审中,被告坚持认定自己已经履行了口头约定,是77位摊贩违约。
据了解,77位摊贩大多都是外地来北京从事卖菜生意的农民,而且部分原告已经离京,特意从外地赶过来开庭。
为了快速、有效解决原被告双方的矛盾纠纷,庭审后,李亚丽法官多次尝试做庭后调解工作,先后约谈77位原告的律师及代表,为他们释明诉讼及执行风险。
同时,积极联系被告,从法律角度为其梳理败诉风险,从情理角度为其阐明卖菜农民的不易,促其克服困难尽快筹款解决纠纷。
经过反复做工作,双方终于成功达成了一致调解意见:被告北京某公司当即退还每位原告订金9 000元,共计693 000元,并于调解当日给付完毕。
谁执法 谁普法
近70万元的案款发放完毕,李亚丽法官的工作却还不止于此。
为了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李亚丽把法庭变成了讲堂,现场为77位菜贩普及法律及维权知识。让事情解决得称心,更解决的明白。
失而复得的九千元,让77位摊贩感受到了这个冬日来自北京房山法院速裁法官带来的“温情”。
(周蕊)